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苑阁 :天津四大书法名家之《孟广慧》

 愚雅轩 2013-05-19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文苑阁 :天津四大书法名家之《孟广慧》

 

 

    孟广慧(1868—1941),自幼受文道礼学的教化,在其父、津门饱学之士孟继尊的训教下,四岁咏诵诗词,五岁练习书法,八岁已能挥笔书写榜书大字。十一岁时,他临写的何绍基碑帖,惟妙惟肖,几能乱真。孟广慧在近代书法界的地位和贡献,得到了世人首肯,在文化界亦堪称翘楚。冯骥才称先生为“一代书坛大家,百年依旧雄风”。

    孟广慧(1868年—1941年),字定生,号白云山人,君子泉。天津人,亚圣孟子之裔,书工四体,擅临摹,于何绍基,郑板桥,王文治,伊秉绶,陈鸿寿,翁方纲等几可乱真,时与华世奎,严修,赵元礼并称“天津四大画家”。是最早发现鉴定甲骨文之人,同时另有王襄。自幼受文道礼学的教化,在其父、津门饱学之士孟继尊的训教下,四岁咏诵诗词,五岁练习书法,八岁已能挥笔书写榜书大字。十一岁时,他临写的何绍基碑帖,惟妙惟肖,几能乱真.孟广慧在近代书法界的地位和贡献,得到了世人首肯,在文化界亦堪称翘楚。冯骥才称先生为“一代书坛大家,百年依旧雄风”。

书画成就

孟广慧与“华(世奎)、严(修)、赵(元礼)”并称天津“四大书法家”,而且都是亲属,往来密切。他于各种书体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特别擅长隶书和行书。他把“真草隶篆”综合一体,又结合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历代书法家之特色,他多在深夜作写,对砚墨更精心研究。

孟广慧致力于书法之发展,为人写条幅、匾额,书体不一,风貌各异,受到人们的喜爱,知名人士的赞扬。早年还为东门内孔庙写过碑文等。

  

  他还擅长临摹,就连用墨浓淡都掌握相似,能以假乱真,他的书法与他本人的江河性格有关,不愿追逐一家书体,也不愿受拘束,而他自己不会画却能教画。30年代的名画家杨清我就是他的徒弟之一。 

他的兴趣广泛,喜好京剧、昆曲、曲艺,并曾为“中国大戏院”书写牌匾。

  1921年参加严修组建的城南诗社。 

他还好交往、重友谊,与弘一大师李叔同从小要好,曾为他的60寿辰题写大“寿”字。 

孟广慧作品不多,他说少者为贵,宁可受穷也不可多写。著有《两汉残石编》、《定生藏泉》,藏李鹤年处。一生贫寒,直到临终时,他的藏书中只翻出2元钱的伪币。 

1939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

孟广慧自幼还喜好古物,收集各朝代出土文物及书法用纸、扇面、信笺,收藏以大钱为最出名。尤其重视甲骨文的研究和收藏,也是中国的甲骨文收藏家之一,与王襄、王懿荣齐名。前后共收购甲骨430片,与王襄是殷墟的最早发现者。由此他们把中国古代史向前推延了几乎1000年。所藏古物至今有些都是难遇之品。

李鹤年先生曾著文讲述孟先生摹古的两件事:一、鼓楼东葆翠斋裱画店有幅郑板桥的书法中堂,可惜有一笔残损,请孟广慧添补,补后,观者无不称真;二、又一次全国名书法家集齐南京举行笔会,孟广慧即席书十联,每联临摹一家,令四座惊服。

 后世评价

孟广慧在近代书法界的地位和贡献,得到了世人首肯,在文化界亦堪称翘楚。冯骥才称先生为“一代书坛大家,百年依旧雄风”。 

 
 
 
 
 
 
 
 
 
 
 
 
 
 
 
 
 
 
  
 
 
 
 
  
 
 
 
 
 
 
 
 
 
 
 
 
 
 

                人穷志不短的孟广慧 

 

 

   作者:郁三阳    2010-12-05 03:04 

 

  在天津近代书法大家中,华世奎、孟广慧、严范孙、赵元礼四位先生堪称津门“四大家”,名噪津城,为世人所敬慕。

  孟广慧出身贫寒,一生痴迷投身于书法,博采众长,真、草、隶、篆、行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为世人所称道。他题写的津城名匾“正兴德茶庄”、“祥德斋”等,雄浑遒劲、厚重端庄,对津门父老至今仍是享受。

  孟广慧(1868—1941),自幼受文道礼学的教化,在其父、津门饱学之士孟继尊的训教下,四岁咏诵诗词,五岁练习书法,八岁已能挥笔书写榜书大字。十一岁时,他临写的何绍基碑帖,惟妙惟肖,几能乱真。一次他随手挥毫书写一副对联,竟被他人当作何绍基真迹售卖四两银元,在津城传为佳话。民国初年,孟广慧参加了全国书法展览,除展出国内众多书法大家的作品外,还邀请东亚、东南亚华裔书家参展,规模十分宏大。经专家评选,孟广慧的作品被评为“亚洲第一”。从此,国内书坛便有了“南郑(孝胥)北孟(广慧)”之说,使先生名声大震,声冠南北。1915年,孟广慧应邀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他书写的六条屏,逐体相参,气度不凡,名震海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书法家大多以临写名碑名帖为能,孟先生难逃其臼,在临帖上也很是下了一番苦功。他日夜临习,废寝忘食,因而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功底,并以能书写各类书法作品而享誉津门。那时求字者多以己爱相求,于是使先生的“十八般武艺”全都派上了用场。为了摆脱临仿古人的窠臼。先生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凸显个人风范。特别在隶书的创新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成为津门书坛的隶书大家。他书写的隶书对联“连理花开双数玉,合欢酒熟九秋天”、“瑞露新滋三秀草,紫云长护九如松”,堪称旷世名联。

  当年东门里有一家裱画店,存有郑板桥的书法四尺中堂。这件作品章法精到,字字传神,只是其中一字,残缺一笔,实乃遗憾。店主人请来孟先生,让他补上这一笔。孟笔颖一挥,恰到好处的一笔,稳稳落在纸上。人们反复观看,竟与郑书浑然一体,天衣无缝。那时,孟广慧与天津画家马家桐合称“津门二甲”(假)。孟广慧书法称魁,皆因其复制古人书法乃是高手,马家桐绘画居首,缘在绘制古画,在津无人企及。马工山水花鸟,尤擅长临古,孟与马合作,仿古代名画,马绘画,孟题款,兼摹刻图章,竟可乱真,故被世人称为“津门二甲(假)”。据说天津有个叫张捷三的人,买到一套《三希堂法帖》,共32册,请孟题签,孟共题写32签,字体无一相同,懂得书法的人一看便知道哪个签是学谁的字。 

  李叔同与孟广慧是同时代的文人,一向素有往来。李叔同少年时期即与孟相友善。最有意思的是,李叔同在书法起步阶段,也像孟广慧那样追溯源头,在篆隶上下功夫。据称,孟广慧与李叔同一生过往甚密,李叔同60寿辰时,孟广慧欣然为其题写了大“寿”字。

  孟广慧自幼喜好古物,收集各朝代出土文物及书法用纸、扇面、信笺,以收藏大钱为最出名。他还重视甲骨文的研究和收藏,是国内甲骨文收藏名家之一,与王襄、王懿荣齐名。前后共收购甲骨430片,与王襄是殷墟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由此他们把中国古代史向前推延了几乎1000年。所藏古物至今都是难遇之品。

  孟广慧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自己痴迷的书法创作上,为津门书法增添了光彩。而对宦海生涯则嗤之以鼻,不屑眷顾。民国期间的大总统徐世昌,与孟先生系表亲。徐在位时,曾数次力邀先生到总统府任职,被先生婉拒。直隶督办曹瑞(曹锟之四弟)权高势大,不惜重金请先生为其母书写泥金篆纸大屏十二条,并以万元相许,先生不恃权贵,对曹瑞的力邀不予理睬。然而对于工商各界、黎民百姓求字,则从不怠慢推脱,甚至下层百姓中挑水的、理发的、洋车夫等普通民众,常常有求必应,润格颇微。正应了旧时“穷人看病,富人花钱”的古话。先生的一则笑话常常令人捧腹,流传至今。一盗贼连续几日夜间在孟先生家房顶经过,房瓦山响,将先生惊醒,其站在院中大喊捉贼。房上盗贼竟小声言道:“孟大爷您放心,你穷,没钱,我绝不偷您,不过借个道罢了。”先生听后连连摇头,哭笑不得。可见素有“四大书法名家”之称的孟广慧,其家境并不富裕。

  孟广慧在近代书法界的地位和贡献,得到了世人首肯,在我市文化界亦堪称翘楚。冯骥才称先生为“一代书坛大家,百年依旧雄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