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巨变

 qinhu 2013-05-12

       
“改革谱新曲,开放出华章。”自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的家乡江苏姜堰溱潼镇洲城村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建成了一个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三星小康村,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村的变化吧。

  首先是学校的变化,我们村原来也有一处小学,但那时是有一处旧庙改建而成,只有100多个学生,教室没有窗户,没有板凳,还要学生从家中带,黑板就用一块木板涂上黑漆,挂在墙上。现在我们学校并到镇上,每个班都有电脑,老师都用电子白板教学,教室窗明几净,学校有篮球场足球场还有300米的标准塑料跑道。再谈村里的大学生,自从解放一直到六十年代,全村只有可怜的2个人,而现在我们村一年就有十几人考上大学。
 
  再谈交通,原来我们那儿都是泥土路,晴天地时候漫天尘土,雨天的时候遍地泥浆,现在村组之间的道路全部是4米宽的水泥路,路两旁栽了香樟,黄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路不但变宽了,变好了,交通工具也先进了,以前在我们村看到自行车也很稀罕,现在人们出行不是汽车就是摩托车,再不济的也是电动车,自行车只有一些老年人还在骑,交通给我们带来很大方便,原来去上海要花三天时间,现在一天就可以来回。

   村民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讲卫生,讲文明的人多了,孝敬老人的多了,靠勤劳致富的人多了,邻里之间吵架的少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小偷小摸的人不见了。但还有少数人环保意识不强,用废塑料制品烧锅,随地吐痰,讲话不文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但要保证做到自己不这样做这样说,还要耐心说服别人不这样做,让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危害。

   我知道以上这些变化全部得益于党的政策,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建好自己的家乡,迎来美好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