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

 地球村360 2013-05-20
 2012-12-04 11:03:01 来源:辽宁日报    

  生态二字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生态的“生”,就是开拓竞生、整合共生、循环再生和适应自生;“态”,就是物态谐和、事态祥和、心态平和、智态悟和。这里的悟是指人们的智慧思考。所以生态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物竞天择,道法自然,事共人为,心和文化。

  那么生态文明呢? “文”,就是指人(包括个体人与群体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经济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纹理、脉络或规律,是一种时间、空间的生态关联。 “明”,是指从暗向亮,从愚昧向睿智的开化、教化和进化过程。生态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在自然、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经济建设中生产和消费的物态文明、政治建设中组织和管理的体制文明、文化建设中知识和智慧的认知文明,以及社会建设中道德和精神的心态文明,把这四个文明抓好,也就把生态文明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去了。

  “体用纲常”品味生态

  辽宁日报:十八大报告从优化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具体部署生态建设,其中蕴含了哪些深意?

  王如松:报告运用生态的、系统的、文化的视野和方法,从四个方面部署生态建设方略,体现了“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整体论思想。

  首先,人类社会以环境为本底,包括五大基本生态因子:水、土、气、生、矿。水是水资源、水环境;土是土壤、土地;气包括气候资源、空气以及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热耗散导致的气候变化、大气运动等;生即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矿就是人类从地球表层开发出来的大量冶金、化工、建材等原材料,有宏量和微量元素,进入人类消费系统,为人所利用或抛弃。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五个基本生态因子组成“环境为体”。

  其次,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生产、流通、消费、还原、调控能力。人在了解自然规律以后,可以顺应自然规律、调节生态关系、培育生命活力、建设生态环境,以从自然获得更好的生态服务。人善于把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利用起来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这就叫“经济为用”。

  再次,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单元都是一类既有自然本底,也有经济活动,还有社会管理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认识、管理和改造自然支撑子系统、经济代谢子系统和社会调控子系统内部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序理等方面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关系,实现绿韵红脉高效和谐的耦合,这就叫“生态为纲”。

  最后,人类社会以人的知识、体制、文化为主导来调控自然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人与环境相磨合的文化演变,积累经验和智慧,从中获取资源、改变环境、调节生态,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由必然向自由的文明进化。自由的发展加上必然的约束,成为生态文明的“自然”,这就叫“文化为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