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穴制胜——穴位按摩疗效好(贴穴位巧治病)

 H珠Q 2013-05-17

按摩、针灸或敲打右少海穴,可以治疗很多人的顽固腰痛。

“肘部击打法”就是肘部向下后部、平后部用力击打,左右轮流做三百次左右,视情况再辅之以拉伸等运动。“肘部击打法”不受条件环境的限制,有闲暇时就可以做,数量、力度全由自己掌控。以往的太极拳、体操和拉伸等动作比较柔和,效果很慢。“肘部击打法”它是通过武术动作的爆发力,撕裂粘连的肌腱组织,机体会很快修复,使阻滞的气血得以畅通,从而治愈肩周炎。                                                                                                        

八脉交会穴后溪----申脉治疗截                                                                                  

奇经八脉也是药,一治就治一大片。
(内关、外关、列缺、后溪、公孙、临泣、申脉、照海)

1、内关穴:养颜养心   

2、外关穴:“聪耳神穴”   外关通于阳维穴,具有解表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不仅对急性腰扭伤有奇效,还对关节炎、颈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3、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  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效果。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弹拨。

4、后溪穴:治疗颈椎腰椎病 

5、照海穴:治疗咽痛   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在按摩这个穴位的时候,要闭口不能说话,感觉到嘴里有津液出现,一定要咽到肚子里去。

6、申脉穴:身寒者的纯阳大药

7、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

8、临泣穴:升发身体少阳之气

饭后胃胀,右拳头敲左极泉穴.首先举起左侧的手臂,把腋窝最深的地方露出来;然后把右手握成拳头,用右手的拳头去敲左侧的腋窝深处,也就是敲左极泉,持续敲20下以上。白参片贴在极泉的方法不仅治胃胀有效,对于喝茶水后的胃痛、腹泻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白参片贴左极泉穴治糖尿病

    药物:白参片
    穴位:左侧极泉穴
    方法:取一小片质量好的白参,贴在左极泉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睡觉前贴,早晨取下。也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每天至少20下。
 
泛酸就在两侧太渊穴按摩或者贴白参片 

    泛酸又叫醋心,指胃中有酸水上泛,可用下面的方法:

    取穴:两侧太渊穴。

    药物:按摩或者贴白参片。

  方法:在两太渊穴按摩,直到泛酸消失为止,或者直接就把白参片捣碎,把它贴于两侧太渊穴,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如果效果不好,是肺气过于亏虚,需要多吃主食和鸡汤,汤内加补气的黄芪与党参同炖。

神奇的神门穴——失眠绝招  对于心慌、心悸、失眠、安定心神的作用非常强,还能泻心火,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夏天空调病
夏天吹空调后,有人会出现咽喉痛,有人会出现口腔溃疡,也有人腹泻等此时可用如下方法:
取穴:右侧神门穴
药物:雪莲花。
方法:摘一点点雪莲花的叶子或花瓣,用手揉碎,直接贴于右侧神门穴,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或直接用医用胶布固定。

全身受寒导致鼻塞
取穴:左侧外关穴、左侧侠溪穴
药物:雪莲花
方法:先用手揉左侧外关穴、左侧侠溪穴,按揉后鼻塞减轻,则摘一点点雪莲花的叶子或花瓣,用手揉碎,直接贴于这两穴位,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或直接用医用胶布固定。如果揉后鼻塞没减轻,则要另寻它法。 
头部受塞导致鼻塞
取穴:两侧太阳穴
药物:雪莲花
方法:则摘一点点雪莲花的叶子或花瓣,用手揉碎,直接贴于太阳穴,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或直接用医用胶布固定。
 脚部受塞
药物:生姜半斤
方法:把半斤生姜切片,多加水煮沸后调小火再煮约20分钟,再用这生姜水泡脚,泡至脚部微发红即可。
 
  伤风鼻塞
药物:桂皮
方法:先用手揉左鱼际穴五分钟后,鼻塞有缓解,则取一小块桂皮外敷于此穴。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或直接用医用胶布固定。如果揉后鼻塞没减轻,则要另寻它法。 
   后背受寒或受寒后胃部发冷
药物:葵花籽
方法:剥几粒葵花籽,生熟皆可,稍微压碎后放于右手心中,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牙痛(1)
药物:云南白药胶囊
方法:取一粒云南白药胶囊,倒出里面的药粉,直接涂在疼痛的牙齿处。
 牙痛(2)
药物:白参片
取穴:与疼痛的牙同侧的合谷穴。即我们通常说的虎口。
方法:先用手使劲掐和揉痛牙侧的合谷穴,如果立即有缓解,再取一片白参,捣碎直接贴于此穴位。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牙齿久痛
药物:大蒜
取穴:与疼痛的牙同侧的经渠穴。
方法:先用手使劲掐和揉痛牙侧的经渠穴,如果立即有缓解,那么用大蒜捣成泥,外敷这穴位,一夜后将所起的小泡挑破,牙痛会愈,如果按揉后牙痛没缓解,此法无效,不需要试验。
怕冷
药物:白参片
取穴:右侧足窍阴穴
方法:先用手揉按右足窍阴穴,如果症状有缓解,则用白参片捣碎贴于此穴位,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如果揉按此穴五分钟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再揉左前谷穴,如有效,则贴白参片于此穴。这两穴位效果不良好,则用小保健锤敲左曲泉和左蠡沟。
颈椎病
药物:白参片
取穴:双太渊
方法:先把白参片捣碎,贴于双太渊,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一般晚上睡觉前贴,早晨取下。如果效果不好,是肺气过于亏虚,需要多吃主食和鸡汤,汤内加补气的黄芪与党参同炖。
腰背酸痛
药物:白参片
取穴:后溪穴
方法:先用一只手按摩另一只手的后溪穴,交换着按,双侧都按揉后,用白参片捣碎外敷这两穴位,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运动后肌肉酸痛
药物:白参片
取穴:双太白穴
方法:先敲双太白穴,用白参片捣碎外敷这两穴位,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吃错东西后腹痛腹泻
药物:艾条
取穴:左内关穴
方法:用艾条点着,对着这个穴位熏,也可用温和的灸法。
头晕
药物:白参
取穴:双三阴交
方法:先敲击双三阴交十分钟左右,若头晕有缓解,则用白参片捣碎外敷这两穴位,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若无缓解,则无效。

生气后头晕
药物:白参
取穴:双太冲穴
方法:生气后会产生许多不适,先手揉双太冲穴五分钟后,用白参片捣碎外敷这两穴位,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痛经
药物:艾条
取穴:左神门
方法:痛经时先手揉左神门穴五分钟后,有缓解则用艾条在此穴位和温各的灸法。
高血压高压高
取穴:双三阴交
方法:双小保健锤敲击双三阴交,有空就敲,一天至少敲半小时。
高血压低压高
取穴:双悬钟穴
方法:双小保健锤敲击双悬钟穴,有空就敲,一天至少敲半小时。

眩晕
药物:白参
取穴:双膈俞穴。
方法:先敲击双膈俞十分钟左右,若头晕有缓解,则用白参片捣碎外敷这两穴位,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若无缓解,则无效,速另寻它法。
心跳过速
药物:白参
取穴:双膈俞穴。
方法:先敲击双膈俞十分钟左右,若头晕有缓解,则用白参片捣碎外敷这两穴位,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若无缓解,则无效,速另寻它法。
受寒发汗法
药物:雪莲花
取穴:两手心
方法:摘一小片雪莲,揉碎握于两手的手心,也可用胶布固定,可迅速发汗驱寒,一旦汗出,请立即取下,不得继续留于手心。
湿气重
药物:白参
取穴:左阴陵泉
方法:先用按揉或小保健锤敲击左阴陵泉,然后用白参片捣碎外敷这两穴位,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痰多
药物:甘草
取穴:右侧丰隆穴
方法:先用按揉或小保健锤敲击右丰隆穴,然后用白参片捣碎外敷这两穴位,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新生儿脐炎
药物:云南白药胶囊
取穴:神阙穴(肚脐)
方法:首先用棉签蘸酒精把发炎的肚脐清洁干净,再将一粒云南白药胶囊的药粉倒入肚脐中,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一次。
自汗、盗汗、遗尿
药物:五倍子
取穴:神阙穴(肚脐)
方法:将五倍子打粉填入肚脐中,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用12小时。
手、脚凉
两内关穴、右丰隆穴如果害怕针的话,在右丰隆穴贴甘草,在两内关穴贴参片,或者按摩或敲都可以。

便秘    甘草贴右足三里  d  x. ?所以蜂蜜、水果等其实也都有用的,青蒜、韭菜、茼蒿芦蒿之类能够发散胃气就不宜再吃了。

所以蜂蜜、水果等其实也都有用的,青蒜、韭菜、茼蒿芦蒿之类能够发散胃气就不宜再吃了。

面瘫7 ?' r# B/ O% C9
眼睛斜:灸承泣
嘴巴歪:灸地仓
如果用了上面的效果不好,那么再灸人迎穴。

内眼角脓包
; _- T& u+ {; X; h
去背部找细红疮点挑破* x* q+ E- `% n
咽喉痛
用桑葚贴左尺泽穴,对于咽喉痛很有效。

流鼻涕

治疗方法在两眼之间的鼻梁根用枸杞贴敷

风寒引起的流鼻涕才能用穴位贴敷治疗。

巧治流鼻涕的方法:

①把枸杞打扁。

②用医用胶布把枸杞贴在两眼之间的鼻梁上两个小时。

一针治疗肩周炎(即刻见效)

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

 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

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一针治疗腕踝关节扭伤{奇效}

此种病人最好是扭伤当后第一时间治疗。
方法:
1。左足扭伤取右手大陵穴!右足则相反取左手大陵!用一寸半毫针刺入两分,行针得气后让病人转动脚踝,行走立刻觉得轻松,不痛!如踝部肿胀青紫得厉害则在丘墟,申脉三棱针点刺放血后拔罐15分!如病人扭伤超过24小时方来治疗,采用上法后用镇江膏贴患处!
2。如为腕关节扭伤,左腕扭伤取右足的解溪穴,右腕则相反,用一寸半毫针刺入三分,针得气后让病人转动腕部!痛减大半!!
3。临走给病人开些活血化淤,跌打损伤类药以助疗效益可增加收入!
 

 郑魁山家传配穴秘方——摘自《郑氏针灸全集》
   1 发散风寒:风池风门大椎(不留针,烧山火)后溪留20-30分——风寒感冒
      2 清热宣肺:大椎陶道肺俞(点刺出血)+列缺合谷(透天凉)
      3 祛风活络:面瘫:合谷风池+地仓透颊车、下关四白
      4 祛风开窍:中风、惊厥:人中承浆百会十宣
      5 祛风化湿:膝眼梁丘阳陵泉足三里——膝关节风寒湿痹肿痛 
      6 导痰开窍:旁廉泉天突
      7 催吐: 中脘幽门内关(针尖向上)
      8 泻热通便: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
      9 润肠通便:天枢、支沟、上巨虚(泻)三阴交、照海(补)
      10泻热解毒:大椎身柱灵台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膻中、玉堂
      11活血通经: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平)
      12 疏肝理: 膈俞肝俞(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
      13 理气定喘:百劳定喘+膻中(沿皮刺)大椎列缺
      14 疏经镇痛: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头部诸疾
      15 活血明目: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髎肝俞肾俞——眼部诸疾
      16 开窍聪耳: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平法)——
      17 通鼻开窍:风池(补)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
      18 顺气降逆: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梅核气、气逆
      19豁痰利咽:风府上廉泉列缺阳溪三阴交照海——流涎吞咽困难
      20 开窍解语:哑门(向下颌刺)金津玉液合谷
      21 温中散寒:脾俞胃俞(不留针)+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
      22 温肾壮阳:肾俞关元俞上髎气海关元三阴交
      23 温经祛寒: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大敦(灸)
      24 中风: 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25 清心安神:巨阙内关神门丰隆公孙——热陷心包
      26 清心醒神:内关人中合谷丰隆——狂证
      27 清肺止咳:肺俞尺泽列缺+少商商阳+大椎
      28 清热理中:尺泽委中(刺络)+中脘天枢足三里——霍乱
      29 清热解毒:翳风颊车合谷商阳少商——痄腮温毒咽肿
      30 补中益气: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 
      31 培元止泻:中脘天枢气海+腰俞会阳
      32 升提举陷: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梁门
      33 养心定痛:心俞(不留针)膻中巨阙内关
      34 升提摄血:隐白行间(向上斜刺)人中
      35 回阳固脱:人中神阙关元腰+腰俞会阳
      36消食导滞:上脘中脘天枢、三关(点刺)
      37消坚散结:阿是(围刺)人迎天髎曲池——癌肿瘰疠
      38 排脓消肿:阿是大椎合谷。其补泻以烧山火透天凉为标准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
风池,此穴的理论运用就是下病治上,以左治右,以右治左,取相反的方向针刺取气. 针入捻转候气,气来泻之,另其带针行走.凡坐骨神经痛在肩后找一压之特痛点按10-15分钟,左边痛压右边,右边痛压左边。只要是坐骨神经痛,点到痛止.

穴位特效治疗常见病集锦

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14. 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15. 少泽: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增强。
16.后溪:配申脉治疗癫痫白天发作者为佳。
17. 天宗:对胆囊有收缩作用,针刺天宗,肩井,肾俞,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并提高免疫功能。
18. 攒竹:针刺攒竹可使心率减慢。
19. 天柱:可使头痛清醒,记忆力增强,针刺天柱,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20. 大杼:针刺大杼,飞扬,足三里等留针7分钟,可使血钙增加1mg%,留针15分钟增加3 mg%,继续留针,血钙不再发生变化。

 21.风门:常患感冒伤风之人,按之灸之,颇见功效。
    22.肺俞:针刺肺俞,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气道阻力,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可延缓动脉硬化。

 23. 心俞:可使心率减慢,治疗心房颤动有良效。
    24.肝俞:血小板增加,针刺肝俞可使胆道压力降,解除括约肌痉挛,对血糖有调作用,针刺后白胆固醇明显下降。

 25.脾俞:针刺全血血细胞减少病人的脾俞,能使血小板增加,艾炙脾俞对放射治疗后白细胞数过低的癌症病人,可使的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脾俞可降低胆道压力,解除括约肌的痉挛。

 26.胃俞:对消化道溃疡,胃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等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针刺可增强胆囊的收缩作用。

 27.三焦俞:对肾与输尿管结故事石用三焦俞,肾俞,京门,天枢,气海为主穴,治疗后约半数患者能排出结石。

 28.肾俞:针刺肾俞,能显著抑制钠潴留,故有利尿作用。

29.殷门:针刺殷门,肺俞可缓解支管哮喘证,一般在3~45min获得缓解。

30. 秩边: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增强,即时效果显著。

31. 至阴:矫正胎位有显著疗效。

32. 涌泉:对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呼吸与循环机能有兴奋作用,有很好的降血压作用。

33. 照海:能促进肾脏泌尿功能,日排尿量显著增多。

34. 内关:配公孙调理三焦平衡,增强胃肠功能,双向调节心率。

35. 风池:治风之要穴,有双向调整胃酸及胃蛋白酶。

36.环跳:针刺环跳,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双向调节。

37. 悬钟:此穴与细胞生成有关,也是嗜酸性折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白细胞有特异性。

38. 章门:具有明显的抗组织胺作用。

39. 长强:补肾,健脾,通络,固锐。

40. 大椎:针刺大椎可使体温下降,针刺大椎可使的细胞增加,并明显左移,艾灸或电针,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刺大椎可治心房颤动。

41. 中极:中极配关元,大赫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
    中极配血海,大赫,三阴交,可兴奋下丘脑──垂体系统,使黄体生成素增加。
    中极配颊车,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一定影响。

42. 石门:针刺妇女的石门并配合谷,经4~6次可使子宫变更达到避孕目的

43. 鸠尾:针刺鸠尾,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44. 膻中:膻中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89.2%。

常用特效穴位治疗小疾病-小腿抽筋、落枕、闪腰、流鼻

 一、小腿抽筋大家有时候去游泳会出现腿抽筋,这时候千万别慌张,可以按压抽筋那条腿的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后侧小腿肚子出现的人字形凹陷处,按压到位的话抽筋的腿会慢慢松弛下来。效果不错。

 二、落枕: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这时,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三、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非常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棘突正下方凹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四、鼻衄: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发生鼻衄时除了头往后仰、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五、晕车如感到胸闷恶心等晕车症状,除打开车门通风以外,还可以按压内关穴,位置在腕横纹中点上俩寸处。

刺激两个穴位,让你轻松摆脱花眼之苦

人体衰老首先表现脚力不足和视力下降。因此预防眼睛衰老免受花眼之苦实属必要,其实只要每天在手掌特定部位进行适当刺激,不但可以预防老花眼还可以抑制老年性白内障。  

 

具体方法是刺激手背小指侧手腕上的养老穴,刺激这个穴位对40岁以上的人所得的老花眼及眼睛疲劳很有效果。当然对一般人的眼睛疲倦,眼睛充血也有不凡的效果。特别对高龄者效果越好。而位于小指根测的养老点则对40岁以前的人有效。

 

  刺激养老穴和养老点可自己进行,每天早晚各指压10-20次即可。每天指压,最长时间3个月,按压穴位的的痛痛就会消失,眼疾也会消失。如果在指压处用烟头或艾蒿灸治效果会更好


一      穴      治     病     奇     法   

1、感冒穴:大椎穴。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穴。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穴。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俞穴。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穴。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穴。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7、胸闷穴:膻中穴。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穴。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如有 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9、调心穴:内关穴。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  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穴。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穴。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穴。            点揉----或者---拔罐。

15、神官穴:承山穴。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穴。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穴。            点揉------或者----拔罐

18、醒脑穴:听敏穴。      強刺激。主治    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百会穴。     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穴。         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穴。         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穴。         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穴,      配   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
24、偏瘫穴:率谷穴。         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穴。       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穴。         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穴。         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    主治:   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穴。         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29、三叉神经痛穴:          鱼腰穴、四白穴、承浆穴。下关穴。   主治:    三叉神经及眉棱骨痛。

30、枕神经痛穴:风池穴。      点揉。

31、前头痛穴:中脘穴。        点揉。

32、偏头痛穴:太冲。        点揉。
33、后头痛穴:至阴。        点揉。

34、失眠I穴:大陵。         点揉。
35、失眠Ⅱ穴:风池穴。        点揉。

36、泌感穴:秩边穴。  肾俞、阴陵泉。如,膀胱炎,配膀胱俞、三阴交穴,如尿道炎,配中极、三阴交。

37、降压穴:曲池穴。      高血压  伴  高血脂   配丰隆,如肾炎引起   配三阴交。

38、疟疾穴:疟门穴。      加    身柱穴   点刺出血。

39、甲亢穴:阿是穴。      如突眼,配睛明、四白、鱼腰、丝竹空。     

 

                         如 心慌气短   配内关、神门。   消瘦  多汗,  可配    三阴交、足三里。

40、胃痛穴:中脘穴。      主治:胃脘痛、腹胀、呃逆。

41、胃炎穴:印堂穴。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胀气。

42、止泻穴:申脉穴。      主治:急性泄泻、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

43、止吐穴:内关穴与大陵穴之间。        主治:胃肠不适及神经性呕吐。

44、止痢穴:大肠俞穴。    主治:痢疾、肠炎。

45、便秘穴:支沟穴。            点揉。
46、戒烟穴:列缺穴。            点揉------加炙。

47、肾炎穴:三阴交穴。     肾俞、足三里、关元。     主治:急慢性肾炎。

48、急腹症穴:足三里穴。       重刺激。

49、胆痛穴:胆囊穴。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绞痛、胆道蛔虫症。

50、睾丸炎穴:阳池穴。        主治:急慢性睾丸炎、附睾炎。
51、阳痿穴:阴包穴。          主治:功能性阳痿、遗精。

52、阑尾炎穴:阑尾穴。        重刺激。

53、乳腺炎穴:肩井穴。        主治:急性乳腺炎、肿痛。

54、疝气穴:归来穴。操作:刺1.2寸,捻补。

55、肾痛穴:精灵穴,            点揉。
56、粉瘤穴:阿是。操作:        重刺激。

57、囊肿穴:阿是穴。           点揉。

58、利尿穴:三阴交穴。        主治:尿潴留,排尿困难。

59、肠梗阻穴:足三里穴。      主治:急性肠梗阻。

60、痔疮穴:支沟穴。        便秘  者     可配足三里穴、    二白穴。


杨维杰老师常用十四经穴经验
一、十二特级穴道
()风市〈足少阳胆经〉
在膝上七寸,外侧两筋间。人身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中指尖所到处是穴。
主治:
1.为镇定要穴,总治全身各种疼痛。
2.人体侧面之各种疼痛尤其特效。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肩背痛、肋骨痛、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
3.骨刺。4.半身不遂。5.解晕针、滞针。6.耳鸣甚效。
7.失眠特效。8.下肢风湿。9.下肢皮肤病。
10.颜面神经麻痹。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
在手掌后(大陵)上二寸,两筋间。
主治:
1.心脏各种病变。2.胸闷、胸痛。3.膝痛甚效。
4.中指麻木。5.容易落枕。6.大腿内侧痛。7.定喘。
8.胃病。9.呃逆。10.恶阻。11.腹痛。12.晕车。
13.头晕。14.腰扭伤。15.血管性头痛。16.过敏性反应。
17.愈病性失音。18.急性乳腺炎。l9.咽喉肿痛。
20.原发性痛经。21.肋痛。22.癔病。23.郁症。
()液门〈三焦经荣穴〉
在手小指四指之间合缝处陷中。握拳在小筋之前凹窝下针。
主治:
1.消除疲劳。2.感冒甚效。3.五官病要穴。
4.眼皮沉重难睁(眼肌无力)。5.喉痛甚效。
6.耳鸣、中耳炎。7.上中焦壅热之症。8.各种头痛。
9.颈部扭伤、落枕。10.肩痛11.大腿疼痛∠。
12腰痛。13.胸肋痛。14.荨麻疹、皮炎止痒。
15.恶心呕吐。16.偏痈患肢肿胀。
()后溪〈小肠经俞穴〉
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主治:
1.腰痛∠。2.闪腰岔气∠。3.颈椎病4.腰椎病
5.颈项强不能回顾∠。6.落枕∠。7.肩痛∠。8.背痛。
9.坐骨神经痛∠。10.腿弯痛∠。11.三叉神经痛∠
12.颜面神经震颤。13.耳痛。14.痉病。15.惊厥。
l6.癫痫。17.癔病。18.疟疾。19.督脉失衡。
20.荨麻疹。21.配腕骨∠治手腕痛22.配腕骨治黄疸。
()太冲〈肝经俞穴:亦为原穴〉
在大趾与二趾之间,行间穴后寸半。
主治:
1.急救强心。2.膝痛膝肿。3.行步艰难。4.喉痛要穴。
5.血压高。6.厥阴头痛。7.头晕。8.眼病。9.鼻衄。
10.胃酸过多。11.肝气不和之胃痛。12.神经衰弱。
13.疝气。14.阴部痛。l5.阴缩。16.尿潴留。
17.颜面神经麻痹。18.肋间神经痛。19.胆绞痛。
20.肝炎、肝硬化。21.颞颔关节紊乱。22.周身麻木。
23.开四关(配合谷)能镇定、镇静、镇痉、镇痛、疏肝袪风。
24.开四关为治鼻病要穴。
()束骨〈足太阳膀胱经之俞穴〉
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陷者中。
主治:
1.后头痛02.头顶痛3.颈项强硬∠。颈痛∠。
4.背痛∠。5.腰痛6.太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
7.颈椎及腰椎骨刺。 
(七)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在腘中央约纹中。
主治:
1.腰扭伤特效↓。2.脚根痛↓。3.脚踝痛↓。
4.痔疮特效↓。5.严重之后头及颈项痛↓。6.颈椎骨刺↓。
7.腰椎骨刺↓。8.脚跟骨刺↓。9.坐骨神经痛↓。
10.腰背各种疔疮痈毒。11.其它恶性毒病(如性病)↓。
12.下肢胀痛↓。13.美尼尔氏病↓。14.鼻衄↓。
15.乳痈↓。16.急性吐泻↓(急性肠胃炎)(配尺泽更佳)。
17.气喘↓(配尺泽)。
()尺泽〈手太阴肺经之合穴〉
在肘窝横纹之外侧,摸之有一大筋,筋外侧之凹陷中。
主治:
1.咳嗽2.五十肩(泻针)3.半身不遂∠。
4.网球肘5.任何关节屈伸、挛急
6.尿意频数癃闭7.上腹疼痛8.鼻衄
9.牙痛。10.痿症。11.荨麻疹。
※以上皆以毫针针刺为主。
12.气喘。13.霍乱(急性吐泻)(配委中更佳)。
14.急性呕吐。15.胸闷胸痛。16.肩臂不举,肩臂痛。
17.手腕痛。18.急性扁桃腺炎。
※以上皆以三棱针刺血甚效。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屈肘横纹头。
主治:
1.头晕特效2.高血压、低血压。
3.清利头目(青春痘、结膜炎、鼻炎)。4.皮肤病要穴。
5.急性菌痢。6.麦粒肿。7.肘痛∠。8.膝痛。
9.伛偻(腰直不起来)(配人中)。10.气滞肋痛及腹痛。
11.急性乳腺炎。12.外感热症。13.风水面浮。
14.各类风湿。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之合穴〉
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
主治:
1.肠胃病要穴,善治□胃溃疡。□食欲不振。口呕吐、吞酸。
□消化不良。□腹泻。2.肥厚性鼻炎。3.抽筋、转筋。
4.齿痛。5.强心.治心脏病,6.定喘。7.颜面神经麻痹。
8.痿症。9.解晕针。10.急性乳腺炎。11.落枕。

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

12.尿潴留(配阴陵泉)。13.痛风。14.预防感冒。
刺血可治疗下症甚效
1.心脏麻痹、心脏病。2.胸闷。3.久年胃病。
4.急性肠胃炎。5.气喘。
(十一)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位〉
在内踝尖上三寸。
主治:
1.妇科病要穴。2.肾脏病要穴。3.糖尿病。
4.肾亏性弱(配大敦治阳萎,配肾关治早泄)。
5.腹胀(配内庭或足三里)。6.失眠(配神门)。7.腰椎痛。
8.易落枕(配内关)。9.疝气(配大敦)。
10.生叉神经痛11.皮肤病要穴(配曲池或血海)。
12.梅核气(慢性咽炎)。13.肾绞痛。14.足跟痛。
(十二)丰隆〈足阳明胃经络穴〉
外踝上八寸骨行骨外廉陷中(即腔骨前缘外侧一寸半,腔骨腓骨之间)。
主治:
1.下颔关节炎。2.前额痛、眼眶痛∠、3.颜面痛。
4.颜面神经麻痹。5落枕∠。6.肩关节周围炎∠。
7.颈部、胸部肌肉痛。8.袪痰治咳嗽、哮喘。
9.健脾和胃治各种胃炎。10.降血压。11.降血脂。
12.癔病性失音。13.袪痰安神志癫痛狂或中风。
※以上以毫针针刺为主。
14.冠心病。15.哮喘。16.急性肠胃炎。17.高血压。
l8.高血脂。l9.头痛。20.耳痛。21.三叉神经痛。
22.慢性鼻炎。23.肩臂痛。24.胸胀胸痛。25.肋痛。
26.坐骨神经痛。※以上以三棱针刺出黑血甚效。
治疗原则对于痛症除少数例外均采健侧为主〈例外者特别注明〉,若两侧均痛或头面躯干中央疼痛,则双侧均取。若内脏病症亦以双侧皆取为原则,针法以动气针法为主。
〈注:表示患侧,∠表使健即对侧,表示双侧。↓表示点刺出血,表示灸〉。
 
 一针疗法是指用一穴一针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头腮面颊红针通里,眼目似云蒙针太冲,咽喉痛针内庭,痔疮大便难针承山,头痛眩晕针百会,头风头痛针风池,头风眼疾针上星,心热口臭针大陵,脾心痛急针公孙,脚气针复溜,疝气针大敦,肩背诸疾针中渚,腰膝强痛针交信,胁肋腿痛针后溪等等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1、合谷:

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手三里: 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寻找方法:
  取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 
  人迎穴的主治症状为:指压人迎穴,有利于增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去除双下巴。

 

7、足三里:

1)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

2)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

3)具有调整血压作用;

4)对病人血糖有影响;

5)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14、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15、少泽: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增强。

16、后溪:配申脉治疗癫痫白天发作者为佳。

17、天宗:对胆囊有收缩作用,针刺天宗,肩井,肾俞,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并提高免疫功能。

18、攒竹:针刺攒竹可使心率减慢。

19、天柱:可使头痛清醒,记忆力增强,针刺天柱,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20、大杼:针刺大杼,飞扬,足三里等留针7分钟,可使血钙增加1mg%,留针15分钟增加3 mg%,继续留针,血钙不再发生变化。

21、风门:常患感冒伤风之人,按之灸之,颇见功效。

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穴。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22、肺俞:
针刺肺俞,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气道阻力,治疗支气管

对肾与输尿管结石用三焦俞,肾俞,京门,天枢,气海为主穴,治疗后约半数患者能排出结石。

 

 

 

 

 

 

28、肾俞:针刺肾俞,能显著抑制钠潴留,故有利尿作用。

29、殷门:针刺殷门,肺俞可缓解支管哮喘证,一般在3~45min获得缓解。

30、秩边: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增强,即时效果显著。

31、至阴:矫正胎位有显著疗效。

32、涌泉:对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呼吸与循环机能有兴奋作用,有很好的降血压作用。

33、照海:能促进肾脏泌尿功能,日排尿量显著增多。

34、内关:配公孙调理三焦平衡,增强胃肠功能,双向调节心率。

35、风池:治风之要穴,有双向调整胃酸及胃蛋白酶。

36.环跳:针刺环跳,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双向调节。

37、悬钟:此穴与细胞生成有关,也是嗜酸性折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白细胞有特异性。

38、章门:具有明显的抗组织胺作用。

39、长强:补肾,健脾,通络,固锐。

40、大椎:针刺大椎可使体温下降,针刺大椎可使的细胞增加,并明显左移,艾灸或电针,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刺大椎可治心房颤动。

41、中极: 中极配关元,大赫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

  中极配血海,大赫,三阴交,可兴奋下丘脑──垂体系统,使黄体生成素增加。
       中极配颊车,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一定影响。

42、石门:针刺妇女的石门并配合谷,经4~6次可使子宫变更达到避孕目的,

43、鸠尾:针刺鸠尾,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44、膻中:膻中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89.2%。

常用特效穴位治疗小疾

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