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談《善本書影》

 率我真 2013-05-09

談《善本書影》

        我的辦公室有兩排書架,都是有關目錄學、版本學的參考書及工具書,其中中國(含台灣地區)、日本、韓國的善本書影有几十種,其中最薄而又最不起眼的是一本上海圖書館編的《善本書影》,因為它不像其它《書影》裝潢考究,彩色印刷,大開本的像煞有介事的擺在書架上。但是,我卻對它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為了說清來龍去脈,還得話說從頭。

 談《善本書影》

      1975年10月,周恩來總理已在病重期間,對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仍很關懷,作出了「要盡快地把全國善本書總目編出來」的重要指示。1978年3月,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在南京召開會議,傳達周總理指示,研究編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工作步驟,製訂了書目的收錄范圍、著錄條例及分類表等。

 

      1978年11月上旬,上海圖書館古籍組為配合是月中旬在四川成都召開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在顧廷龍先生的提議、指導下,編輯了《善本書影》。善本書影,顧名思義是將古籍善本,選取一至二頁能顯示書的版式和部分內容的印刷物。最早的是楊守敬輯的《留真譜》。

 

      這本《書影》自籌畫、聯絡、選目、撰寫簡說、刻寫臘紙,一直到上海古籍書店複印成書,總共用了一個星期。參與的人也僅有顧廷龍、潘景鄭、我、任光亮和林星垣先生。顧先生是出謀畫策的領導者,他和潘景鄭先生在四十年代就編有《明代版本圖錄》,所以有經驗。潘先生和我擬定目錄,並撰寫簡說。任光亮負責聯絡出版。林星垣先生則刻寫臘紙。

 

      《書影》的編輯,考慮到時間的迫切,故只選了30種。計有宋本6種、元刻本4種、明刻本4種、清刻本4種、明抄本4種、名家校本4種、稿本4種。版本的類別都略有照顧。當時,上海圖書館藏善本書一萬六千部左右,僅宋元本就達800餘種,明刻本7,000部、清刻本3,000部、稿本1,700部、抄本2,500部,所以編《書影》時,選什麼樣的書,書品如何,有無代表性,都成了關鍵。我記得,這件事一天就落實下來了。接著就是寫說明了,也就是二天的工夫而己。我大約寫了三分之二,因為潘先生是半天工作,那時老先生已是七十三歲了。我寫的初稿都由顧、潘先生改定後,發下去請林先生去刻寫。顧先生其時七十五歲,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主編,而潘先生則是編委會的顧問。

 談《善本書影》

      那個時侯,物質條件很艱苦,不要說計算機、複印機、數碼相機等先進的科技設備,聽都沒聽說過。而上海古籍書店為了業務的發展,他們買了一台國產的靜電掃描機,可以將稀見古籍逐葉掃描成書。我們聽說後,認為很不錯,才去聯系合作出版《書影》的。

 

      由于《書影》較難得到,所以我把所收的版本開列如下,以供參考。

      宋本書中有宋咸淳三年(1267)吳堅、劉震孫福建刻本《新編方輿勝覽》七十卷、宋開禧元年(1205)趙不譾浚儀重刻本《金石錄》三十卷(存卷十一至三十)、宋浙江刻本《唐鑑》十二卷、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張洸四川臨邛刻本《元包經傳》五卷、宋乾道二年(1166)浙江刻本《韻語陽秋》二十卷。

 

      元刻本中有元建安余氏刻本《詩緝》三十六卷(存卷一至八)、元至元興文署刻本《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釋文辯誤》十二卷、元大德七年(1303)河南雲謙據北宋本覆刻《說苑》二十卷、元至正六年(1346)嘉興路儒學刻本《呂氏春秋》二十六卷、元福建書林雲坡家塾刻本《類編層瀾文選前集》十卷《後集》十卷《續集》十卷《別集》十卷。

 談《善本書影》

      明刻本有明景泰六年(1455)重刻本《四時氣候集解》四卷、明成化十年(1474)湯魯寶刻本《使規》一卷《使緬附錄》一卷、明萬曆十八年(1590)金陵胡承龍刻本《本草綱目》五十二卷、明成化十一年(1475)項璁刻本《存復齋文集》十卷《附錄》一卷。

 

      清刻本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揚州詩局刻本《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三百四卷、清順治六年(1649)馴雉堂刻本《(順治)長興縣志》十卷補遺一卷、清康熙四十年(1701)寶翰樓刻本《憂患集偶鈔》不分卷《孑遺錄》一卷、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放鴨亭小稿》一卷《環溪詞》一卷。

 

      抄本有明無錫姚氏茶夢齋抄本《續高士傳》十卷、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無錫秦氏雁里草堂抄本《鐵圍山叢談》六卷(清錢謙益校)、明嘉靖十四年(1555)常熟楊氏七檜山房抄本《支遁集》二卷、明會稽鈕氏世學樓抄本《蓉塘詩話》一卷。

 談《善本書影》

      批校本有清浙江重刻武英殿聚珍本《傅子》一卷附錄一卷(清盧文弨校)、清歙縣鮑氏知不足齋抄本《柴氏四隱集》二卷續集一卷(清鮑廷博以朱墨藍三色筆手校並補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胡申之南益堂刻本《唐音戊籤》二百一卷《餘問》六十四卷目錄三卷(清何焯校)、清錢唐吳氏繡谷亭抄本《玉照堂詞鈔》一卷(清黃丕烈校)。

 

      稿本有清錢大昕撰手稿本《演易》一卷(王國維跋)、清顧祖禹撰稿本《讀史方輿紀要》一百三十卷、清焦循撰手稿本《里堂書跋》二卷、明錢穀輯手稿本《吳都文粹續集》五十六卷補遺一卷(殘)。

 

      實際上,編輯《書影》的目的,可見此書之後記:「通過實踐,我們感到對於初次參加編目工作的同志,在版本著錄方面最好能提供實例,參証對比,有所借鑒。為此,從我館藏書中出宋、元、明、清刻本和抄、校、稿本共三十種,略具簡說,彙編書影,以應急需。」「以應急需」這句話,是指在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領導下,各省、市自治區圖書館和大專院校圖書館的古籍整理和編輯工作已迅速開展,但有不少參與者過去沒有和古籍版本打過交道,不熟悉古籍版本的鑒定,所以才會編輯此《書影》。

 

      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11月12日下午,剛印好的《書影》就由上海古籍書店的人專門送至上海圖書館,當時我拿在手上還真飄有一股油墨的香味呢。而當晚,這批《書影》就由沈津、任光亮帶上開往四川成都的列車,并於11月16日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領導小組會議開始前售賣。參加會議的多來自各省市自治區圖書館、重要的大專院校圖書館的負責人或具體工作人員。他們幾乎都買了此《書影》,有的買了二本或更多。

 

      這大約是自有善本書影以來,出版時間最短的一部書影了。在一九七八年那時,剛粉碎「四人幫」才二年,人們都歡欣鼓舞,工作熱情高漲,這種動力促使了《書影》的出版。《書影》線裝一冊,前有目錄及簡說,書名為顧廷龍先生擬定,書籤也為顧先生所書。每冊定價二元八角。由於是內部出版物,印的也不多,所以外面基本上沒有流傳,所以今天要再找到一本,那倒是不容易的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