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7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以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资本净额、员工人数等主要投入为解释变量,时间趋势变量、第一大股东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战略投资者虚拟指标为控制变量的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扩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商行资本扩张,其经营绩效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不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商行的股权结构,从而也对城商行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此外,与资本补充密切相关的第一大股东性质及其持股比例,以及是否引进战略投资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商行的经营绩效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资本扩张,经营绩效,面板数据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银行为正常经营活动及利润获取而投入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在内的核心资本,以及贷款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等在内的附属资本。银行资本金是其抵抗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银行拓展业务、实现规模扩张的保障资金;同时,作为监管评级的重要指标,资本金充足水平更是规范银行增长、保证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十年来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经历了快速的规模扩张,城商行所有者权益规模从2003年的499亿元激增至2011年末的66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8%,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的比例由2003年末的4.69%增至2011年末的9.21%。伴随着所有者权益的快速增长,城商行的资产规模也实现了超过27%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11年末其资产规模达到9.98万亿元,占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由2003年末的5.29%增至2011年末的8.81%1.然而,城商行快速扩张、尤其是信贷业务的放量增长带来的资本消耗进一步加剧了城商行资本“饥渴症”。2012年以来,包括汉口银行、湖北银行、厦门银行、温州银行等在内的超过20家城商行已进行或正在进行增资扩股;与此同时,发行次级债也逐渐成为城商行补充资本金的一个重要渠道。那么,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城商行的资本金在保证规模增长的同时,有没有明显地提高城商行的经营效率?或者说,这种资本金的补充是否较好地实现了所谓的“规模效应”呢?鉴于此,本文将对2009-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资本扩张行为及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城商行资本扩张的行为逻辑及其动因。 二、城商行资本扩张的统计描述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我国规定了具体的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扣除项目,包括在其他银行资本中的投资、已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已对工商企业的参股投资、已对非自用不动产的投资以及呆账损失尚未冲减的部分,从而形成最终的资本净额。本文以资本净额为指标,统计描述55家样本城商行近三年资本净额扩张情况。 2009年至2011年,55家样本城商行资本净额由2009年的2919.47亿元增长至2011年末的5259.47亿元,两年内增长了80%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4%;平均资本净额规模也从53.08亿元增至95.63亿元。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张,55家城商行的资产也实现快速增长,2009年末资产总额为4.08万亿元,2011年则增长至6.95万元,增长超过70%;平均资产规模也由2009年末的741.42亿元提高至2011年末的126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在资本规模扩张的支撑下,55家城商行获利能力大幅增长,2009年,55家城商行净利润总额358亿元、平均净利润6.51亿元,2011年则分别达到753亿元、13.70亿元,净利总额及平均获利在2年内增长超过1倍。 可见,伴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张,城商行的资产规模也实现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其获利能力则在规模扩张的支撑下得到全面释放。作为国内银行业金融体系“增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商行愈来愈成为国内银行业的重要生力军,在服务国内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地方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献综述 银行金融服务业具有较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伯恩斯坦(Benston,1972),他的研究成果表明,不管银行的初始规模多大,随着其规模的扩张,成本将随之下降;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均说来,银行规模扩张1倍将带动成本下降5%-8%。规模经济效应因此也成为商业银行扩张规模的重要动因。国内城商行普遍规模较小,通过做大规模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多数城商行发展的共识,因此,我们看到近十年内国内城商行快速的规模扩张趋势。随着城商行规模的扩张,风险资产也随之增长,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保持充足的资本金水平是城商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多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金的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成为国内城商行资本管理及业务经营的重要目标。 (一)城商行资本金补充机制研究 目前,国内除三大上市城商行实现上市融资外,多数城商行只能通过增资扩股或者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马运全、朱宝丽(2011)指出,对于城商行而言,即使不考虑股东分红等因素,通过留存收益补充资本金速度较为缓慢,而多数城商行上市融资又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不同城商行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多措并举补充资本金;实力较强的如北京银行等大型城商行可以采取包括上市融资、发行资本债的方式补充资本金,而实力稍弱的城商行可以选择内源性融资及发行次级债等形式筹措资本。解川波、产俊(2011)通过对我国三类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征分析得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内源融资上升趋势明显,同时,以发行次级债为主的债务融资比例也明显增加。 自2007年北京银行等三家城商行成功上市之后,城商行IPO已经搁浅5年之久。2012年以来,虽然有十余家城商行排队等待上市,但上市前景仍然扑朔迷离。包括排队IPO在内的20余家城商行已经或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融资,弥补因机构网点及业务扩张带来的资本金的大量消耗。位于武汉的汉口银行2012年3月份已成功发行了19亿元次级债,时隔半年,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再次审议新一轮增资扩股方案;同样,北部湾银行则以定向募集方式增资扩股10亿股,每股发行价3元,募集资金总额达到30亿元。年报信息显示,汉口银行2011年末资产规模达到1379亿元,较2009年翻一番,而北部湾银行仅一年就实现资产规模的翻番,2011年末总资产达到1107亿元。快速的规模扩张大量消耗资本金,2011年汉口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1%,而北部湾则从2009年的22.34%下降到2011年末的13.85%。与此同时,有部分城商行提出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在缓解资本压力的同时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银行资本与风险、效率关系研究 那么,资本充足水平的提升是否显著地改善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与风险管理水平呢?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规范及实证研究。Kim,D.et al(1988)通过研究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水平的关系指出,资本的增加在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同时也会降低期望收入水平,银行会通过增加高风险资产配置来弥补收入的降低,从而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水平;因此,他们认为银行资本与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同样,Shrieves, R. et al(1992)的研究证实了二者之间如上述的相关关系。 吴俊等人(2011)运用非参数方法RAM模型对国内14家大型商业银行1991-2008年的效率值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银行资本、风险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内14家大型商业银行资本与效率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这些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并未对资本充足给予足够的重视。而Diamond and Dybvig(1983)针对充分竞争市场的商业银行进行研究表明,拥有更多权益资本的商业银行能够在充分竞争市场中以更低的资金利率成本吸收存款,从而提高银行的预期收益水平。同样,Berger(1995)、Froot and Stein(1998)、Estrella(2004)以及Garcia-Herrero等人(2009)从不同方面研究资本充足水平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均表明了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三)文献评述小结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处于充分竞争市场中的商业银行及中国商业银行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对国外商业银行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正相关,而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研究结果则并不一致,既有研究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吴俊等人(2011)),也有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吴庆田等人(2012)),还有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郭妍(2005)),尚未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此外,现有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研究更多地从国有四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析入手(郭妍(2005)、Garcia-Herrero(2009)、赵瑞等人(2009)、顾晓敏等人(2010)、吴俊等人(2011)、吴庆田等人(2012)),鲜有对国内数量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展开相应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将从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层面入手,研究资本金水平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为优化国内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提供借鉴。 四、资本金规模提升是否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一)研究样本与变量选择 1、研究样本描述。本文选取了55家2009-2011年相关数据较为完整的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的样本,这些数据根据城市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年报信息搜集而来。与此同时,所选取的55家城市商业银行2011年的资产总额达到6.95万亿元,占当年全国城商行资产总额的70%;包含20家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城商行、15家资产规模超过500亿但小于1000亿元的中型城商行以及20家资产规模不足500亿元的小型城商行;在地域分布上有24家来自东部沿海、4家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27家来自中西部的城商行。总体而言,样本城商行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可以保证本文研究结论的一般性意义。 2、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资产收益率(ROA)是目前业界应用得最为广泛的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采用各家城商行各年度的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因变量。资本扩张以城商行的资本净额为指标,同时,考虑影响城商行产出效率的另外一个重要投入指标,即劳动力的投入。为了降低资本规模及劳动力投入差异对模型造成的异方差及保证数据的平稳性,本文以这两个指标的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
作者: 刘慧川 来源: 《西部金融》2013年第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