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冯梦龙宦迹

 寿宁人文 2013-05-20
【原创】也说冯梦龙宦迹 - 安哥 - 漫步在山道上
 

     前些日子浏览寿宁在线,看到一则《一个疑问:冯梦龙到底为寿宁人民做了什么?》的帖子,提出“冯梦龙在寿宁任职时,到底为寿宁做了什么?不能只用他的所谓清廉就包括所有的,也不能因他为寿宁人总结劣性而名声大振吧。这里想知道的是他为寿宁的各方产业做出何等贡献.比如为寿宁的生产力提供何种新的方法,为寿宁的基建做出何种大的贡献之类的。”此帖一出,引发了不少争议,对冯梦龙是褒贬不一,争论不休,褒者似乎拿不出冯氏的骄人政绩来说服,贬者却紧抱《寿宁待志》中对那时寿宁人劣根和丑陋一面的叙述嗤之以鼻,可谓舌枪唇战。无独有偶,近段又遇一位知名人士就冯梦龙的功过是非,端到会上异议,大有全盘否定寿宁时期冯氏之势。对此,不敢苟同的我,想必应该就公允评价寿宁时期的冯梦龙话题也扯几句,权且当成以正视听,但绝无驳斥之意。

着实,冯梦龙我国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众所周知,而对为官施政之道,常人却知之甚少,尤其其宦迹亦是鲜为人知。冯梦龙崇祯七年至十一年(1634-1638)闽东山邑寿宁任知县,那时他已年逾花甲《福宁府志》为官寿宁以“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加以记载。冯氏在《寿宁待志》一书中也作了较为祥尽的描述,他到任之初,处“寿踞一郡最高之处”,“城囿万山之中”,“四门荡然”,“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寿宁,是一个“自夫隘废而出入无讥,兵裁而训练无质。茧丝令急,而上与下相仇;赎锾额增,而治与谷争胜。”的烂摊子,全境“沙浮土浅,梯石而耕,连雨则漂,连睛则涸,但有抛荒,宁有余地”、“荒旱相仍,民穷财尽,加之赋税繁重,一再加派,造成民无余欠,库无余财”,贫苦农民五月卖新禾”,“带青砻早稻,垂白鬻孤孙”。针对这样的现状,他考虑的便是“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省其谳牍,可使无讼。”,采取“以勤补拙,以慈辅严,以廉代匮”施政举措,为官期间,着重于改革吏治、明断讼案、革除陋习、整顿学风、减轻赋役、兴利除害。在他离任时,全境虎患得以解除,关隘发挥作用,城墙全面修复,东坝顺利建成,文教恢复常态,赋役有所缓,陋习逐渐改善……这些变化都只不过区区五个年头四载春秋,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他的所作所为带给寿宁的亦可谓旧貌换新颜了。倘若在寿宁古代历任知县中不是最好,那也绝非无所作为的等闲之辈,在这不妨也根据《寿宁待志》的记述,整理些许实例或能佐证。

冯梦龙到任那一天就听说山高林密寿宁,经常老虎出没山村和县城伤害人畜,死于非命的大有人在,猪犬禽畜更是遭不测,百姓惶惶不可终日。闻此惨状冯梦龙忧心如焚,他不顾年老体弱,带着衙役,爬山越岭,走村串巷,寻访除虎能手。终在平溪发现并请到一位善于制作捕虎木陷阱的周师傅,并规定捕获一虎,奖银三两。在四个月中,铺设的陷阱中就捉了三只虎。后来,又将许多捉虎陷阱移置于山后、溪头及平溪等村,又接连捉虎多只,消除了虎患,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冯梦龙任职时,寿宁虽设学校,却从未有中科第的,他到后着手筹措“兴文立教”大计,把前几任县令都不管,且早在嘉靖年间遭倭寇破坏县学,相约热心人士一道筹措经费进行整修扩大规模。“立月课”,将自己所著《四书指月》颁发给诸生,亲自讲解,使学宫里出现了“士欣欣渐有进取之志”的好风气。

寿宁曾遭倭寇五次入侵,城墙严重崩溃,四个城门全,外人可以随便进出。曾设立栅栏,终究还是不能抵挡来犯之敌。可以凭借的只有城隘。而且全县连一面夜间报更的鼓也没有,老百姓一夜五更稀里糊涂。冯梦龙到任后,深为门户担忧,带头捐助薪俸,现场察看地形,研究实施方案。重建四门的谯楼,修复崩塌的城墙。在他影响下,大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义务投参与到修复城隘的工作中去。不到半年功夫,工程全部结束。并训练兵丁,强化守卫。还购置了一面大鼓,在县署门楼上设置一名更夫,定点报时。同时为了预防蟾溪水患,修至今还发挥着作用的东坝,使寿宁百姓开始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冯梦龙在任中发现,寿宁百姓负担最重的是十年一次的大造黄册和新旧官员的迎送费用。黄册是明朝为征收赋役而编造的户口簿。每造黄册,都需要审丁查户,事繁费大。承办人借机敲诈,费一开十造成了有些百姓举家出走。至于迎新送旧,肩舆费、修衙门、备家伙费名目繁多摊派到百姓头上,承包者亦往往趁机搜刮,用少报多,使得“穷民典妻卖子,犹不能偿”目睹此弊,冯梦龙上条陈,建议简便造黄册之法,规定迎新送旧费用,除此不能再索分毫等。这些做法虽仍为统治者的利益着想,但他还是看出了百姓的苦难。他在《催征》诗前题曰:“附催征小诗,民者可以恻然矣!恻然就是痛醒,痛醒什么?其诗曰:不能天雨粟,未免吏呼门。聚敛非吾术,忧时奉至尊。带青砻早稻,垂白鬻孤孙。安得烽烟息,敷天颂圣恩”。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地方官吏,冯梦龙在诗中大胆地表达了赋税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自己同情与无奈的心情,殊为可贵。 

  明末科场黑暗,求取功名多凭财势,不重其才。有才之士往往蹭蹬场屋,而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却金榜题名。对此,冯梦龙感同身受,尽管他年轻时博学明经、才学超群,却始终未考上举人,直至任寿宁知县时还是个科贡官。主政寿宁后,他对考场及文坛积弊坚决摒除,严肃学政。当时的寿宁普通百姓对文化人极为敬重。由于政治腐败,夤缘幸进之风盛行,于是少数家富而目不识丁者,乔装文雅,冒充童生参加县试,以欺世盗名。冯梦龙对此深恶痛绝,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他亲自对“伪童”严加测试,使之原形毕露。对于教喻、训导,冯梦龙同样主张名要实,杜绝吹捧。将未有建树私行肖像的教喻塑像从乡贤祠中摒出。以亲历和所见对旧志中有悖事实、自夸政绩之说力驳纠正。而对寿宁有成绩者,虽职微位卑,但一一载入志中,足见其用心之良苦。

革除陋习当是冯梦龙在寿宁做县令时最重要的功绩当时,寿宁民穷财尽,溺女陋习十分盛行,为此冯梦龙亲自起草发布《禁溺女告示》,用告谕的形式,斥责了这种残害女性的野蛮行为。其《告示》中道:“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来;为母者你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如今好善的百姓,畜生还怕杀害,况且活活一条性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今后各方各保,但有生女不肯收养,欲行淹杀或抛弃者,许两邻举首,本县拿男子重责三十,枷号一月。”因措施严厉,一时,全县上下为之肃然,溺女之习大有收敛。

综上所述,个人自认为,这些已足以说明冯梦龙在寿宁确实努力地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好事,至于所做贡献的大小多寡,应当说不能用现代的尺度去衡量,也不能用当代的眼光去苛求,更不能用当今的李某某、雷某某去较比。平心而论,冯梦龙在寿宁之时,正是晚明的动荡衰败之时,何况青年时期的他还曾有过一段“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生活。因而,他能集中精力致力于政事并取得如此不错的吏治成就,已是不易。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寿宁的首尾五个年头实际就是四年的时间中,冯梦龙几乎没有闲暇,他把过去的县令戴镗做为榜样,在县衙修建戴清亭”,并附诗“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自我表白,表明自己像戴镗一样,清明廉洁的良吏。既理政事又立说纂书,为寿宁留下了难能可贵的史料性著作《寿宁待志》及《游闽吟草》诗稿、《万事足》剧本。虽然他在《寿宁待志·风俗》中写道:“寿邑山险而逼,水狭而迅,人感其气以生,故性悍而量窄,虽锥刀之细,骨肉至戚死不相让。不知法律,以气相食,凌弱蔑寡,习为固然。”这番叙述固然有以偏概全之嫌,读来有悖情感,难以理谕和接受。但是,这些书籍都已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想必是不能简单地就以此来认定他是在丑化寿宁人,而否定其宦迹。

我们常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姑且不论当时冯梦龙的那些武断、片面词句,缘何产生。冯梦龙不是也把有悖于事实的“景泰庆寿同时设县”一传以讹传讹写入《寿宁待志》吗?他自身不是也在《万事足》中留诗戏谑自已称:“山城公署喜清闲,戏把新词信手编”吗?最后结语,我想引用李海波书记当时寿宁精神大讨论征文汇编寸草集所作中之言,当是对冯梦龙最公允的评价。其文曰:“夫我邑人言必称梦龙,而梦龙先生对邑人印象并不见佳,更嫌言词间似有调侃意味。窃以为,梦龙先生作为数百年前封建官员,其种种爱民之嘉行懿举,颇值推崇,然此番论断,恐以偏概全,有失公允。

古人、今人,我们就当未成志的《寿宁待志》是欠严谨罢了,去当一回肚里能行船“宰相”吧!从寿宁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看,还是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直气壮地宣扬冯梦龙为寿宁所做的实事好事,挖掘研究其施政理念及政治抱负。应当为寿宁的历史上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在此当过宦官、留下墨迹而欣慰。 

【原创】也说冯梦龙宦迹 - 安哥 - 漫步在山道上
 
【原创】也说冯梦龙宦迹 - 安哥 - 漫步在山道上
 
【原创】也说冯梦龙宦迹 - 安哥 - 漫步在山道上
 
【原创】也说冯梦龙宦迹 - 安哥 - 漫步在山道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