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第2页)

 昵称9309627 2013-05-10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这种一体化的“专业导师”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专项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鼓励创新、鼓励改革,同时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绩效
1.为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必须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l)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组建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手段先进。鼓励创新、鼓励改革,同时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实践教学的工作绩效。(2)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要对学生在一个培养周期内的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参观、实践调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主要实践环节,由学校、行业或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制定实践教学工作规范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规范。(3)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采用“五查四评三督两考核一反馈”。“五查”即查授课计划、查教案、查课堂教学、查实践教学、查作业。“四评”即教师评学、学生评教、领导评教、教师互评。“三督”即学院、教务处、院系三级督导。“两考核”即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2.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考核将根据实际情况、社会调查的深度、选题定位的准确性与表达的水平和独立参与社会展开课题调查的情况,以及在实践作业过程中的表现等综合进行成绩评定。有表现突出的设专项奖励。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在行业岗位中进行,不仅是专业能力的就业预习,同时也是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总体素质的见习,使学生的适应能力、生存技能等都能在实践课程中得到培养。
3.开展多种技能培训,颁发专业资格证书,以此作为激励机制作为学生实践的动力。根据本专业、本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和要求.举办各种讲座开展多种技能培训,强化实践动手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并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既要达到规定的学历,取得学历证书,又要达到规定的技能要求,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1.实践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形成为主线,构建与各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该体系可以由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训练、技能项目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企业顶岗实训或企业预就业实习等环节构成。
2.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各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
3.项目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教学内容。项目课程和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形式,项目课程是以职业活动和行为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课程形式。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的。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六)构建“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有三种组织形式,即: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为基础 为依托 为关键
理论课堂 实习课堂 社会课堂
(理论学习) (实训基地) (假期+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强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学院培养和大学生自我培养两种途径构建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实践教学改革要从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与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人手。
1.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是立体化教学模式中的第二课堂形式,是培养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以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实训载体的作用,使学生借助于多种实训载体完成实训项目,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2.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社会实践教学属于立体化教学模式中的第三种课堂形式,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自主创业等几种形式。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强调“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工学双循环,社会实践即是其中的实践与再实践环节。利用学生假期与在校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即成为学生体验与实践营销的重要途径。
三、高职高专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经管类专业各项教学活动的核心,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到教学内容的组织等,都是围绕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进行的。
1.丰富知识。就是通过共同基础课、核心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的学习,使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加强知识基础,更新知识内容,使他们在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工具和手段性知识等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培养零距离的上岗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能力。就是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协调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开拓能力、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素质。就是要改变目前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素质”的状况,通过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工具运用素质,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德操品位,切实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智商情商俱佳的高品位、高素质人才。
(二)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在专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中,各专业的学生可根据所处年级不同,从事不同的实践工作内容。大学一年级,学会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探索职业兴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大学二年级,围绕职业目标,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重点培养解决职位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塑造职业品质,奠定职业发展基础。大学三年级,围绕专业需要的素质与能力,探索和思考如何将专业需要的各种能力形成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综合性实习,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到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顶岗实习,实习就业,直接参人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