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失眠症研究

 老刘tdrhg 2013-05-08

失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睡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彻夜不眠,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失眠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0%。西医在治疗上多以巴比妥、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为主,但这些药物容易引起依赖性以及易引起撤药综合征,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失眠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形成原因有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胃中不和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但多与心、脾、肝、肾有关。

1.1气血阴阳失调《素问?调经论》有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属阳,血属阴,因此尽管不寐病因甚多,但总不外阴阳气血四端,在治疗不寐时,通常把不寐分成阴虚不寐与阳虚不寐两类,阴虚治以疏肝理气,滋阴安神;阳虚治以温阳散寒,益气补血安神。然后再辨气血盛衰,并结合气候变化加以辨证论治。即“阴阳分疾病,气血辨盛衰,五脏应四时”。

1.2水火不济

不寐症多由七情内伤,劳倦过度,五志过极导致心火亢盛,下及肾阴,阴精耗伤,不能上奉于心,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而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出现失眠多梦、情志异常等症状。并用引火归元法辨证治疗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型不寐症使水火相济,夜寐乃安。

1.3火热为病

不寐病在心神,神守舍则寐,神不守舍则不寐,其病机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上除心神失养属虚当从补虚论治外,对心神受扰类不寐多从火热论治,因心神受扰的不寐,其病机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阳盛或阳盛阴衰有关,其病性多属火,或为实火、或为虚火,故从火论。而不寐总属神不守舍,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龙骨、珍珠母、琥珀粉等潜镇之类及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等安神定志之品,以标本兼治。

1.4瘀血内生方以正

从瘀论治顽固性不寐,临床所见不寐患者,每以情志变化,精神刺激为主因,引起肝气郁滞,脾运失常,以致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或瘀热扰心,服安神养心药物疗效不显,常以化瘀宁神之法而获佳效,应用化瘀宁神四法,即益气活血,养心安神;疏肝调血,宁心安神;

涤痰化瘀,镇心安神;凉血散瘀,清心安神法治疗顽固性不寐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中医治疗

2.1辩证论治

临床按邪正虚实将失眠辨证分为九型。其中虚证分心胆气虚型和心脾两虚型;实证分为心火亢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热内扰型,肝胆湿热型和食积胃气不和型;而虚中夹实型或虚实夹杂型分为阴虚火旺型和心肾不交型。虚证以养心安神,补气养血为法;实证以清热泻火、疏肝理气、涤痰化湿、消食和胃、活血化瘀等为治则;虚实夹杂型则以补虚泻实,调其虚实,揆度阴阳以安心神。临床应用多灵活变通,往往收到较好的疗效。

2.2经方化裁

以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基本方:柴胡15g,枳壳12g,生白芍15g,香附15g,酸枣仁15g,知母10g,山药15g,炙甘草4g,茯苓15g,茯神15g,夜交藤20g。若口苦、心烦、心火亢盛者加黄连5g,山栀子8g;惊悸者加珍珠母30g,龙骨30g;血虚较甚者加熟地黄15g,阿胶15g;苔黄腻,脉滑数加半夏10g,陈皮10g,竹茹6g。

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虚证不寐。基本方:桂枝10g,白芍药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姜3片,大枣5枚,生甘草6g,当归10g,炒酸枣仁30g,夜交藤30g,琥珀粉3g(冲),远志10g。心脾两虚者可加生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生薏苡仁等;阴虚火旺者可加生地黄、龟板、知母、磁石等;心肾不交者可加柏子仁、生地黄、玄参、五味子等;心胆气虚者可加石菖蒲、茯神、党参等。

以栀子豉汤加味治疗不寐。基本方:栀子10g,淡豆豉10g,连翘10g,知母10g,茯苓15g,五味子10g,酸枣仁10g,合欢皮15g,夜交藤20g。兼有痰湿者加陈皮、半夏;兼有食滞者加焦楂、麦芽;兼有血瘀者加川芎、当归;热甚者加黄芩、淡竹叶。

以交泰丸加味治疗不寐。基本方:黄连10g,肉桂3g,当归10g,炒枣仁30g,生枣仁10g,浮小麦10g,琥珀粉3 g(冲服)。

若心脾两虚加黄芪、茯神、山药、柏子仁;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焦栀子;胃失和降加厚朴、炒枳实、陈皮;

阴虚火旺加生地、龟板、生龙牡;瘀血内阻加丹参、赤芍、丹皮。

以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不寐。药用党参15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0g,朱茯苓15g,远志12g,木香10g,炙甘草8g,肉桂3g,黄连6g,夜交藤30g,合欢皮15g,丹参30g。分2次分别于中午及睡前1h温服。

2.3现代验方治疗

促眠饮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基本方:党参20g,龙眼肉15g,柏子仁15g,茯神15g,熟地25g,枸杞子20g,桑葚15g,莲子心10g,远志15g,生酸枣仁20g,石菖蒲15g,龙齿20g,百合15g,夜交藤20g,合欢15g。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以清心火,补肾水,交通心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清热养阴安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柴胡6g,枳壳6g,百合30g,竹茹10g,沙参15g,白芍15g,茯神30g,炙甘草10g。

清痰安魂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柴胡10g,郁李仁10g,乌梅10g,当归10g,川芎10g,麦冬15g,沙参15g,竹茹10g,白芥子10g,陈皮10g,天竺黄30g,枣仁30g,生草10g。

服药禁忌:吸烟、饮酒、喝茶、生冷粘腻、辛辣肥甘之品以及气恼劳碌等。

安眠汤治疗胆热郁滞型不寐证:药用黄芪18g,生地18g,百合15g,丹参30g,夜交藤30g,茯苓15g,五味子9g,麦冬10g,远志9g,酸枣仁15g,人参6g,炙甘草6g

2.4中医特色疗法

2.4.1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

取穴:安眠、神门、神庭、印堂、头临泣、灵道、百会、风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丝竹空透率谷

2.4.2灸法治疗失眠

采用隔姜灸心俞为主穴,并根据辨证配穴:百会、肝俞、膈俞、肾俞、脾俞、胆俞、胃俞、三阴交、涌泉、神阙、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内关等

2.4.3耳穴疗法治疗失眠

采用双籽耳压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取穴神门、内分泌、心、脑、肾、肝、皮质下等

2.4.4其他疗法如穴位贴敷、按摩、刮痧、拔罐、药浴、食疗等均对失眠有一定疗效。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失眠的途径多,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是失眠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方法,突出了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正确性。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前景广阔,但中医在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临床分型、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科研设计上缺乏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临床研究仍停留在宏观观察上,有些方剂中使用的药味多、剂量大,缺乏相应的安全性、耐受性指标等。今后应加强中医药对此病的临床研究,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理论进行临床研究,以求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