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速遞公文(一)
过去看清宮戏电視剧,有時会看到官府衙门发送公文,什么「五百里加急」之类的话。這怎么个「加急」?不太懂。十五年前,在写《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時,看到一部明萬曆李永芳、刘汝桂刻本的《固安州志》,书仅二册,当其時甘粛所刻印,而封面的襯頁則是光緒元年速遞公文的函套改製,内有「光緒元年八月初九日午時自中卫广武」发出,致「署甘肃固原直隶州正堂廖衙门」字样。此类信封或公文的实物,或许在一些博物馆、档案馆里还有保存。我是少見多怪,觉得有趣而已。

实际上,在一些古籍图书封面或封里的襯页,偶然会发現襯頁是书坊中人将殘书拆开以殘页襯入。七十年代中,我在为一个古籍訓練班授课找寻例子時,居然在一梱殘页中找到二張《京本忠义传》(水滸)的明正嘉间刻本殘頁,後來还引起了一些《水浒》学者的讨论。也是在七十年代末,我又在明嘉靖周显宗刻本《陶渊明集》的襯頁中发現《三国演义》的殘页,這也是後來的英国学者魏安著的《三国演义版本考》中將之命名为「上海殘頁」。所以,襯頁有時也会有新发現。

去年,刘薔君在写「縉紳録」的书志時,竟然在《职官迁除全书》(乾隆二十二年)中也发現在其书之襯頁里有好几張速遞公文的函套。上书「內紧要公文,仰沿途馬夫隨文星飞,遞至魚臺縣正堂衙门告投,毋得迟延擦损,以及雨湿致干,查究不貸,臨投不去外封。署山东济宁直隸州魚臺縣正堂陈。当堂。内乙件。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二日自省发。第五千八百八十三号。」有的还印有「火速飞速」、「捐馬飞遞限日行五百里」(「五」和其它数字是硃筆填上的)。
於是,這又引起了我的兴趣,查了地方志,才知道這位署濟寧直隸州魚臺縣正堂叫陳應元,號東橋,廣西臨桂縣人。道光十二年恩科舉人,二十四年大挑一等,分發東河,試用期滿,呈請改歸地方,韱掣山東。陳是道光二十九年署山東魚臺縣事,在任一年,民間無訟,宵小斂蹤。咸豐元年,復奉委辦魚臺賑務,周行四境,按口授食,民歌誦之。歷任金鄉、鉅野、諸城、泰安、城武等縣知縣,以捕盜聞於上憲,奏署濟寧直隸州知州。金鄉捕役陶三者,著名巨盜也,公微服率人往緝之,竟以拒捕被戕。事聞奉旨,從優議卹,並准在濟寧、金鄉等處建立專祠。事見(光緒)《魚臺縣志》卷二宦蹟。从陳应元的简略看,倒也是一位地方上的好干部,是属于因公殉职的优秀幹才。現在当年的公文看不到了,只是遞送公文的函套,或许这里面曾经裝有緝捕盗賊、为百姓办事的公文呢?
這種速遞,過去叫急遞。《新唐書'李絳傳》:「樞密使劉光琦議遣中人持赦令賜諸道,以裒饋餉,絳請付度支鹽鐵急遞以遣,息取求之弊。」《資治通鑑'後唐潞王清泰元年》:「安遠節度使符彥超奴王希全、任賀兒……夜叩門稱有急遞,彥超出至廳事,二奴殺之。」胡三省注:「軍情緊急,文書入遞不容稽違晷刻者,謂之急遞。遞,郵傳也。」亦稱「急腳遞」。《夢溪筆談'官政一》:「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
而金、元、明傳遞文書的驛站也叫急遞舖。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設一舖,每舖設舖司一人、舖兵四五人至十人。凡遇官府公文至,即行遞送,不分晝夜,風雨無阻。
清代速遞公文(二)

後來又專门去翻查了几本有关清代法律的书。上面說,唐代传遞公文称之为驛馬,至明代,類而为一称邮驛。清代因之,步遞叫邮,馬遞曰驛。遞送公文也是有区别的,寻常公事,昼夜限行三百里,軍机要件限行六百里馬上飞遞。而且規定,各府属州縣每十里設置稽遞铺一所,專一遞送公文,设铺兵以走遞,设铺司以总管。每州縣於兵房司吏内选一名往來巡視。境内诸铺謂之铺長,蓋设立铺遞所以速达公务。這些铺兵只管遞送公文,如若在遞送中失誤軍机者,要被判絞刑的。若各驛官有意将好馬藏匿,或推故不即应付以致違限者,对问明白,罪坐驛官。清律还規定:「凡各衙门一应公差人员於經过所在,不许差使铺兵挑送官物及私己行李,違者处四等罰。」

各省遞送水陆公文也有規定,如(道光)《粤东省例新纂》卷五驛传云:本省遞送火票部文排單限行里数,公文均由各州縣拨役按站驰遞。凡水路,順流每日夜限行三百里,逆流限行二百里。迟延三時以上者由府提究,六時以上者由本驛衙门究处,該管州縣記大过一次。其迟延一日以上者,将跑役枷号一亇月,滿日杖一百革役,該管州縣分别詳請撤参。其迟延仅止数時,酌量懲处,該管州縣免议。而陆路公文马上飞遞者,一日夜限行八十里,加紧者一百二十里。填三百里者,日夜行一百八十里;填四百里者,日夜行二百四十里。但重要公文「务各照例,无分雨夜,隨到随遞。如有迟誤,即将該管官撤参兵役治罪。」

驛站之中,最劳苦者惟马夫一項,无分雨雪寒暑,昼夜驱驰,雖有額支工食,似不足以示矜卹。故同治四年的《江苏省例》有「犒赏驛站馬夫」一节,云:拟请於工食之外,酌给賞犒,照工食银数给予二成。然而,這「二成」是朝廷让有驿各州縣捐廉給发的。因为那時正是清廷和太平天國开仗期间,所以軍用浩繁,庫款支絀,未便輕言动帑。

九十年代初,我曾在香港一朋友处見到明刻本佛经数十种,多單刻小本,其中有一种《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明景泰元年1450孔祥刻本),卷末刻「差到处州府青田縣前急遞铺内,見此經发心,請回家侍奉,於丁亥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果生一男,有此灵验法,通同妻連氏一娘,今用淨財刊板印施,次冀萬保,合人口遇诸事吉昌如意者。」可見,此經是放在急遞铺的,也是請急遞铺的铺兵免费施送。所以铺兵不仅送公文,还順便捎带單本小佛经,让人诵读消灾增福、积累功德呢。(詳見津著《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録》P。330)

民国吉同钧《大清現行刑律讲义》云:「其初極为整肃,其後驛丞各缺,裁去者十居八九,已与从前情事不合。近年輪船、鐵路、电綫、电话到处遍设,数千里之外顷刻消息灵通,創千古未有之奇,將來驛站驛馬即在所废。」果不其然。今天的速遞公司为人们的生活也带來了很多方便,您不必出门,只須打个电话,不多久即会有速遞公司的工作人員前來取件,并以最快的時间將您的物件送到您指定的地方。不过,他们的服务您是要付酬的。
如今电子工业发达,國计民生,一纸号令,顷刻之间,全國皆知。至於世界上所發生之大事,也是瞬間之隙,真是無遠弗届。開春即以「速遞」為名寫博客小文,用意是借「新浪」平台一方寶地,把自己想寫的而大雅人等一時半會不寫的豆腐干小文,拜高科技之賜,用最快的時速獻給我的同好。當年的「神行太保」、「馬上飛」們是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今天的神奇科技,至於其它什么激光、光纖、纳米,還有更超前的,那就凭想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