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诗酒文化初探

 十八小子 2013-05-14
苏州诗酒文化初探
作者:suzhouqiao 

苏州桥酒和苏州状元一样,是苏州特产。江苏苏州桥酒酒业有限公司源于老字号“钱义兴酒坊”。公司拥有“钱义兴”、“苏州桥”和“半月泉”等品牌,皆为吴地佳酿、江南上品。

      东南形胜,吴都故郡,姑苏自古繁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杰多出状元,地灵则盛产美酒。文人喜佳酿,美酒出美文。历史上,白居易、范仲淹、唐寅都有盛赞苏州美酒的文章。唐寅的《桃花庵歌》一直为世人传颂。“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一种文人非凡超脱的气质跃然纸上。


     苏州酿酒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苏州城在唐宋时代就日趋繁华,酿酒业也日趋发展。 宋代苏州酿酒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地区之一,仅以宋代熙宁十年吴郡酒税情况看,当时今苏州境内设有酒税征收机构近百所,年收酒税700多万贯。足见当时苏州酿酒之盛。

    明代苏州酿酒业更为发达,其时酿制的“三白酒”最为出名。其中“钱氏三白”与“顾氏三白”誉满京城,并作为贡品而供奉朝廷。全国其它各地也盛行饮苏州三白酒。谢肇涮《五杂组》卷十一记道:“江南之三白,不胫而走半九州矣”。苏州地方官和商人都以“三白酒”作为礼品赠送给京官来融通关系。

    三白酒自明入清,仍为酒中上品。金圣叹《声色移人说》称其“喜残夜月色,喜晓天雪色,喜正午花色,喜女人淡汝真色,喜三白酒色。”袁枚《随园食单》的“茶酒单”里谈到“苏州陈三白酒”,这样写道:“乾隆三十年,余饮于苏州周慕庵家,酒味鲜美,上口粘唇,在杯满而不溢,饮至十四杯,而不知是何酒。问之主人,曰:‘陈十馀年之三白酒也’”。随园主人不知道酒名却得偿三白酒美味,也为幸事,也为佳话。

    后来,“钱氏三白”传人钱义兴,在酿酒时加入苏州西山产的杨梅、水蜜桃以求更好口感。一年后,酒出窖。钱义兴遍请苏州名士品尝。大家尝后都认为新方法酿的酒更加醇厚、甘冽、柔和。这样就更具有了明显的地方特色。不久,钱义兴把钱氏酒坊定名为“钱义兴酒坊”。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苏州钱义兴酒坊各种酒获得金牌奖章,创下了辉煌的一页。

 

江苏苏州桥酒酒业有限公司是“钱义兴酒坊”酿酒工艺的继承者。一山、一桃、一杨梅; 一地、一水、一酒坊,这些地方特性决定了苏州桥酒自己的风格。恰逢盛世,我们将继续坚持钱义兴酒坊的传统工艺,发挥老字号的光辉,为苏州经济和文化做出更大贡献。苏州桥酒是苏州的,也是民族的,苏州桥酒将把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味道传遍四方。

苏州诗人多,在唐宋元明清的诗词辞典中留名的就达78人;苏州诗人饮酒、咏酒者多,见诸于史书的就有30多人;这些诗人中不少被赋予与酒有关的雅号,如“酒仙”、“酒帝”、“酒樵”、“酒尉”、“醉尹”、“醉傅”、“醉司马”、“醉吟先生”,等等。苏州历代留下与酒有涉的诗词文赋之多令人叹为观之。与其他各类咏物诗文相比,堪称之最。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超乎寻常,耐人寻味。研究探讨苏州的诗酒文化,对于弘扬吴文化及中国民族文化,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酒和诗的结合,使苏州诗人的酒诗慷慨激昂,爱国之情油然而发,更具政治色彩。范仲淹是位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为官清正,关心民生疾苦,又以生活简朴、品质高尚著称于世。他爱喝酒也爱写酒诗词,把酒临风,忧国忧民。“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体现了令人敬仰的政治风度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秋未勒旧无计”,写出他以酒抒情,爱国戍边和思念家乡之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公为了国泰民安,镇守边关,这是他忧国忧民的真情流露。范公的酒诗,处处散发出酒的芳香,酒的忧愁。顾炎武这位明末之际的思想家、学者,曾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他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垦荒种地,不忘复兴明室。他在《义士行》里写下了表达深邃思想内涵的诗句:“饮此一杯酒,浩然思故乡”。他还在一首诗中写道:“鲁酒千钟意不快,龟山蔽目齐都隘”,委婉表达了他对故国旧主的思念和报国无路的愁苦。范成大的《胭脂井》“昭光殿下起楼台,拼得山河付酒杯”,也有明显的讽刺朝政的意味。

   酒和诗的结合,使苏州诗人的酒诗象美酒那样,千家风味,万种情调,更具有艺术魅力。李弥逊的酒诗“独饶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诗与酒、诗与画、人与酒、酒与画融为一体,造成了诗人在画外欣赏《醉翁游宴图》的艺术效果。范成大的酒诗“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把农民送酒钱写成贴补草鞋钱,其用笔之妙,很值得回味。“酒杯能发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写出了范成大以诗歌酒,以酒作诗,诗酒同风的创作意境。张简的《醉樵歌》,想象奇特,感情浓烈,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诗中写道:“特令下饮洞庭春。兴来一吸海水尽┉┉.”,将地名洞庭巧妙地和酒名“洞庭春”联系起来,又用夸张的手法,把珊瑚当作柴火煮酒,将东海一吸而尽,把酒樵豪饮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高启的酒诗:“我怀郁郁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登上雨花台,不禁陷入了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前三园,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这酒诗气势豪放,大起大落,与太白的七古有些神似,可能是像太白一样凭着酒力写出来的。高启的另一首酒诗:“喜得故人同待沼,拟沽春酒醉京华”,豪情四溢,以喜衬悲,以醉解愁,兴酣落墨,字里行间,让人有以酒酿诗,以诗唱酒的感受。王世贞的“碧涧传僧梵,青天落酒杯”,借鉴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青天有月未几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并赋予自己的创造,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张元凯的“酒酣忘却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是酒后神来之笔,写的极为出色。诗人在酒酣之际,竟忘了自己是游子,而象往常一样和诗朋酒友畅饮唱和,酒 澜兴尽,扶醉而归,使人有恍若在醉梦中游的感觉。祝枝山的《春日醉卧戏效太白》,写独自饮酒的情趣:“春日入芳壶,吹出椒兰香。累酌无劝酬,颓然倚东床。仙人满瑶京,处处相迎将。携手观大鸿,高揖辞虞唐。人生若无梦,终世无鸿荒。”这首酒诗活脱脱地勾勒出李白的醉后梦境,让人感受到酒后的超脱之乐。

   酒与诗的结合,使苏州诗人的酒诗浑然一体,生活气息更浓,更具吴地特色。王世贞的“紫蟹黄鸡馋杀侬,醉来头脑任冬烘”,表现了苏州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主人浓浓的好客情谊,以及闲活桑麻的饮酒习俗,读起来亲切朴实,使人产生归真返朴的乐趣。祝枝山的一首《首夏山中行吟》,诗中所写苏州西郊一带村女当垆煮酒的景象,让人读起来象吴语一般,轻快闲谈,很具姑苏特色。他的“有花有酒有吟咏,便是书生富贵时”,表达了那份满足,那份陶醉,一切功名利禄、人世烦恼,在诗酒风流前,烟销云散。这首酒诗反映了诗人人性的自由复归的愿望,重新发现自我,找到人生真正的归宿。唐寅的《桃花庵歌》,是一首他生活写照的酒诗:“酒醒只在花前座,酒醉还来花开眠;半醉半醒无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诗中充分反映了诗人傲视富贵,以平凡、自由傲对官僚阶级,体现了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骨气。徐祯卿的酒诗:“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写的是吴江,画的东南端,是枫林、寒塘、古镇以及酒家的酒帘。这是一首描绘苏州古镇、酒店的诗,酒中有画,画中有酒,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姑苏风味。徐安生的“夏日浑意酷暑,堪爱酒杯棋局”,写诗人全神贯注于“酒杯棋局”之中,自得其乐,极富有生活情趣。文森的酒诗:“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写出了游子思乡之情,体现了姑苏人委婉深沉的情感世界。吴伟业的《过吴江有感》,尾联“二十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写出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浮名”之累,不能不令诗人深为叹息,可谓酒后吐真言。苏舜钦的《哭曼卿》,是悼念他的诗酒友石延年的,诗云:“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他的《沧浪亭怀贯之》,也是登沧浪亭怀念朋友的酒诗:“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经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林江竹翠,本来正是朋友把酒吟诗的大好时光,但现在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正象霜后梧桐。诗人慨叹无人伴其醉吟。他的另一首秋宿虎丘寺的诗:“白云已有终身约,醁酒聊驱万古愁。”多少文人

墨客曾在虎丘山饮酒作诗,借酒消愁。酒已成为诗人生活中的催化剂。  苏州的诗酒文化,是华夏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她诗情如酒,酒意如诗,诗酒联姻,源远流长。   文化的奇葩。苏州发展到今天这样辉煌,酒仙们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