分享

古方美白治痘痘祛除皱纹(土瓜根粉慎用)

 觉金 2013-05-08

下乳:土瓜根治下筛,服半钱匕,日三。乳如流水。又方 栝蒌根切一升,酒四升,煮三沸,去滓,分三服。

土瓜根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

(土瓜《本经》名王瓜,俗名野甜瓜。月令云∶四月王瓜生,即此瓜也。始生鲁地平泽田野及人家墙垣篱落间,四月生苗延蔓。其蔓多须叶,如瓜蒌叶,但无叉缺,有毛刺。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熟时赤如弹丸,根如瓜蒌,根之小者,须掘深二三尺,乃得正根。三月采根,阴干候用。)愚按∶土瓜非世俗所食之王瓜,又非世俗所食之甜瓜。《本经》虽有其名,今人未之识也。因仲景《伤寒论》有土瓜根为导之法,故存之。

(按∶月令所谓王瓜者,蔓延而生,茎叶上皆有细毛,其叶圆而上尖,一叶之下辄有一须,遇草木茎叶即能缠绕。六七月开花色黄五瓣,花下蒂长,即其实也。吾杭甚多,凡旷野隙地遍处有之,民间往往认作瓜蒌,高氏以为今人未之识者,盖以此故耳。)

中医汉方美容与中华传统中医药学一脉相承,源远流长,5000年的文明史为后人积淀下丰富而珍贵的美容经验与方法。中医美容突出了天(自然)人合一、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自然美、神韵美及天然美并重的美学思想,追求神形俱美、外貌俱佳的自然境界。在当今世界美容化妆品业追求“中医美容”的热潮来临之时,请与我们一同去找寻中医美容悠久的历史足迹,一起去搜索中医美容的“古书秘笈”,一同去品味中医美容的神奇魅力。

土瓜根: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含丰富脂肪酸、山柰甙、氨基酸、胡萝卜素、胆碱等多种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行血破瘀的功效,可活血化瘀、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面部黑点,治疗痘痘及痘疤。(现代中医研究,土瓜根中的维生素C达14毫升,故能使皮肤变白治疗黑斑是肯定的,也可使皮肤白净光泽。)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对土瓜就有了记载:“土瓜,味苦,性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尚无实证并加以确定,但它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此已经是医学史界比较公认的结论。)

《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中晋葛洪记载:土瓜根可治面上痤疮(青春痘),令面上光润,百日光华射人,夫妻不相识。’意思就是说:用土瓜根敷脸,可以治疗痘子,使你的皮肤变得光滑柔细。能坚持用一百天的话,痘痘、细纹、黑点全部不见了,让你艳光四射,皮肤亮得可以当镜子,连夫妻都互相不认识。(《肘后备急方》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新修本草》是唐竹纸编写的药典,记载着土瓜根能活血化淤、清热排毒、滋润皮肤、去皱增白。(该书由唐代药学家苏敬主持编纂,从唐显庆二年开始编写到唐显庆四年正月使其成书共历时两年。全书共54卷,分为三部分:正文、药图和图经。《正文》即通称《新修本草》凡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新修本草又被称为《唐本草》、《英公本草》。《新修本草》正文部分收录了850种药,比前代药学家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新增药物114种,对古书未载的内容加以补充,内容有误者,重加修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正式颁布天下之後就作为临床用药的法律和学术依据,流传了400馀年,代表了中古时期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太平圣惠方》北宋王怀隐主编,书中记载之“白面方”:牡蛎(烧为粉)、土瓜根、白蜜适量。先将牡蛎、土瓜根研为细末,然后用蜜调和。每晚用以涂面,早晨用温水洗去。此方可以使皮肤白皙,减少细小的面部皱纹。(简称《圣惠方》全书共100卷1670门,选用方剂16834首,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规模十分庞大,是内容详备的综合性著作,在临床的使用上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后世方剂学的影响也很大。今人所用的很多方剂和药物的选择和配伍,以及后世的中成药的选方、制作等,不少出自此书,效验犹佳。王怀隐,宋朝雎阳(今河南商丘)人,初为开封建隆观的道士,精通岐黄之术,医理精深,医术精湛,为人诊治多效验,名重一时。公元978年奉皇帝诏命还俗,任“尚药奉御”,后来升为“翰林医官使”。有王怀隐主编王光佑、陈昭遇等人协助编写《太平圣惠方》,历时10年,于公元992年成书。宋太宗亲撰序文,颁行天下。书中每证皆以《诸病源候论》条目冠于其首。对于病证、病机、方剂和药物都有论述。书中强调:医者诊病应该首先诊断出疾病的轻重程度、病位浅深,辨明虚实表里寒热,再来选方用药,这是十分重要的学术观点。)

《圣济总录》由徽宗赵佶敕撰,卷O一一记载:土瓜根上为细散,以浆水和研成膏,每临卧以浆水洗面后,涂少许,可治面部粉刺、痘、瘤、使皮肤光滑皙嫩。(《圣济总录》又名《政和圣剂总录》,200卷,全书收载药方约2万首,共66门。北宋末年政府主持医家编纂,以宋徽宗名义颁行。政和年间(1111~1118),徽宗赵佶诏令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大量医方,又将内府所藏的秘方合在一起,由圣济殿御医整理汇编而成。全书共收载药方约2万首,既有理论,又有经验,内容极为丰富。在方药方面,以选自民间经验良方及医家秘方为主,疗效比较可靠。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医学发展的水平、学术思想倾向和成就。《圣济总录》是宋徽宗仿宋太宗诏编《太平圣惠方》之意的产物,但《圣济总录》在编排上已较《太平圣惠方》有明显进步。后又经清代程林等纂辑,为宋以前中医著作的汇编和集合之作。)

http://www./sbinfo.php?sbid=1170421

《长沙药解》 > 卷二 土瓜根

【本经】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内痹淤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俞聋。一名土瓜。生平泽。

味苦,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调经脉而破瘀涩,润肠燥而清阴癞。

《金匮》土瓜根散,土瓜根、(庶/虫)虫、桂枝、芍药等分。为散,酒服方寸匕,日进三服。治女子经水不利,一月再见,少腹满痛者。以肝主藏血而性疏泄,木郁不能疏泄,血脉凝涩,故经水不利。木郁风动而愈欲疏泄,故一月再见。风木遏陷,郁塞冲突,故少腹满痛。从此郁盛而不泄,则病经闭,泄多而失藏,则病血崩。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土瓜根、(庶/虫)虫,破瘀而行血也。又治阴门癞肿者,以其行血而达木也。肝气郁陷,则病癞肿。又导大便结硬者,以其泻热而润燥也。阳明伤寒,自汗出,小便利,津液内竭,而便硬者,当须自欲大便,蜜煎导而通之,土瓜根、猪胆汁皆可为导。《肘后方》:土瓜根汁,入少水,内筒,吹入肛门内,取通。

土瓜根苦寒滑利,善行经脉,破瘀行血,化癖消癥。其诸主治,通经闭,下乳汁,消瘰疬,散痈肿,排脓血,利小便,滑大肠,疗黄疸,坠胎孕。

土瓜根粉用后的几个正常反映

1.做面膜时能明显感到皮肤有紧缩的感觉。做过面后的第二天早上洗脸时,有明显的刺痛感,痘痘和痘印会发红。(这主要是因为土瓜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2.用纯净水或蛋清调和做过面膜后,皮肤会很干,有的会出现脱皮。(这主要是因为水或者蛋清比较容易干,不能对皮肤起到保湿的作用。建议:如果对蜂蜜不过敏者最好使用蜂蜜,油性或混合性皮肤者可以在蜂蜜里适当加入纯净水。)

3.在刚使用土瓜根粉期间,有的会暂时出现痘痘增多或者脓包。(这主要是因为有的是皮肤里面有潜伏的暗疮或者闭合粉刺,土瓜根的药效可以把这些发出来。有的是因为过去用过其他去痘内服或外用的产品,这些有的是激素型的,有的含有超标的化学药品,而自己并不知道,在使用土瓜根粉后,会把这些毒素排出来。)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反应,绝对不是过敏反应,只是土瓜根粉药效的具体体现,请大家放心使用。

后续试用

本人看书中对土瓜根粉描写的效果非凡,简直就是美容最佳用品,又使用方便,马上从网上搜索联系到豪州陈倩买了2000克土瓜根粉,让老婆试用,第二天老婆眼睛也红肿了,而且本来干净的脸上还长出了满脸的咖喱嘎达,对我发了一通脾气,连续去了美容院几次才好转。本人以为是排湿气的缘故,自己又将土瓜粉直接抹在脸上,连续几天,脸上到没起疙瘩,可是眼睛通红,又是耳尖刺血,又是针灸,再服用桑叶茶好转后又试用,后来脖子上长了不少小红疹子,想起土瓜根粉还能下奶,又苦寒,那祛湿效果肯定不错。就舀了一勺冲水喝了(大约3克),可没想到半小时后胃口就难受起来,赶紧去厕所翻江倒海的吐了起来,最后将胆汁都吐出来了,那个苦呀!冷汗湿了睡衣,我知道是中毒了,连喝了几碗蜂蜜水,边喝边吐,好一点后就给自己针灸后才能入睡,半夜1点喝的,折腾到3点才睡,本来12点想睡的,可是见老婆睡梦中咳嗽不休,就给老婆按摩治疗,她不咳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告诉我牙也不痛了。

反省:书中将此药写的怎么好,难道买的药又问题?脖子的红疹也许吃饭时出汗多,用了饭馆的餐巾纸造成的?怎敢再让别人使用,但还是不死心,决定再用此药试试脖子起的红疹,不抹脸了,看眼还红吗,也试试对红疹管不管用。心生疹,这两天犯心脏了,心疼后背也痛,我觉得是这几天出汗多,受风血脉寒凝的原因,还总不时流鼻涕,打喷嚏,又怕风,吐完后现在鼻涕不流了,也不打喷嚏了,但是鼻子呼出的气是热的,大便了几次,早晨起来去老娘家喝了2碗小米绿豆稀饭。

伤寒是气候寒冷的时候感受寒邪,当时就发病,所以它是寒邪在表,闭其奏里,寒主收引,受寒之后,皮肤,肌肉,毛孔收缩,寒主收引,所以奏里闭塞非用辛甘温的药,用麻黄,桂枝。麻黄辛温,桂枝辛甘温,非用麻黄桂枝这一类的药物组成方剂,发散寒邪,寒邪必须要散,辛温表散。而瘟病热病统称都是瘟病,后发于天令宣热之时,它是伏气瘟病,认为冬天感受寒邪,当时不发病,什么时候发呢?伏而后发。寒邪潜伏在体内到春天气候温暖了,阳气升发了,奏里开泄了,体内的郁热从里向外发,所以说火郁自内而达于外,里边的郁热向外来,它不是外表的寒邪由体表向里去,而是热邪从里向外发。郁其奏里和闭其奏里。寒主引之,奏里是闭塞的,所以非发散不可,热邪从里向外发。奏里并不闭塞,是火郁在体表发散不出去,体表并没有寒邪,奏里并不闭塞而且是气机郁滞,所以非用辛凉的,苦寒的或者是酸苦的药物组成方剂。这儿不用散之,用解之。用辛凉苦寒来清解里热,不能用辛温发表。瘟病和伤寒的病机不同治发也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