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无情对的几个特点
何为无情对?我不敢妄下定义 。但我认为作为无情对应具有如下特点: 第—,较—般对联字面词性对仗更为工稳,几近字字相对,天衣无缝。 第二,运用转品,借对等修辞手法,使字面对仗不仅工稳而且产生岐义,隐含了其他意思。从而达到趣味横生的艺术效果。所谓转品或称之为转类,即,使词性发生质的变化。名词动词化,动词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和动词化等。借对,顾名思义就是借词对仗。充分运用汉字一字多音、多意;一音多字等特点,以适应对仗需求。 例: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下联的“荷兰”既是二种花草与上联之"桃李"工对,同时又是一个国名与上联"桃李"毫无关联,类属相差甚远。 第三,无情对较一般对联,最特别处在于其上下联内容允许不关联。这在一般对联中俗称为“对开”是绝不允许的,犯大忌的。 例: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上下二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毫不沾边。 第四,提醒诸联友特别注意:可以不关联,但并意味着内容关联的对联就不算为无情对。 例: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从第一层面上而言,上联并列三个国名,下联并列中国的三个城市名,似乎无关联,但从第二个层面讲,中国取得了抗战胜利,从而使南京重新成为首都。这不仅上下联内容紧密关联,互成因果。而且是典型的流水对。望诸联友切莫以偏概全。 第五,不要求上下联句式结构相同。有人可能说了,对仗是对联的灵魂,句式结构相同是对仗的前提,句式结构不同无从谈起对仗。何况是特别注重对仗的无情对!此言不假,确实如此。不过,这里讲得句式结构允许不同,是指无情对在转品或借对的情况下,某词与所对应的词,可以句式结构不同。即,另一层面上字面上,上下对应的词还是必须结构相同的。 例: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下联之“李先生”,如果作为李姓男子之称谓(偏正结构),显然与上联之“花始放”从句式结构上讲无法对仗。但“李先生”如果作为“李花早开”,“李树早春”而言与“花始放”却是天衣无缝的妙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