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读后感

 中医养生馆888 2013-05-11

导:《《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读后感》属读后感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教师,应该在乎什么
什邡市城南学校:唐瑾瑜
在阅读《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一书时,我读到一位美术同行写了一篇题为《我不在乎他们画得像不像》的文章后,深深地为他的境界所折服。
该教师坦言:他不在乎孩子们画得像不像,而在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乎用科学方法去培养孩子们对美术这门学科的爱,对求知的爱。这是多么睿智的选择,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前提;热爱,是学习成功的保障。
那么,教师要培养孩子对所教学科的爱,对求知的爱,又该采取怎样的科学方法呢?又该在教学中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呢?通过潜心研究名师们的教学观以及自已的教学实践,我从中有了如下感悟:
一、不在乎孩子的昨天,而在乎孩子的进步
许多教师在新接班时,都会去了解孩子的昨天是怎样的,这并没有错,因为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但,我们要明白,了解学生的昨天不是为了给某些学生贴上“差生”“问题生”的标签,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其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是为了找寻评判学生是否进步的参照物。教师应该在乎孩子的今天,在乎孩子的进步,这实际就是一种教育激励,因为孩子期待的是鼓励和表扬。作教师的,要在乎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尤其对于孩子后天努力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进步。记得在第一次生词听写时,面对张某满是红叉的作业,我正感到头疼时,围在身边的学生竟然惊喜地叫出了声:“张某都对了这么多呀!”“他过去的听写可是难得有写对的字呢!”又有不少同学围过来看张某的作业。我转而微笑了,大声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张某,送上了赞许的掌声。随后,我发现张某的变化更多了:以前从不做家庭作业的他开始交作业了,课堂上也高高地举起了手……在乎孩子努力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真的促使孩子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使其向健康的、积极的成长道路和方向前进
事实证明:当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时,你一定要在乎。哪怕是一点点,也一定要让学生感觉,老师很在乎,老师真为他的成绩和进步高兴和自豪。孩子的字写的更端正了,作文中突然“冒出”一两句优美的语句,哪怕一个词;孩子参加学校的比赛获奖了……你都应该很“夸张”地在乎,班级的板报可以张贴孩子的作品呀,“摘星榜”别吝啬那几个五角星,你的大拇指可举得更高一些,“你真了不起!”的声音可以再大一些……你给孩子一个“夸张”的在乎,孩子会给你一个想不到的惊喜。奇迹永远是孩子们创造的。
二、不在乎孩子的智力,而在乎孩子的参与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发展快,常被称为早熟儿童;有的发展较慢,被称为晚熟儿童;有的儿童学习快,智慧过人,常被誉为“天才儿童”。这是先天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在做中学,在参与中变得聪明,变得能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采用参与式教学,构建有效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全身心参与知识的发现和探究,从而拓展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
1、巧设情境,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在一节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而且还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各种情境的创设。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我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或亲切地询问说“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吗?”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于是,师生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之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
2、大胆放手,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了参与的欲望,还要有参与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同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参与的能力,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和创造空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爱学、能学、会学。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如,全国优秀教师杨明明,她就倡导“导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师生互动。记得她在教学一首写春天的诗歌时,没有把诗句一下子都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是让孩子们逐句品味诗句,或者故意留有空白,让孩子们猜猜诗人会怎么写。教学中,有孩子们执著地讨论,有孩子们激烈地争论,有孩子们喜悦的欢呼。居然有孩子写出了与原诗一模一样的文句。在惊讶孩子的能力的同时,是否也暗示我们孩子参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同学们情绪高涨,人人动手、人人参与,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