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解读(连载十二) (27) 二七、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括号内的红色字应该与本条无关,故而括起来。因为:脉微弱者,此无阳也已经是患者达到“阴性病”的状态,必须以“四逆汤”急救之的。 由于涉及“越婢汤”,所以,先录金匮原文: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从《金匮》原文解读,则越婢汤是为了把身体皮肤表面的水汽——所谓的“风水”给发越掉。其实际仍然是“微发汗”。 首先确定了“太阳病”。由“发热恶寒”判断属太阳病。 关键在于“热多寒少”。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发热重、恶寒轻;从用药上反推,是不是患者的这个症状说明患者的体内有湿气了呢? 是不是张仲景老师在提醒我们:“热多寒少”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本条先解读到这里。 既然在23、25、27条论述中都出现了“热多寒少”,还是把他们放在一起仔细研读,专门写一篇吧。 毛延升 2013-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