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服务弦 谱写护航曲 临汾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侧记
2012年10月10日 来源:山西法制报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在临汾市尧都区项目建设工地上,法官为了租赁纠纷磨破嘴、跑断腿;在山西省中南部铁路通道拆迁现场,检察官的一份检察建议为国家挽回损失1600多万元;在临汾挚远洗精煤公司施工工地上,民警将阻挠建设的村民绳之以法;在临吉高速公路建设中,临汾市司法局组织律师团为农民工讨回工钱……今年是我省的项目落地年,临汾市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四个年”(思想解放年、项目落地年、环境建设年、作风转变年)活动。为了保障“四个年”活动的顺利实施,临汾市政法机关放下身段,用一腔法网柔情拨动服务的琴弦,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谱写出动人的护航乐章。
8月21日,临汾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郑中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全市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给予了肯定:“在此次活动中,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勇于担当、主动服务,为我省开展‘四个年’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绿色通道”化解租赁矛盾
大西铁路中铁十二局一项目部与尧都区刘村镇村民刘某签订了一份3年的房屋租赁合同。两年后,项目部因工程需要提出解除合同,并打算拆掉空调、热水器等自行安装的设施。刘某以合同未到期为由,要求赔偿损失,并阻止项目部的拆除工作,双方发生冲突,项目部工作人员被打伤。之后,刘某一纸诉状递到尧都区法院河西法庭。法庭受理该案后,了解到案情虽然并不复杂,但涉及影响到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为此,法庭开通绿色通道,积极调解,并制定出合理的赔偿方案,最终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并当场兑现,妥善化解了一起涉及重点工程项目的矛盾纠纷。
在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临汾市两级法院更新司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建立便捷服务机制、联系企业机制、报告联络机制与联系协调机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设立“流动法庭”,靠前服务,提前介入,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尧都区法院河西法庭今年上半年,除正常审理案件外,根据该院领导工作部署安排,针对因征收土地形成的赔偿款分配纠纷案件,进入各村,在村委会的配合下,逐案进行,分别调解,各个击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份检察建议挽回1600万
山西省中南部铁路通道作为我省的重点工程,在洪洞县境内开始建设。广胜寺镇南秦村,短短几天时间,在即将拆迁征地和建设临时用地勘查线内就盖起了近20000平方米“房屋”。眼前的一切,让拆迁征地人员一下子懵了,这些“房屋”按照每平方米800元赔偿标准,需要1600万元。
洪洞县检察院预防部门得到信息后,从为重点工程保驾护航的角度出发,派预防科工作人员深入实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检察机关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定这些建筑物都是在征地红线划定后,突击建造的非法建筑。这是骗取国家赔偿款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洪洞县检察院制作了一份操作性很强的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建议书,印发给有关单位。这份检察建议印发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洪洞县铁路指挥部连夜专门开会进行研究部署,按照预防建议,召集广胜寺镇南秦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及拆迁征地工作人员会议。会议结束后,许多村民纷纷表示,胡乱盖个“房子”,骗取国家的赔偿款是违法的事、是犯罪的事。这块“肥肉”不能贪、不能吃!
铁路指挥部的领导感慨地说:“检察院帮助我们解决了大难题,一份检察建议为国家挽回了1600万的损失。”
临汾市政法机关在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活动中,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共性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或项目单位和当事人提出司法建议,以帮助及时改进工作。为此,临汾市检察院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综合预防机制,做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同步进行,逐步建立检企防腐倡廉工作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主动出警擒住捣乱村民
今年4月9日,尧都区公安局民警在重点项目工地巡逻时,发现有一伙身份不明的人,擅自闯入临汾挚远洗精煤公司的施工工地,将正在施工的职工宿舍楼南墙推倒,阻挠工地正常施工。民警主动出击,了解后得知是附近村民以该公司私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为由,寻衅滋事。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民警该出手时就出手,将带头闹事的8人刑拘,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5·18”会议以来,临汾市公安机关深入重点项目一线,采取多种形式,了解每个项目的服务保障需求,提高服务保障的针对性。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强揽工程、阻挠施工等情况,尧都区公安局成立了100人的保障队伍,将私采滥挖和各类影响、干扰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欺行霸市、强揽工程等作为第一位的打击重点,集中力量、露头就打、快查快办,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44人。同时,该局推行预约服务、24小时服务等措施,为重点项目、各类企业上门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申办居民身份证、暂住证等650余次,受到普遍好评。
临汾市公安局直属分局结合“两实”管理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物品、重点时段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确保各类不稳定因素底数清、措施到位、化解彻底、管控得力、处置科学。截至目前,辖区内未发现干扰项目建设的黑恶势力,无利用办案和职务之便,干扰、参与项目建设和破坏投资环境的民警。尧庙派出所作为该局的派出机构,更是积极创新,将5个警区的一、二级网格民警部署在警备室,对重点项目进行日常巡逻防控,并进行安全检查、消防监督等安全防范跟进服务。 法律服务暖了农民工的心
6月20日,因临吉高速公路建设方拖欠农民工劳务费用、当地材料供应商货款共计1100余万元,从而引发了农民工、材料供应商设卡堵路,并到县政府围门上访。临汾市司法局了解情况后,及时安排师达律师事务所两名律师参与了调解工作,积极为农民工和供应商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疑问,并安排吉县司法局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引导他们依法维权,缓和了农民工、材料供应商的情绪,保证了临吉高速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
事后,一名农民工感激地说:“政府能及时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帮我们找到维权的出路,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为了给重点项目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对单个单位解决问题有困难的,临汾市政法机关就组团提供服务,形成多单位联合服务项目进展的局面。其中,临汾市司法局整合尧都区、霍州、洪洞、襄汾、曲沃、侯马等6个县市区30个律师事务所、7个公证处的法律服务资源,组建了“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法律服务团,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全方位提供一站式、定点式的法律服务。他们有的开展法律服务咨询日、接待日活动;有的深入到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活动,具体采取了“定单式服务”、“结对子服务”、“调解式服务”等形式,为重点项目的筹备、签约、落地,减少和化解风险做了大量的预防性法律服务。
 采访团成员在临汾市司法局与该局领导班子座谈
 临汾市尧都区公安局向采访团展示该局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