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应是一张单程票 最近,新型城镇化的设想初见轮廓,其核心是,让大量的已经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给予相应的市民待遇,启动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有人以为,这就是“人的城镇化”,但坊间之人看来,这种美好的设想更像是一张单程票。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工业文明伴随迁徙自由,人们“进得了城”也“回得了乡”,人们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是双向的、交互的,宜工则工、宜农则农。 当下,城市繁荣与乡村衰落形成极大反差,基于现实情况,不设定“回得了乡”的返程票,光售卖“进得了城”的单程票,一些大中城市会迅速挤爆。 近日,在某地与一位失地的老农聊天,这里原是鱼米之乡,有三个荡(当地人对一种大于塘小于湖的达数千亩水面的叫法),现在已经填埋掉一个半,荡边农田全部被征,农户一般分到两三套房子,这位老农每月有补助200多元,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出租房子的收入;村里的年轻人在附近打工每月收入约2000多元,有些人家已经卖掉一套房子;这些农民原来是自己种菜吃,现在只能买菜吃,随着农田越来越少,菜价越来越贵,他们毫无办法。 客观讲,一些农民工向往融入城市,但还有一些农民工只想趁年轻在残酷的流水线上打拼一下,中年以后回老家,过一种农闲大于农忙的传统生活。类似上述失地农民的下一代已经无乡可回,当然,大批没有失地的农民的下一代可以回乡,但土地还在不在?是不是被污染?有没有卷入权属纠纷?土地的事情从来就不是小事情! 显然,“回得了乡”的问题要比“进得了城”的问题更重要。如果城市像欧洲,那么农村就不能像非洲,在不可以设立移民政策加以阻隔的前提下,非洲人都会买一张单程票涌入欧洲,结果欧洲变成了南美洲(贫民窟化)。聚焦“回得了乡”的问题,城镇化作为一种自然进程最好不要人为加以干预,如果一定要人为加以干预,首先是让农村像欧洲而不是让城市“摊大饼”。 |
|
来自: 昵称12289908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