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闲话就是非遗

 苏迷 2013-05-09

      易点澜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它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以“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某种意义上,方言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所以,说苏州闲话是非遗一点也不为过。

我国从1949年后开始强势“推普”,昔日只有少数人会讲的“官话”,今天几乎人人必会,1992年前后,更是禁止中小学生在下课时使用方言,并且不允许电视里出现方言节目。普通话已无需担忧,倒是方言的衰弱让人有点着急。

后来着急的苏州人慢慢觉察出了一些变化,电台、电视台里出现了《阿万茶楼》、《施斌聊斋》等苏州闲话节目;紧接着学校里苏州话解禁,甚至有了苏州闲话兴趣班,苏州话教材也开始出现;公交、地铁里也听到了苏州闲话播报。

对苏州话来说,还有一个更利好的消息:国家语委于2008年10月在苏州市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苏州市区及常熟、昆山市区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地区,也就是说吴侬软语的苏州话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方言。苏州话的保护传承开始走上最高官方渠道。

在苏州,有关苏州闲话的民间传承也很兴旺,有人直接用苏州话演唱,有人在论坛里专门用苏州话发帖,还有人建了“苏州闲话”网站教人学苏州话,各种苏州话培训班也如火如荼,这些都在发出一个信号:苏州话很重要,它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传承保护它刻不容缓。

 

说苏州话也是传承吴文化

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谁谁谁说话,其中“谁谁谁”可以填空入任何一种方言,苏州话被排在毋庸置疑的“好听”之首。“好听”,这是大家对苏州话最直接的印象。从发音来看,苏州话有七个声调,大量的字都念变调,发音软糯抑扬,读起来不分前后鼻音,没有双元音,单元音十分丰富,听起来就是一股软糯味道。

苏州话不光美在“好听”,还美在有底蕴。很多苏州人会在中学时有过这样的经历,读文言文时,老师会建议学生用吴语读出来,五言、七言用普通话读不出感觉来,用苏州话读则能感受到古韵。吴方言专家、苏州大学教授汪平有一段经典吟诵《寒山寺》,用抑扬顿挫的吴语读出诗句,断句也不是我们普通话阅读时的断法,听来就是别有一番韵味。不仅在读古文时,在平常的言语中,苏州话也透露出文气,比如苏州话的“不”读作“弗”,句子结尾语气用“哉”,读起来“软”,听起来悠远。不得不承认,不管你喜不喜欢苏州话,都会觉得它韵味十足,这就足够了。

除此之外,在苏州,由语言产生的文化艺术特别多,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昆曲、评弹,还有那些山歌、渔歌、童谣、讲述以及叫卖,它们都以苏州话为平台,哪一门类少了苏州话作底子都弗来赛。很多外地人听不懂一句评弹,听不懂一句昆曲,但是仍然觉得它们悦耳雅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家孙宏开曾经提到过: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三分之一是靠语言和方言传承,还有三分之一与语言和方言传承有密切关系,如果方言都不讲了、断了,这些文化遗产怎么传承下去?

老苏州们的着急溢于言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以想象,假使若干年之后苏州闲话哈木不几个人讲得联牵则,各么建立勒浪苏州闲话浪向格昆曲搭仔评弹还有啥人去继承?啥人去听尼?”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些看似信口拈来的苏州话里,往往深藏着一些典故。苏州市语委办主任马培元举了这样一些例子。吴语有“托人托哉王伯伯”之谚,大意为所托非人,“王伯伯”成了不讲信誉者的别称。“王伯伯”据说应该写作“皇伯伯”,是苏州人对京城来苏州采办珍玩的太监的称呼,苏州的富商豪绅不惜重金贿赂“皇伯伯”,希望通过他们谋得一官半职,但“皇伯伯”返京后,即把所托之人事抛诸脑后,于是就有了“托人托哉皇伯伯”的说法。类似的还有“牛吃蟹”等等。

 

保护传承苏州话在行动

尽管好听底蕴丰厚,但在苏州,有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小孩子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说的都是方言,只要一进幼儿园,就开始说普通话,上了学之后,接受语言的渠道也都是通过普通话来实现的,回到家里,孩子带着爷爷奶奶说洋泾浜普通话,几代人都是老苏州,结果第三代孩子一句苏州话都不会讲。吴方言专家、苏州大学教授汪平感慨:苏州推普推得很好,但是年轻人越来越不会说,小孩子甚至不会说苏州话了。

保护和传承变得刻不容缓,苏州话的小学生教材开始被寄予厚望。为什么是小学生?语言专家做过调查研究:7岁前学习的语言是自然习得,也就是一个人的母语,而11岁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内,学习语言也相对容易。再往后获得的语言能力往往很难到达母语的层次,因此方言的传承不容置疑地以孩子为突破口,以便能够很自然地传承下去。据介绍,苏州尝试过以教育局的名义在幼儿园、小学开教苏州话的班,前期先给年轻教师培训,再让他们去教小朋友。马培元说,很多老师以为自己的苏州话很标准,其实有些发音并不准确。许多学校还在兴趣班、课间以兴趣课的方式开展苏州话活动,昆曲、评弹也走进校园,这些对传承吴文化来说,绝对是利好的事。

为了留下标准的语音,2008年,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在苏州率先启动后两个多月,苏州市语委就面向社会征选苏州话发音人。经过数轮选拔,到2008年底,苏州市语委以“发音为苏州话古城区音,最能代表他这个年龄段的发音特点”为标准,最终选定了老、中、青三组6名苏州话发音人。有意思的是,地方普通话也成为录音的一部分。

与此同步,为新苏州人开设的培训班也在升温。不过真正的语言其实是不需要在培训班里学的,马培元说,你看新村菜场里的外地卖菜人,有来自安徽的,有来自苏北的,他们每天跟老阿姨、老太太接触,为了把菜推销出去,就学说苏州话,从一开始的难听到不标准,到最后甚至都听不出口音来。相对来说,没文化的人说的方言是最最地道的。母语的学习实际上也应该是在家庭、社会环境当中实现,被排进学校的课程,被搞成培训班,实在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不过,开设语言培训班其实也是在发出一种信号:告诉大家苏州话很重要。

还有一个在苏州生活过的扬州小伙子自2006年起建了一个“苏州闲话”网站,这个网站从原来单纯的苏州话资料网站,发展成了一个集苏州话学习、讨论、研究于一体的苏州话论坛,很多外地来苏人员,甚至是一些苏州话不灵光的苏州人,都来过这个网站学习苏州话。

去年,上海一位“80后”软件设计师吴炜自行研发了“沪语手机输入法”可供安卓用户下载。不少苏州网友也直呼苏州也要早日颁布“苏州话输入法”。

诸如此类,民间对苏州话的传承保护可谓花样百出。

 

在排斥与融合里传承

当一个苏州人和外地人说苏州话的时候,面对的对象可能有两种,一种人感觉:你说我听不懂的语言,我被刺伤受到了排斥;也有一些人愿意学习苏州话,希望你用苏州话跟他交流。马培元说,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一些人,虽然是新苏州人,但是很愿意学习苏州话,于是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大家就会很自然地用苏州话,反而会增进彼此的沟通。

语言究竟什么?吴语专家的看法是:语言本质是交际工具,有功利性。在官方场合、正式场合、公共场所应讲法律规定,交流更方便的普通话,但在个人生活中、非正式场所、家里完全可以多讲苏州话。方言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年轻人、小孩子多用方言,也有利于方言的传承。

事实上,很多人对于普通话缺乏感情,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功利性的交流工具。人的感情有时候是靠方言来维系的,在他乡异国,听到乡音会顿生好感,在苏州的地铁、公交上听到苏州话报站本地人也会觉得很亲切。

社会越来越发展,地域融合度越来越高,方言的传承也意味着要以淡然的心态对待多样化的语言生活,该说普通话的时候说普通话,需要用方言的时候说方言。以前少数人会说官话,大部分人说方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苏州,发展稍好的城市都在进入到一个双语、多语的社会。语言专家建议:苏州人尊重外来人的心理感受,也要给苏州话和吴文化留有平台,同时外来人也要调整好心态,尊重苏州人说苏州话的权利。

 

方言是一座城市的Style

 城市地位越高,语言的殖民混血就越严重。留住方言,也是维护一个城市的Style。苏州话如果没有了,苏州也就失去了特色。

 南京话粗野难听,但是不妨碍《南京style》让人忍俊不禁。一部《疯狂的石头》让“我顶你个肺”红遍大江南北。不管一种方言好不好听,它一定是属于自己那座城市的Style,很多有趣、有味的东西没办法用普通话表达出来,苏州话的内涵就更不必多加表述了。如果苏州话没有了,不知道昆曲、评弹这样的艺术形式还能依附于什么。《苏州好风光》、《太湖美》要是不用苏州话唱,就会让人感觉有点怪怪的。在地铁、公交上听到苏州闲话报站,大家会觉得原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是这座城市的特色之一。方言更与地方文化息息相关,评弹、昆曲真正要传承下来,需要的还是本地那些浸淫在方言中的人才能通晓个中滋味。

不过,苏州话还面临一种困境。汪平认为,苏州的方言质量在降低,能用方言表达的事物和情感越来越少,以往方言可以更细致入微表达的东西,现在不得不寻找标准的普通话来替代,方言的一些词汇在流失,它在青年人口中的表现力大不如前。

当你问一个苏州人“猴子”用苏州话怎么说?年轻的苏州人思考一下之后会用苏州发音告诉你“猴子”,实际上老苏州的标准表述是“活生子”,多么活灵活现,推延开去,调皮的学生也被叫做“活生子”,骂人更是用“伲个小活生”! 20岁和40岁的人说的苏州话不一样,60岁和80岁的也有区别,就更别说现在的语言跟明清、吴越时的差别了。多语融合,未尝不是一种新的Style。

有关苏州话消亡的担忧一直存在。但马培元给了我们一个例证:2009年,南京大学做过一项调查,苏州普通话的普及率在85%左右,高中生首选苏州话来进行交流。马培元说,说苏州话并不意味着普通话差,反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自发保护。担心苏州话会消亡,完全是杞人忧天,即便在强势的推普境遇下,发音、用词、说话方式都在变化苏州话也没有消失。

实际上,放松管理,而不是有效培训,对苏州话以及任何方言,都是最好的传承保护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