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临风海涛 2013-05-11

海尔集团总裁——

  素质和魅力
  张瑞敏,一个喜欢哲学的企业家,一个读了不少书的学者,问及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是“不断提高素质”。
1984年张瑞敏来到一个亏损147万、几乎一半人想调走的工厂。转过几年,发生了一个故事:76台“瑞雪”牌冰箱经检验不合格,张瑞敏命令直接责任者自己动手砸毁了这批冰箱。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干部汇报工作时如果用了“一切正常”4个字,就被看做不合格,因为他缺乏发现问题,发现矛盾的素质,不能把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事先处理掉。
“当时,有一个用户找上门来,说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冰箱买回去,刚一用就发现有很大的毛病。我说你到仓库去挑吧,当时仓库内有400多台冰箱,他挑了好多台但没有一台满意的。他走了以后,我就叫人把余下的所有冰箱检查一遍,检查后发现总共有76台冰箱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我首先要求所有的人都来参观。然后要求谁做的这个冰箱谁自己把它砸了。许多老工人都流泪了,因为那时候,工人都开不出工资。我到这个工厂来时,一开始的几个月,都是到农村生产大队去借钱。借到第四个月份,人家怎样也不肯借给我们了。就在这种情况下,我说即使我们明天没有钱也必须把它砸了,因为如果我们放行了这些产品,就是放松了质量意识。通过这次非常大的震慑效应,改变了人们在质量观念上存有的问题,可以说,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创新观念的转变,先抓质量后发展起来的。这件事对我们现在创国际名牌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国际著名的企业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从国内60多家企业中层层汰选下来,仅剩下广东、上海和青岛的琴岛张瑞敏领导的海尔集团三家。最后的决心下在哪儿?一个偶然也不偶然的故事发生了;考察专家在“琴岛张瑞敏领导的海尔的流水线旁边发现一个备用模具。他用手摸了一把,举起来看看,一尘不杂。下面的故事不用说了,这只没有沾上灰的手拿起了签字的笔。”
  造就完美的人格  
人格的伟大在于给予而不在索取。“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人。我认为人人是人才,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长处,用人之长,并给他们创造发挥才能的条件,此所谓你能翻多大跟头,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总装车间年青女工王俊成,因患绝症而即将辞世。在弥留之际,她向家人留下一条遗嘱,请装运遗体前往火葬场的车经过厂门口时停一下,让她再最后看一眼自己心爱的工厂,让她的心魂再一次依傍着厂里的领导和同事。也许,一种卑下的人格,一种把人当做机器或是机器附件的管理方式,也能创造高额利润,但绝对创造不出一个凝聚力极强的群体!
  人格,很多时候是附着在国格上的。“1984年,我为了技术合作到德国去,当天晚上,正是他们的一个节日,放焰火。陪同我的德国老板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你们国家进口的。他没有伤害我的意思,我的心却在流血。在德国的超级市场里,见不到中国制造的产品,难道我们就永远只靠祖宗的四大发明混日子吗?”8年之后,“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冰箱已被它老师的国家所接受,堂而皇之地摆在德国的超级市场里。
  “我们产品到德国,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非常艰苦。最后一个项目,把冰箱吊起来像洗淋浴一样,所有地方喷上水,喷完之后通上电,看会不会通电,非常严格。但对我们来讲,很有好处,它可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我们通过了德国的认证,但产品再到德国去销售时销售商还不接受,因为中国货在这里都是低档货。德国人说,不要说中国货,就是日本的冰箱在德国都没有市场。为什么呢?因为德国是一个老牌工业强国,他们对自己的东西有一种自豪感,对别人的特别挑剔;而我们是按德国的要求做的,我们100%保证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冰箱绝对没问题。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国产品,我们就做了一个实验:把我们的冰箱和德国的冰箱摆在一起,都把商标撕掉,让经销商选,看能否挑出哪个是我们的,哪个是他们的。如果挑出来我们的那台恰恰是不好的,就说明我们的产品确实需要改进。25个经销商,挑了半天没有挑选出来,我们就把我们的冰箱拉出来说,"这就是我们做的,你再仔细看有没有问题。"看了之后还是没问题,他们就接受了。”
  胆识兼备
  建厂初期,张瑞敏就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一个观点:“起步虽晚,起点要高”。他从起步晚的劣势中看到了起点高的有利条件,清醒地给企业指出了一条优生之路,就是这创名牌意识,创出了中国家电唯一驰名商标,创出了国际十次中标,创出了名震海内外的“张瑞敏领导的海尔”。
  1991年12月20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下,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起了琴岛张瑞敏领导的海尔集团。兼并后会出现种种弊端,甚至会失败,这种教训屡见不鲜。有人劝他,有人咒他,说他是"找罪受、下地狱"。他听后淡淡一笑:“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两个大厂几乎立即起死回生;因为集团给他们从技术、资金,特别是管理上输进了大量新鲜血液。1992年两厂分别创下历史最佳纪录。1993年,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工业园将集科、工、贸于一体,又与德、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客商在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工业园合作共建一批项目,高大的脚手架矗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个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一个中国的松下集团就在这里出现。
“1989年,中国家电行业遭受一次沉重打击,进入家电市场可怕的“瓶颈期”。"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冰箱涨价了,涨了10%,幅度不算小,这在当时是一条爆炸性新闻。决定涨价前我一夜没睡。市场是变幻莫测的,消费心理的准确脉博很难把握。当然,事前我们做过大量的分析,决心下得比较谨慎,看起来,我们的决策还是被消费者接受了。"显然消费者接受的是产品的高质量,因此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创新意识
  现在的张瑞敏领导的海尔集团其全球收入高达70亿美元,不仅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开设了工厂,而且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日本、欧洲以及美国。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美国无疑成为了张瑞敏领导的海尔海外扩张策略的重中之重。一直由本土制造商一统天下的美国家用电器市场,正是由于张瑞敏率张瑞敏领导的海尔抢滩美国,将彻底改变这一格局。业内人士分析,美国家电市场由此将面临重新洗牌。
  张瑞敏将张瑞敏领导的海尔2005年美国市场的销售目标锁定在10亿美元,同时打入美国大众家电市场,占据美国冰箱市场10%的份额。张瑞敏领导的海尔美国总部的负责人Jemal表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不可能,张瑞敏领导的海尔的主流产品如空调、洗衣机以及家用冰箱正在逐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