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黄斑变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将不用再频繁打针

 冬天阳光 2013-05-21
治疗黄斑变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将不用再频繁打针
生物材料与临床医学捆绑研究促临床医疗发展
 
作者:洁华 聪聪    来源:新闻中心、眼视光医院    编辑: 梁洁华    更新时间: 2011-04-01     字体:[

 

“我们研发的一种缓释药用微球,可通过微创手术将其植入玻璃体腔内,能发挥药效3-6个月,甚至更长。”温州医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南开辉博士说,将生物材料与临床医学捆绑研究,能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像这种药物就可改变黄斑变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等通过往玻璃体腔内频繁注射药物治疗的方式,给患者带来便利减少感染风险的同时,还能降低费用。
 
3月31日2011生物材料与转化医学国际学术论坛在温州医学院举行,温州医学院南开辉博士、张名镇博士做报告,与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德国马尔堡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三十余位材料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专家、学者,探讨交流当前生物材料和转化医学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新的进展等。
 
生物材料是近年来热点研究的学科领域,转化医学则是近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强调多学科组成课题通力合作,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总体水平。生物材料作为21世纪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成为临床转化医学发展的重点。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与医学相关的学科发展,以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和自主创新能力。我校于2008年底成立先进材料和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院,依托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和卫生部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投入价值千万余元的先进设备,引进纳米材料和技术领域世界顶级专家戴黎明教授和他的团队,结合我校眼视光学、生物制药、生命科学等学科优势和特色,开展了先进纳米材料与仿生、新能源开发和生物医用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研究,实现了相关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有人工晶状体、组织工程角膜、人工皮肤、人工关节、齿科材料等,投入临床使用后将极大促进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给患者带来便利。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陈霖豪副司长、温州市人民政府徐育斐副市长、温州医学院吕建新副校长、浙江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周锦红副处长、温州市科技局匡连庭副局长等出席了当天的论坛。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澳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研究合作签约仪式。签约后,温州医学院和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将在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领域展开积极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