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刀锋一九三八 2013-05-08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F F FF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3.匀变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时,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4.自由落体:

          Vtm/s):  1020304050

          H(m): 5、20、45、80、125

          H(m): 5、15、25、35、45

  5.上抛运动:对称性:t= tV= -V

  6.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7.“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2aS求滑行距离。

  8.“S=3t+2t2=4m/s ,=3m/s。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三、运动定律:

  1.水平面上滑行:a=-

  2.系统法:动力-阻力=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

       

                         

                  

 

 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

       ,与有无摩擦( 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几个临界问题:   注意 角的位置!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6.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1.向心力公式: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 ,最低点最小速度

            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

4.重力加速 g与高度的关系: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

6.人造卫星:hVTaF小。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4.6,V=3.1km/s

  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8.变换:GM=gR2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10.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1.第一宇宙速度: V1=7.9km/s

 

五、机械能:

  1.求机械功的途径: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动能定理(从做功和效果)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

   5)由功率求功。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f·S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常不等于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5.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六、动量:

  1.反弹:

  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动物碰静物:V2=0,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转。

4.A追上B发生碰撞,

(1)        VA>VB   2B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3)动量守恒

4)动能不增加   5A不穿过B )。

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

  6.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条路:      

路径

物理规律

适用的力

能研究的量

不能研究的量

运用的场合

运动定律

运动定律+

运动学公式

恒力

SVt

恒力作用过程

动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恒力或变力

V

运动传递过程

功、能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功能关系

恒力或变力

V

能量转化过程

7滑块小车类习题:在地面光滑、没有拉力情况下,每一个子过程是两个方程:

1)动量守恒

2)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能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

                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3.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下,下坡上”

  4.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5.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

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

 定量计算用公式。

5.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6.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

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十、恒定电流:

1.串联电路:U­­­R成正比,   PR成正比,

2.并联电路:IR成反比,  PR成反比,

3.等效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4.路端电压: ,纯电阻时

5.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流有“此消彼长”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本身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小。

6.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7.改画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

8.在电路中配用分压或分流电阻时,抓电压、电流。

9.右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

10.纯电阻电路,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

      R1 R2 = r2 时输出功率相等。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

12.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直流电实验:

1.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 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

    ①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②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

3.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

   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

4.选用分压和限流电路:

(1)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节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节范围才能较大。

(2)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的用分压。

3)变阻器阻值小,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

4)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5.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好表内接误差小”( 比值大的表好)。

6.多用表的欧姆表的选档:指针越接近误差越小,一般应在 4 范围内。

     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7.故障分析:串联电路中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

8.由实验数据描点后画直线的原则:

(1)通过尽量多的点,

(2)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3)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十一、磁场:

1.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 (周期与速率无关)

2.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qvB=qE

3.粒子作圆运动穿过匀强磁场的有关计算,抓几何关系,即入射点与出射点的半径和它们的夹角。

十二、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阻碍”的方式是“增反、减同”

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须付出代价,

楞次定律表现为“阻碍原因”。

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1)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3)“×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

3.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求功和能量。

5.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

6.转杆(轮)发电机:

7.感生电量:

8.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相关物理单位(国际单位制)之间的关系。

十三、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电动势最大。

   最大电动势:

   e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

2.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2RT=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

3.理想变压器原副线之间相同的量:

P, ,T ,f,

4.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

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3.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4.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

偏折角、折射率、波长、频率、介质中的光速、光子能量、临界角。

十六、光的本性:

1.双缝干涉图样的“条纹宽度”(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

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3.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

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

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V=

十七、原子物理:

1.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 衰变,内切圆是 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

2 经过几次 衰变?先用质量数求 衰变次数,再由电荷数求 衰变次数。

3.平衡核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41u=931.5MeV

5.经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

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

6.氢原子任一能级:E=EPEKE=EKEP=2EK

   量子数n­E­EP­EK?V?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