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凡是有利于人民的改革都失败了,股市改革你认为会成功吗?

 火土 2013-05-14

历史上凡是有利于人民的改革都失败了,股市改革你认为会成功吗?

  谈起改革,我们不由自主会想起各式各样的改革模式。以经济领域为例,当前国内经济处于相对敏感的时刻,而在投资拉动经济趋弱化的大背景下,经济转型以及经济改革就成为了管理层首要考虑的问题。又以股市为例,不仅B股要面临着改革的难题,而且A股市场也正迎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制度性改革。

  何谓改革?根据一般的定义,改革需要改变旧制度和旧事物。当旧的制度长期存在的时候,不少漏洞也将会逐渐显露。以B股市场为例,20多年前B股市场的建立目的在于吸引境外投资者以及打造国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然而,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B股市场逼近枯竭的流动性却让管理层感到痛心。于是,B股改革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谈及A股,当前亟待改革的问题就是长期困扰股市的主要性问题,其中包括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监管体制的改革、信用机制的改革等等。不可否认,在改革的进程中,肯定会触及到多方的利益,而能否强行冲破利益红线的限制就是改革的重点任务。

  自19901219日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也拉开了中国股市加速发展的大幕。然而,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股市内部的发展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矛盾。而随着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这个市场,股市的流动性也开始出现了直线式的增加。当然,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更是呈现了疯涨式的拉升,中国股市的流通市值更是迭创历史峰值。以2001年股市的总市值为例,当时市场的总市值仅为四万亿元。四年后即股权分置改革之前,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也只有8570亿元。然而,经历了股改后,到了2008年市场的流通市值暴增至3.61万亿,2010年峰值更是超过20万亿的水平。反观增量资金的规模,却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以公募基金为主的资金增加量,其增速更是远远低于国际的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规模非常低,而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规模一般超过70%

  从上述的案例可以清晰发现,当前国内资本市场产生了这样的一种矛盾,即市场规模与增量资金的矛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也将会愈发明显。经历了股权改革后的A股,流通市值增长近20倍,而市场增量资金却是以每年不足3%的增速发展。可见,市场规模与市场资金的矛盾是如此地激烈。股市改革看似是一种进步的体现,但是从多年的数据看来,改革却没有真正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这也导致了股市改革越走越远的怪象。

  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是管理层的首要目标。从近几年的发展形势分析,发展的进程似乎有加速的迹象。从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市场的建立,再到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转融通等做空机制的引入,将来或将引入国际板等模块。在一系列的发展进程中,前后的用时竟然不到10年,而且推进的效率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从表面上看,中国资本市场已具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雏形,系统性的结构已经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结构接轨。然而,从深层次的内容分析,在轰轰烈烈的大扩容中,管理层更注重量的膨胀,而忽视了质的标准。试问,在近年的大扩容以及股市改革中,股民究竟得益了多少?股市还富于民的作用究竟能否有效展现呢?

  从目前看来,中国式的股市改革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纵观发达资本市场的改革,它们更注重的是股市的回报效益,而不是单纯的融资功能。可见,建立股市的立足点差异也奠定了不一样的股市发展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