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惹恨还添愁 ——仲殊《南歌子·忆旧》欣赏 陈敏昭 宋代僧人、词人仲殊,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放荡不羁,遭妻嫉恨,几乎被其毒死,后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等地。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徽宗崇宁年间,不知何故,自缢而死。他的《南歌子·忆旧》,写他夏日旅途中的一段感受,反映他对浮世生活的一往情深,写得清新自然洒脱,意味深厚飘逸: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这首词通篇写景,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有声有色地表现了江南的夏季景色。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 起二句写一个旅者正走在江边潮湿带沙的路上,或许是向那远在十里外的青山丛林寻找歇脚的地方。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接着,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己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的年华虚度的怅恨。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前面再冠以“又是”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下片进一步以“残月”、“晓霞”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白露冷冷,清风拂拂,残月方收,朝霞徐敛,旅者继续行走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行行重行行,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绿杨堤畔问荷花”,这一“问”问出了情趣,“问荷花”,显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此情此景中我们依稀能够看出作者的摔性、风趣和洒脱。 仲殊还有一首《南歌子·解舞清平乐》,也值得一读: “解舞清平乐,如今说向谁。红炉片雪上钳锤。打就金毛狮子、也堪疑。 木女明开眼,泥人暗皱眉。蟠桃已是著花迟。不向春风一笑、待何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