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宁中秋家家户户必备鲜鱼

 东东个人图书馆 2015-08-29

[摘要]明代寿宁已有收费的骨灰寄存,糯米糍是百年老牌美食。

寿宁中秋家家户户必备鲜鱼

冯梦龙对地瓜扣赞不绝口

但凡上过初中语文课的,都知道冯梦龙的大名。这位明末的文学家,编纂了“三言二拍”中的“三言”,在白话短篇小说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实际上,这位来自苏州府的文人,与福建还有很深的渊源——明崇祯七年,他出任福建寿宁县知县并编写了《寿宁待志》,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刻录下明代寿宁的独特风情。

明代寿宁已有“文明葬”

自宋代以来,火葬在中国大地甚为流行。尽管当时的儒家知识分子对此十分反感,认为这是“毁伤发肤”、不负责任的做法,但福建等地仍屡禁不止。虽然这其中有佛教东传的影响,但冯梦龙在寿宁看到的情景,显然有更特别的地方。

他发现,寿宁“地少人稠”,有突出的人地矛盾。土地但凡平坦一些的,都被拿来盖了房子;地势稍微高一些的,则被拿来开垦种地,实在没有多余的空间“宅鬼”。无可奈何之下,火葬成了处理先人遗体的最佳选择。

神奇的是,“骨灰寄存”这种当代的“文明葬”,在明代的寿宁已经出现了。《寿宁待志》写道:当地百姓层层架起木板,每块木板中间凿出多个圆孔,用以放置“骨瓶”,谓之“金瓶味”。待先人遗体火化后,骨灰纳入骨瓶,就可以集中放置在“金瓶位”上。

在寿宁,一般以家族为单位,设置这样的“金瓶位”。如果“金瓶位”有空余,家族以外的人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将族外人的骨瓶寄存在此。以如今的眼光看来,明代寿宁的这种丧葬方式,已很有现代骨灰寄存的雏形。

中秋家家户户必备鲜鱼

除了独特的丧葬方式外,寿宁的一些岁时节俗和福建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不同。

以刚过去一个多月的端午节为例,寿宁人的端午定在五月初四,并非我们熟知的五月初五。当然,他们的端午和楚国那位忧国忧民、自沉于江的屈原也没有关系,而是为“避闽王死忌”。据说当地百姓感念闽王王审知的恩德,不忍在他过世的初五日行乐,所以把端午节的时间往前挪了挪。相应的,寿宁的端午也没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冯梦龙发现,这是因为当地的溪水太浅,水中还遍布着许多石头,实在咯得发慌。

至于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寿宁也有些别致的风情。按照冯梦龙的说法,明代寿宁县城很难觅见鲜鱼的踪迹。因此到了中秋,乡间百姓会放干池水“竭泽取鱼”,再大费周章地挑到县城里售卖。他们根本无须担心销路——鱼正如月饼,是寿宁中秋节的必备之物。这一天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要上街买上一条。

在冯梦龙的笔下,寿宁美食也有着独特的魅力。著名的“三糍”——糯米糍、粳米糍和马铃薯糍,自明代起就是老牌美食,至今也仍是寿宁小吃界的经典之作。至于用地瓜炮制的“地瓜扣”,也叫冯梦龙赞不绝口。这位外省人还认真地比较了红薯和白薯制成的“地瓜扣”,郑重其事地在书里告诉别人“白者较胜”,很是有趣。

参考文献:

谢朵朵《从“寿宁待志”看明代福建寿宁的社会生活》,《黑龙江史志》

张小婷《被寿宁人改期的端午节》,《福建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