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谈书法飞白的罕见古籍善本《飛白錄》
星期六的上午,像往常一樣,仍去圖書館的普通書庫看書,一口氣翻了近百部線裝書,呵,居然又找到二部可以作為善本的書(這是附帶的,並非著意去找)。每次翻書都有所獲,上個星期找到四部,連同前些時候所得,已經一書車了。作善本的標準是按照哈佛燕京圖書館過去定下來的,即乾隆及乾隆以前的刻本,或是乾隆以後所刻的較為難得的本子。這次的二部書是《淮關統志》和《飛白錄》。
《淮關統志》十四卷,清伊齡阿、吳霦纂修。清乾隆四十五年(1706)淮關刻本。六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入藏,流傳不多。
《飛白錄》二卷,清陸紹曾、張燕昌輯。清嘉慶九年(1804)海鹽黃氏擘荔軒刻本。二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入藏。傳世亦不廣。

先將《飛白錄》做個筆記,將來有暇再寫《淮關統志》。
此書半葉九行十九字,四周雙邊,黑口,雙魚尾。書口下刻「擘荔軒」。框高20.5公分,寬13.4公分。題「吳趨陸紹曾、海鹽張燕昌同輯;同里黃錫蕃參訂」。前有嘉慶九年劉星高序。
陸紹曾,字貫夫,號白齋,江蘇吳縣人。嘗得白玉蟾像,懸之齋中,因號白齋。工篆隸書,尤善蠅頭細書,晚年好飛白。精於賞鑑,平生所見書畫碑帖,皆為抄錄成編,曰《續鐵網珊瑚》,并作小楷書,其精勤於翰墨如此。家計中落,往往攜所作書畫入市,得資可供數日餐,則楗戶不復出,資罄復入市。又有《不惑編》、《遊杭書畫錄》、《刻碑姓名錄》等。《書人輯略》卷七有傳。
張燕昌,字芑堂,號文漁、金粟山人,浙江海鹽人。幼從朱笠亭,琰資穎敏,讀書日記千言,過目輒成誦。長而蜚聲黌序,品學粹然。乾隆四十二年優貢生,舉孝廉方正。性好金石,自周彝漢鼎禹碣宣鼓,以及近代高人韻士之遺刻,殫心搜羅,不遺餘力,嗜古甚深,善八分、行楷書,翛然越俗,別有意趣。又工飛白,飄逸有神,古致磊落。寫蘭得陳古白意,也善山水人物,篆刻為丁龍泓高弟。又有《續鴛鴦湖櫂歌》、《金石契》、《石鼓文釋存》等。《書林藻鑑》、《清畫家詩史》、《續印人傳》有傳。
飛白書始於後漢之蔡邕,為漢字書體之一種,筆畫中有絲絲露白之美術體也,似枯筆所寫。靈帝熹平時,詔邕作聖皇篇成,詣鴻都門,時方修飾,見役人以堊帚成字,甚悅,歸而作飛白書。宋黃伯思《東觀餘論》云:「取其若絲髮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故名。宋羊欣《釆古來能書人名》云:「飛白本是宮殿題八分之輕者,全用楷法。」想寫飛白者當需特殊之筆,據云近時有用竹片作飛白者。

自邕後,厥後代有其人,見於前人著錄者甚多,然未有匯為專書以資考證者。此書蒐輯頗詳,自漢迄清,凡古今人之工飛白書者大致盡於是。為漢二、魏一、吳三、晉九、宋一、齊四、梁五、隋一、唐十七、宋三十五、金一、元二、明九、清十二人,共一百零二人。所引之書,皆注所出。陸紹曾、張燕昌所附按語,各署其名,體例也善,間有考訂,亦不苟作。?
劉星高序云:「海鹽黃椒升先生究心博雅,與其同里張文漁先生、吳趨陸白齋先生並以飛白擅名。慮好古者不能盡法師承,爰廣為蒐輯,自中郎至今若干人,序其世次,若譜系焉。上而帝王,下而卿相,以及草莽之士,凡見於鑑史及各家詩文集錄者,悉以登記,闕者仍之,或加以按,而各署其名。蓋古今之入能、入妙、入神者,皆載是書,標其名曰《飛白錄》,務紀實也。今而後,同志之士得是編而展玩之,併神壹志,以求其工,將握管而飛,則亦如風之遇雲,波之遇風,且并知自古及今,其為雲也凡幾,其為波也凡幾,無不可悉而數也。」按,黃錫蕃並未參與蒐輯。
此本有扉葉,刻「飛白錄。嘉慶九年鐫。擘荔軒藏板」。卷上及卷下後均有牌記,刻「嘉慶甲子年海鹽黃氏校刊於三山官舍之擘荔軒」。此黃氏即黃錫蕃。後附張燕昌「論飛帛」一篇。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未著錄。
鈐印有「秒爽樓」、「文波珍藏」;「肅庭秘笈之印」;「積學齋徐乃昌藏書」、「南陵徐乃昌校勘經籍記」、「積餘秘笈識者寶之」。按,徐乃昌印常見者還有「徐乃昌讀」、「南陵徐乃昌審定善本」,此本前鈐二印亦常見,唯末方則過去未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