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华人华侨概况

 昵称11567645 2013-05-14

     中国人移居国外,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已有“丝绸之路”通往西域,有船舶东航日本,其中就有人留居他乡。进入唐代,才有较多的中国人定居国外,这可视为华侨史的开端。纵观1300多年来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唐代到南宋(618一1270年),为海外华侨逐渐出现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而东南亚各地仍然比较落后,于是有不少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各地从事贸易。其中有一部分人便在当地定居下来,成为第一代的华侨。这个时期的华侨大多居住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人数大约为10万多人。
      第二个时期,从元代至清代中叶(1271-1840年).为华侨出国大量增加和华侨在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基础逐渐确立的时期。这个时期,明朝海禁开放,促进了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东南亚部分地区已变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贸易中继地,迫切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手工业品,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商人和破产的农民、渔民和手工艺人出国,加之明朝大监郑和率两万多人的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也为中国人出国经商和移居国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个时期,东自日本、朝鲜,西至印度东部海岸,北起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南迄印度尼西亚群岛,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华侨、其人口已达100万以上。
      第三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1841一1949年)。为华侨大规模移民高潮时期。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遭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不外是国内、国外两方面。在国内,由于政治黑暗、战争不断、经济破产,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急于寻找生路;在国外,由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开发。因此,一批批“契约华工”(俗称“猪仔”)被贩卖出洋,成为这个时期中国移民的主要方式。这种贩卖活动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达到高潮,20世纪初趋于衰落。在这100多年里,中国约有700万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从而奠定了今天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格局。这个时期的华侨人数已达1200多万人。
       第四个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90年代。这个时期,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但由于东西方经济的差异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移民政策的调整,仍有不少中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居民,也有不少人迁居国外。这个时期,随着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外华侨华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估计已有3000万人。其中90%已加入当地国籍,华侨大约只有300万人。
     华侨华人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个别的内陆国家和偏远的岛屿地区之外,环球皆有炎黄子孙的踪迹。从大洲分布来看,亚洲为2125万人,占83.7%;美洲245万人,占9.9%;欧洲125万人,占4.9%;大洋洲32万人,占1.2%;非洲9万人,占0.3%。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华侨华人的85.5%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度尼西亚(600万)、泰国(465万)、马来西亚(509万)三国就有1574万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60%多。现在世界上居住华侨华人100万以上的有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等6国;居住华侨华人10万人以上,不足100万人的有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度、日本、英国、法国、独联体、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11国;居住华侨华人1万人以上,不足10万人的有文莱、老挝、朝鲜、韩国、尼泊尔、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兰、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马、危地马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鲁、阿根廷、厄爪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拉圭、圭亚那、苏里南、新西兰、塔希提、西萨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1000人以上,不足1万人的有26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以上共104个国家和地区。其余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合计起来不过2000多人,多则几十人,少则三五人。按华侨华人的祖籍划分,广东籍占54%,福建籍占25%,海南籍占6%,其他省、市、自治区共占15%(其中以台湾、广西、山东、新疆、云南为主)。在东南亚,粤籍、闽籍和其他省市之比为5:3:2;而在亚洲以外,粤籍占绝大多数。若以方言划分,使用闽南(泉州)、广府(广州)、潮州、客家四种方言的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80%左右。使用前三种方言的,每一种都超过500万人,后一种则约300万人。
             亚洲华侨华人
        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中国人到东南亚地区定居。唐宋时期人数大增。到了明朝中叶,东南亚就出现一些千户规模的毕侨聚居地。目前亚洲各国(除中国外)居住的华侨华人,约占全世界华侨毕人总数的83.7%。其具体分布情况大致是:印度尼西亚,600万;泰国,465万;马来西亚,509万;新加坡,200万;菲律宾,110万;越南,96万;缅甸,71万;柬埔寨,30万;日本,13万;印度,11万;沙特阿拉伯,4万;尼泊尔,2万。
世界上居住华侨毕人100万以上的国家有6个,除美国外,有5个在亚洲。亚洲各国的华侨华人,按祖籍来划分:广东约占49%,福建占35%,海南占6%,其他省区(广西、云南、台湾等)占10%。而在泰国、柬埔寨,广东籍占绝大多数;在菲律宾,福建籍居绝对多数;在越南,广东籍占70%;在马来西亚,广东妇占58%;在文莱,福建籍占60%;在缅甸,福建籍占50%,广东籍占30%;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闽、粤籍大体平分秋色。
      亚洲各国的华侨华人大部分居住在城市,这与城市的形成和华侨华人的经济活动有关。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南亚,华侨华人占居民总数一半的城市比比皆是。如新加坡、槟城、诗巫、山打根、勿里洋、槟港,华侨华人均占3/4以上;吉隆坡、马六甲、怡保、安顺、古晋、巴眼亚比、合艾、普吉、董里等城市,毕侨华人也占一半以上。
      长期以来,亚洲国家的华侨华人与所在国人民友好相处,患难与共。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为当地的开发、繁荣和独立自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给自身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奠定了一定基础。早先,华侨华人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中国的贫苦的农民、渔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既无资金,也没有专业技术,只能从事诸如小商贩、店员、洗衣、种植、捕鱼、打工之类的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90%的华侨加入所在国的国籍,成了当地的公民,华人经济成为当地经济的一部分,有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加之他们的第二、三代已经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容易接受,思想境界也较为开阔。他们摆脱了传统的职业束缚,进人了企业管理、金融、科技、教育、医药、法律、房地产、建筑设计等领域,并且随着国际经济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华人经济也有了深刻的变化,涌现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其中有的在国际上也颇有地位。如印度尼西亚林绍良的三林集团、马来西亚郭鹤年的郭氏家族集团、菲律宾的陈永栽家族集团、新加坡郭芳枫的丰医集团、泰国陈弼臣的盘谷银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