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投资数千亿 天堑变通途

 xiongmao007 2013-05-15

近期,烟台到大连“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一题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焦点,今天,烟台大众网邀请了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做客访谈,为广大网友详细介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有关情况。

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做客嘉宾访谈室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示意图

  大众网烟台5月7日讯(记者 林有权)近期,烟台到大连“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一题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焦点,今天,烟台大众网邀请了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做客访谈,为广大网友详细介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有关情况。

  渤海海峡阻隔绕道1800多公里

  跨海通道开通可化天堑为通途

  刘良忠副院长介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想最早提出是在1992年。鲁东大学副校长、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负责人柳新华当时在烟台市政府工作,和宋长虹等几个同事一起研究烟台如何从一个海滨小城成长为国际城市的方略,发现制约烟台成长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交通制约。他与同事发现,从烟台蓬莱到大连旅顺直线距离只有106公里,却因犹如天堑的渤海海峡阻隔,需绕道1800多公里与东北地区连接。柳新华当时就想:如果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从山东蓬莱经长岛至辽宁旅顺,建设一条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那么烟台就可以直接与东北地区联通,化天堑为通途,从交通死角摇身一变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的枢纽城市。跨海通道的构想由此提出。

  “课题组工作平台和依托机构设在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由课题组副组长、鲁东大学副校长柳新华教授兼任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刘良忠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始自1992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成员单位继续扩大,目前共有工程、经济、交通、社会、海洋、地质、地震、气象、环保、军事、文物保护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重点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发展及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影响。

  谈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的重大意义,刘良忠表示,这是面向21世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而深远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的基本设想是: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从山东蓬莱经长山列岛至辽宁旅顺,以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将有缺口的C形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Φ形交通,化天堑为通途,进而形成纵贯我国南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十一省(市、自治区)长达5700余公里的东部公路、铁路交通大动
            

点击浏览下一张

烟台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做客嘉宾访谈

  缩短旅客时间节约社会财富

  带动产业发展“乘数效应”

  实施这么一个浩大的项目工程,注定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刘良忠表示,按公路、铁路通道计算,工程总投资约3000-4000亿元(最终投资额度由工程方案决定)。可参照国内外已有大型跨海工程的经验,多渠道进行融资。如香港中区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澳大利亚悉尼海底隧道都是采用BOT模式建设的,2008年建成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140亿元投资也主要是由民间资金解决。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可以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PPP(政府与民间合作)等多元投、融资模式运作,不用或少用政府投资来进行建设。

  “虽然跨海通道(公路 、铁路)耗资巨大,但却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刘良忠介绍,如果建设公路、铁路通道,建成以后,通过车辆收费和各种管线收费等,每年利税即可达200亿元以上,若加上土地增值、旅游开发、节约燃油与材料等综合社会效益则成倍增加。跨海公铁通道约3000多亿元的投资,15—20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投资回报率高于一般的大型工业投资项目。

  然而,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回报并非仅限于此,它的回报将是综合的、多方面的、社会性的。据刘良忠介绍,跨海通道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对投资、工程、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劳动力等各方面的巨大需求,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导致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显著增加;而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消费增加,继而刺激消费品扩大生产,这样又会进一步扩大就业和收入,从而推动两端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这种直接推动作用通过产业关联又会产业连锁带动作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即“乘数效应”。

  刘良忠表示,该工程直接影响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海通道本身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如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通行收费等,这也是最直接的收益。按照我国现行的高速公路收费运营体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实行收费运营。预测中未来巨大的交通流量,直接将带来巨大的运营收入。这对于所在地的税收、财政等,都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二是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为其使用者带来通行时间和运输费用的成本降低以及舒适安全增强的效益。跨海通道跨越渤海海峡,突破了海峡天堑的制约,在交通上具有直达效应,在经济上,提高了区域的空间可达性。这大大降低了山东和东北地区企业和产品的交通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了企业和产品的成本,也降低了火车和汽车对能源的消耗,缩短了旅客的在途时间,节约了社会财富。

  另外,项目在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积极作用。目前,华东到东北的铁路、公路均需远路绕行山海关,由于增加的400-1000公里路程,每年耗费的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浪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难以计算。如果以日通过3万辆汽车、每车节约500公里路程的保守测算,一年即可以节约燃油100余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油田年原油产量;可以减少碳排放800余万吨;车辆油耗率、损耗率以及公路交通事故率、死亡率也将显著降低。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意义深远

  加快实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按公路、铁路通道计算,跨渤海通道工程总投资约3000-4000亿元,这样的一个大项目的实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一项目的启动对全国、对振兴东北、对山东、辽宁省发展战略来说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刘良忠表示,对全国大局来说,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全面沟通环渤海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和纵贯我国南北的东部沿海铁路、公路战略大通道,完善和优化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路网格局,进而形成北上与横贯俄罗斯的亚欧大陆桥相接,南下与横贯中国的新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相交,并形成直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台地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交流及合作创造重要条件。这一工程对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军事意义不可低估。

  刘良忠指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更重要、更直观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而重大的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远离其他经济区,经济发展较长时期明显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范围内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再加上内蒙古东部五个盟市的GDP总和,也只相当于山东一个省的经济总量。如果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东北的差距无疑将更大。跨海通道串联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个发达的城市群,将东北经济区和山东经济区联成一体,进而沟通长三角和珠 三角,扩大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东北的资源优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扩大市场开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逐渐缩小东北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加快实现国家确立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十七大提出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战略目标。

  对于山东、辽宁省发展战略来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竞争力的重大工程。刘良忠表示,山东、辽东两大半岛分处环渤海经济圈南北两翼,连长三角,接京津冀,在国家沿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连接山东和辽宁两省,进而连通东北老工业基地、华东地区,衔接我国公路、铁路两大干线,即公路“五纵七横”中的同三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和铁路“八纵八横”、高铁“四纵四横”中的东部沿海通道,将 山东省、辽宁省由交通末端地位提升为全国乃至东北亚区域的中心,放大山东、辽宁在全国、东北亚的区位优势,提升山东、辽宁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东部沿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竞争力
        跨海通道项目具有可行性

  自然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能力和条件,工程项目具有可行性。”刘良忠表示,可以行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资金筹措渠道广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期研究按公路、铁路双通道计算,总投资约3000-4000亿元(具体投资额度根据最终工程方案而定)。可参照国内外已有大型跨海工程的经验,广泛吸收国资、民资、外资等多渠道进行融资。

  建造技术相对成熟。从国内外跨海工程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看,跨海桥梁技术和海底隧道技术均已十分成熟。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世界各国已建的比较知名的跨海大桥73座、海底隧道37条,其中,我国已建的比较有影响的跨海大桥20座、海底隧道6条。目前,国内外还有很多跨海工程正在建设或拟建中,如港珠澳跨海工程、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等。这些工程都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和人才支持。

  地理条件比较优越。与日本青函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以及杭州湾大桥等大型跨海工程相比,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地理、地质条件相对优越,海洋环境等自然条件也十分有利于工程的进行,施工难度也比较低。渤海海峡平均水深只有20多米,最大水深仅86米,而且海中沿线一字排开众多岛、礁、滩,除老铁山水道间距42公里外,一般间距在3—8公里。以此为依托,将大大降低工程难度和造价。

  投资回报比较可观。无论是建设公路通道还是铁路通道,都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如果建设公路、铁路通道,建成以后,通过车辆收费和各种管线收费等,每年利税即可达200亿元以上,若加上土地增值、旅游开发、节约燃油与材料等综合社会效益则成倍增加。跨海公铁通道约3000多亿元的投资,15—20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投资回报率大大高于一般的大型工业投资项目。

  刘良忠说,地震、大风、海浪、海啸等自然因素对跨海工程的影响,是工程研究、规划、设计直到建设、运营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根据现有研究,如果采取桥梁方案,上述自然因素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是隧道方案,则影响比较小(目前倾向隧道方案的意见较多)。地震方面,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李玶等专家研究认为,工程设计得当,可以将风险化解、防范到最低程度。另外,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参考借鉴国内外已有跨海工程的经验和做法,力求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

  8月份举办跨海通道建设研讨会

  进一步推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想最早提出是在1992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那该项目进展到什么阶段了呢?

  刘良忠介绍,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跨海通道提出了新的要求。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的规划、建设,也为跨海工程提供了新的空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等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回顾20余年的研究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联合山东省环渤海海洋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将在今年8月举办“海洋强国战略与跨海通道建设研讨会”。针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文化等专题,汇集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全面研讨,交流,进一步推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为国家有关部门、有关区域、有关地方提供决策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