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车神器”的火爆背后

  2013-05-09
 

打车软件

是款无需人工电话、高效准确的打车应用。软件具有两大特点:无需拨打人工电话,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周围行驶的出租车,对着手机说出所在位置及目的地就可以叫来出租车;即时看到将要接你的司机车牌、电话及所属公司。内置了寻呼系统内核和百度地图的定位搜索内核,双核无缝衔接让叫车更加高效准确。实现了《无人工的电话叫车,指尖上的TAXI》和《双核寻呼系统,高效准确的叫车服务》两大功能。与出租车公司和百度强强联手,打造新型的打车时代!

 

"打车神器”已风靡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而在武汉试运行一个月后,已有6000多名司机自发安装了该软件,司机通过该软件单日订单数最高可达3700单,打车平均成功率达81%。其登陆武汉之初,“加价打车”功能曾饱受诟病,而盈利模式不清晰、安全隐患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不禁要问,看上去很美的“打车神器”,还能走多远?

背景

截至5月4日,我市已经有6456名的哥的姐通过资格审核,开通了“嘀嘀打车”司机端的接单功能;已经有48000余名武汉市民注册“嘀嘀打车”;已经累计完成订单数55451单;单日最高订单数超过3700单;单日平均订单数为1943单;打车平均成功率为81%;预约打车平均成功率为100%。

“打车神器”在汉满月 每天平均订单数达1943次
2013-05-08 第137期

“打车神器”在汉满月 日均订单近2000次

日均订单近2000次

4月1日登陆江城试运行以来,人称“打车神器”的手机打车软件已经运行整整一个月了。截至5月4日的数据显示,武汉市已有6456名的士司机开通了该软件,48000余名武汉市民注册“打车神器”,司机通过该软件单日订单数最高可达3700单;单日平均订单数为1943单;打车平均成功率为81%;预约打车平均成功率为100%。

但是其“加价打车”功能曾饱受诟病,甚至一度传言在武汉将被叫停。市客管处党支部书记蒋志仁回应称:“现在我们对乘客和驾驶员使用‘嘀嘀打车’软件,不存在所谓的叫停,更不会无端找司机的麻烦,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出现。”但他也指出:“嘀嘀打车”软件中存在的“加价”功能,是严令禁止的。

召车成功率超八成

据了解,和电召空车不同,打车软件是以智能手机为平台,让乘客和司机在该平台上进行自由的邀约和承诺。根据武汉市出租车调度运营中心出具的数据,电召平台去年运行9个月的召车成功率为48.5%。而“嘀嘀打车”软件在武汉市场试运行的14天时间里,召车成功率达88%,几乎是电召成功率的两倍。

备受争议的“加价”功能

电召的士:爽约是常事,成功率仅50%

打车软件之所以成功率高于电召的士,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加价打车”的功能。

打车软件的加价功能可供乘客在出租车较少出没的地方对司机发起加价约车。用户进入“打车神器”手机客户端,软件自动定位其所在的位置,随后输入想要去的目的地,软件显示有不加价、加价5元与加价10元的选项。

这一功能一直备受争议:网友“静好岁月”表示:武大校园里很少有出租车出没,如果加5元钱,司机肯开进来接我,我愿意出这个钱。”但是也有网友表示,“加价打车,是新的不公正,如同有钱能使鬼推磨,加钱能马上打到车,如此,加钱也能买到紧俏的东西?”

涉嫌“违规议价”

而市客管处也明确表示,出租车的营运价格是政府定价,司机不能与乘客随意议价。一旦有乘客投诉司机通过该软件多收服务费,将会以“违规议价”对司机进行处罚。市物价局则表示,出租车的任何价格调整,都要经过听证会程序,得到百姓认可后才能进行调整。

耗流量和话费,司机嫌不划算

另一方面,即使加价,也并不是所有出租车司机都买账。使用“打车神器”所耗费的流量和话费也是相当高的,司机需要一直开通该软件,确保网络畅通,能够随时接收发送信息,因此带来的额外费用,也是很多司机不愿意下载该软件的原因。

司机曹师傅透露,“要使用这个软件获取载客信息,就得一直把软件打开,非常耗流量,我10元钱包70M的流量,以前都用不完,用了这个软件一个多月,流量超了一大部分。而且接收到乘车信息后,还得打电话跟乘客确认地点,一分钟话费又是3毛9分,不划算。”

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多数企业亏本运营

尽管备受争议,“打车神器”依然颇受年轻人及部分司机的欢迎,下载量逐日递增。然而,打车软件虽然火爆,但目前对于企业而言,其盈利模式仍旧不明。实际上,这也是困扰大多数移动应用的问题。

数据显示。有超过60%的APP表示在盈利模式问题上遭遇较大挑战,同时有57%的开发者表示在推广环节也困难重重。推广花费高,变现难,此消彼长下,大量的个人开发者生存艰难。较为理想的盈利模式是用户付费下载,但在互联网免费为王的消费思维下,这样做法又难以普及。

打车软件和应用的发展说明它在改变打车难和空载率的问题,但是这种改变也正颠覆已有的出租车行业管理模式,创业者、司机、出租车公司三者之间隐约的利益竞争已经显现。但是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间肖明超认为,这类应用目前都看不出明确的盈利模式。“中国互联网的怪象就是第一步先圈用户,因为圈了用户才有投资,用户到一定的数量级以后再考虑盈利模式,相当于让消费者先免费后付费。”

对于打车软件而言,目前此类APP已经一哄而起,普遍处于“烧钱”阶段,火的软件是少部分,大多数无人问津。曾有打车软件试图向乘客或出租车司机收取一定费用,最终还是不得不恢复成免费下载。

或被地图公司垄断市场

而就在移动打车市场还处在军阀混战的时候,一些互联网巨头正虎视眈眈。百度对“打车软件”们的态度最为积极,几家打车应用中,无一例外都调用的是百度地图。与此同时,百度正在积极与各打车APP洽谈合作,开放接口,将打车作为自己定位服务平台的组成部分,在百度地图上实现一键打车功能。肖明超认为,这个市场很有可能会被一家巨头企业搞定。

“很可能变成比如百度公司把它们收了,因为这种单一的应用没有好的盈利模式,移动互联网一种就是广告,第二种就是收费。应用模式其实不错,而且也切中了需求,但是领域能不能做成系统,比如每个城市一个,那就成本低化了。最后有可能就出来一家特别大的地图公司垄断市场。”

不过也有从业者认为中国的打车软件市场前景广阔。快的打车COO赵冬以杭州为例分析,共有约12000辆出租车,每辆出租车每天平均接单25次,平均每单20元,每天的交易额就在600万左右,而全国大概有30个与杭州差不多同等规模的城市,算下来每天有1.8亿的交易额,按1%的抽成比例看,每天有180万收入,一个月就是5400万,加上软件内嵌广告等其他收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但前提是,1%的抽成比例能得以实现。

处于监管灰色地带 存安全隐患

加价功能是否公平

在出租车汽车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司机不得议价、不能拒载。而手机订车软件的兴起,虽然可以给订车提供方便,但却形成了一个行业监管的灰色地带,同时也带来不少安全隐患。

影响行车安全

有网友表示,自己在坐车时发现,司机不停地看手机。因为不管出租车是否在空驶状态,软件都会重复的发消息给司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或成黑车“帮凶”

另外,还有一点也让人忧虑。据报道,虽然软件页面会要求身份证、驾驶证、服务卡、运营证、车牌号等信息,但这些信息可随意设置,它与行业或出租公司的司机信息并不联网,无法证实司机的从业资质。

有些软件因为过程繁琐,更是免去了这道程序,只要输入手机号码便可注册。超低的准入机制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严重漏洞。一位记者亲身体验打车软件时,发现来的并非正规出租车,车上也没有正规的计价器和打票器,司机只是表示自己手机上有计价器,每分钟3毛钱。一旦发生纠纷,面对这样的司机,后果很难预料。同时,难以确定司机身份,对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存在严重威胁。

一款本来是为出租车司机和乘客谋福利的软件,如果监管不善,有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助长司机挑客 打的更难

也有乘客担心,加价打车会不会形成习惯,会不会导致以后路边打车难。

一般来说,电召不会告诉司机目的地在哪,以防司机挑客。而“打车神器”则在地图上显示乘客在哪,准备去哪。一家大型出租车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说,司机知道乘客目的地,完全可以以此“挑肥拣瘦”选长趟子营运。甚至在早晚高峰期干脆竖起“暂停服务牌”,这对于路途不远、在路上“扬召”的乘客来说,成功打的更难了。

结语

从“打车神器”的火爆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横在打车软件开发者们面前的,有诸多难题,这块蛋糕并不好啃。收取电召服务费、从APP推广中获利都是手机打车软件的盈利畅想,但是否得以实行尚未明晰,且目前尚无软件能占到绝对优势份额,短期内无法从蛋糕里分红。打车软件同大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一样,仍处在烧钱的状态。随着风投、资本的相继关注,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新一轮融资消息不绝于耳,“倒贴钱”的打车软件必不至于短期内因“钱”消亡,但未来的市场开拓与盈利将是一场持久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