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在毛里求斯

 昵称11567645 2013-05-14
  从南宋末年梅县松口的卓满等人因不敌蒙古而出洋,揭开梅州客家人海外迁徙的第一页,在距今700多年的岁月中,客家人不断迁徙颠簸。客家人无论在哪一方土地,都能秉承着勤奋、俭朴、勇敢的客家精神,持着客家人创业开拓的锐意,开辟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王国。

    在印度洋西南部的岛国毛里求斯共和国,也有着这样一群让人敬佩的客家人,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在毛里求斯写下了光辉的历程。

    据考证,在清朝同治初年1862年,华人便到了毛里求斯。有史可考的第一批到毛里求斯的华人就是福建的客家人陆新创等人。
客家人在毛里求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华人、中国人。

    在3万多华人中,90%以上是梅县籍的客家人(梅县西阳、白宫占大部分),在毛里求斯说中国话,就是讲的梅县客家话。至于讲普通话,人们说讲“京话、正音”。毛里求斯政府规定,小学到高中,每天要上一节中文课。华语学校是毛里求斯最热门的外语补习学校。

    目前,毛里求斯的客家人,一方面,他们与毛里求斯当地人民一道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身居海外,心系祖国,情牵故土,积极支持祖国的各项建设。同时,在促进中毛两国的关系方面,他们是经济和文化的使者,把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当地民族的文化文明相互促进,对毛里求斯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推动力。而在长期的交流中,他们也把毛里求斯的优秀文化带回家乡,促进了祖国文化的发展。在梅州,人们习惯把毛里求斯叫毛里次,此外还有“毛里次的猫公——飞来使”等俗语。

    客家人在毛里求斯各行各业都有出色的表现,无论是对毛的经济还是社会进步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客家人的祖辈们都生活在内陆,崇山峻岭中的艰苦生活的种种磨练,使他们养成了勤奋俭朴、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生活在毛里求斯的客家后代,继承了祖辈们的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他们自小就胸怀壮志,创业的时候更是勤奋笃实,脚踏实地,到后来便创出惊人的事业。在毛里求斯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客家人经营的公司、酒楼、制衣厂、食品厂、书店、文具店、娱乐城等。这些餐饮、食品、服饰、电器、科技等各行各业在毛岛业绩非凡,对毛里求斯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一部分贡献突出的客家人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如阙兆忠先生,他在毛经营的一家名为“快乐园”的有限公司,下属70多家企业,年营业额近亿美元,成为毛国的10大公司之一。80年代后期,阙兆忠先后创办的“快乐园货运有限公司”“快乐园顶峰服务公司”,分别为进出毛里求斯的主要航空公司服务,业务联系涉及欧、亚、非三大洲。为表彰阙兆忠先生对毛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的贡献,1985年获毛里求斯总理推荐获英女皇封爵士衔。此外,还有梅县籍的林检祥、李秀生、李丽生等人获得毛里求斯总统颁发的共和国勋章S.K.O。这些客家人为毛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华人争得了容易。他们是华人的光辉典范。

    客家人除了在经济领域表现突出,在政界也有不错的政绩。在毛里求斯每界的政府里都有客家人担任部长等这些重要的职位。例如祖籍梅县的陈念汀先生任上届政府的人权与司法部长,今届政府(2005年始)中的邓学升先生任体育部长。毛里求斯25盾的纸币上,印有梅县人钟梅粦先生的头像。这在世界各国的纸币上印有客家人头像的还是首位。这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才华与智慧,也体现了毛国对华人的肯定与重视。

    此外,客家的文化、风俗等在毛也登堂入室。华人的春节在毛里求斯是法定的节日;在首都路易港,以客家话为主的华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语言;大街小巷的广告牌闪烁着中国的文字……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客家人在毛里求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