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科学Mindscapes系列 掉进身体里的女人

 蕙籣留香 2013-05-10
Mindscapes系列:掉进身体里的女人 译者psychorella原文作者Helen Thomson 2013-05-06 02:04:22双语对照 | 查看译者版本
 
Krishaber(1873)最早描述了这一症状。Dugas(1898)首次应用了人格解体这一术语。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一种知觉障碍,特征为自我关注增强,但感到自我的全部或部分似乎是不真实、遥远或虚假的;这种改变发生时,感觉正常而且情感表达能力完整。在各种复杂而痛苦的主观体验中,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比较突出的有躯体改变的体验、强迫性自我审视、缺乏情感反应、时间体验紊乱,以及身份异化感或自动感。在人格内部,表现为心理失调、情绪紊乱或企图自杀;在社会中,则表现为反社会行为。也表现为一种奇怪的复合体验障碍,感到自身或外部世界发生了改变,具有一种陌生感和不真实感。如感到环境发生改变、不真实,似若做梦(现实解体);觉得体验能力丧失,似乎不能哭、不能爱和恨(情感解体);觉得身体某部变大、变小、分离、嵌合、空虚(躯体解体)。自知力一般能保留,否则为人格解体妄想。人格解体可在其他方面正常的人中孤立地发生,也可伴发于疲乏或强烈的情感反应,或成为思维反刍、强迫性焦虑、抑郁症、分裂症、某些人格障碍和脑功能障碍的组成症状。多见于抑郁症、焦虚性障碍。也见于精神分裂症或颞叶癫痫。见: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
人格解体作为一个症状,在许多精神疾病中都能见到,尤其常见于抑郁症、癔病、疑病症等。有一位抑郁症病人准确地描述了自己患病后出现的人格解体症状:"自从发病以来,我不但情绪不高,有自卑、自责的念头及对前途感到无望,还有一个症状也让我难以忍受,就是自己与别人及外界事物间总有一种难以打破的隔膜感,比如我看日出、看花,都如在梦里,与人交往时也有一种似真若梦的感觉,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活着。"
在正常人群中也有许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尤其是那些爱幻想的诗人、小说家,更是常常"如堕五里雾中",而且,有许多人还将这种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传世佳作。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保罗·萨特曾写过一篇小说,名叫《恶心》,其中详细而逼真地描写了"我"的人格丢失的感觉。书中的"我"已丧失了独立存在的人格,而被其"替身"所替代了,连呼吸、写字等一举一动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为那位"替身"存在的,"我"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显然,在萨特的笔下,这种人格解体(萨特称为"非存在")是一种痛苦的心理经历。
前面已经说过,正常人群中,也有许多人有这种人格解体的体验,但一般不会到医院去就诊,只有当事人觉得这种"似真若梦"的感觉妨碍了自己的生活时,才会求助于医生。

Mindscapes是关于脑科学的一个另类的新专栏,面对患有世上最神秘的神经疾病的人群

姓名:露易丝·艾雷

症状:人格解体障碍

“我感觉掉进自己身体里了。我知道这是我的声音,这是我的记忆,但我感觉它们不属于我了。”

这种感觉是突然出现的。露易丝八岁那年,一次因病没去上学,突然她就感觉自己掉进自己身体里了。“这种感觉太难用言语表达了”,她说。“突然变得极度清醒,世上其他所有事物都似乎变得不真实了,就像电影一样。”

她很恐慌,但没告诉任何人。这种感觉很快过去了,但后来又发生过几次,直到她19岁那年,偏头痛触发了一种感受,她感觉自己将要与世隔绝18个月。她30多岁的时候被确诊为人格解体障碍——一种异化的自我感知,伴随种种奇异的感受,诸如感觉不到对自己身体的占有,或与自己的思想或行为分离。这种感受在她的生命中时隐时现,但自从20个月前的一次流产,这种感觉就时常出现了。

“我感觉其他人就像机器人一样”,艾雷说。“就像在看一部电影,仿佛自己一个人站在世界的中心,别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我跟孩子们说话的时候,我就仔细听自己的声音,真的就像是一门外语。感觉与一切事物都分离了,非常孤独,就像自己是世上唯一真实的人。

并非罕见

伦敦国王学院和莫斯里医院的安东尼·大卫说,人格解体障碍并非像很多人想的那么罕见,患病率约为英国人口的1%。在某些时候,我们所有人可能都有过比较温和的类似经历,一种不真实的抽离的感受,当有很严重的时差症或宿醉时,都可能出现这种感觉。现在神经学家将要开始揭示,那些持续感觉到不真实的人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他们的发现可以告诉我们自我感知是如何形成的,还可能为这种障碍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自我感知与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意识,以及我们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有密切联系。大脑整合从外部世界和内部感觉得到的所有信息,形成“这就是此时此刻的我”这样一种默认设定,布莱顿和苏塞克斯医学院的人格解体研究员尼克·梅德福说。“这种设定一旦以某种方式发生改变,你就会感觉‘不对劲’,并且十分难以言表。”

很可能有好几种方式导致改变的发生,但梅德福的研究着眼于人格解体的情绪分离特征。对于患有此障碍的病人,大脑中管理情绪的关键部位的活跃度较正常人低得多。这些人对诸如唤起图像等外部刺激也表现出不正常的自主身体反应。

大卫和同事们也研究为何患有人格解体障碍的人会报告情绪“麻木”——感觉这个世界不知怎么的变得十分陌生。他们发现,病人大脑额叶中某些有助情绪抑制的区域要么过于活跃,要么过于平静。

忍受噪音

这种不正常的大脑活动引起了另一个症状,感觉所有声音为了赢得胜利而激烈对抗。就好像活在蒙克的油画《尖叫》中, 艾雷说,有些评论家认为这种现象与人格解体有关。“人和风景都在尖叫,一刻不得安宁。”

人格解体患者大脑另一个反应较弱的区域是前脑岛,它负责整合身体和情绪感受。这或许可以解释患者为何感觉不到与世界的联系,梅德福说。

不只是外部世界感觉很怪异,艾雷说。人格解体障碍让她几乎不能感觉到与自身的联系。“那些过去熟悉的,关于自己的一切——思想,记忆——都变得很陌生”,她说。“对自己做过的事情的记忆感觉不再属于自己了,好像过去被偷走了。“理智上我知道这是我的思想,我的声音,我的记忆,但它们又都不对劲——这就是恐怖之处。它把我之为我的核心偷走了。”

艾雷说她会积极寻求可能有效的治疗。有种治疗癫痫的药,叫乐命达, 在试验中与抗抑郁药一起使用时,对于人格解体障碍的治疗显示出了前景。经颅磁刺激 ——此方法使用电磁体刺激或抑制神经元活动——也被大卫的团队用来重新训练人格解体患者的大脑。

“理智上知道自己是真实的,记忆是真实的,声音也是我自己的,但却感觉不到它们属于我,这比生活在童话中的感觉更糟”,艾雷说。“我就像是一个疯了的正常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