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盛折价清仓工行H股 七年累计获利72.8亿美元

 007xm 2013-05-21


                                                           港股要闻腾讯财经[微博]2013-05-21 08:27



高盛工商银行的时代终告结束,周一其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全部出售其在中国工商银行H股的剩余持股,具体出售价格为每股5.47至5.50港元,较工行H股周一收盘价5.64港元折价约3%,预计交易完成后可套现11亿美元

根据统计,此前高盛已五次减持工行H股,累计套现约87.5亿美元,加上本次的11亿美元,共套现98.6亿美元(约775亿港元),这一数字,较2006年入股工行时25.8亿美元的投资,获利高达72.8亿美元(约565亿港元)。

两名消息人士对腾讯财经称,高盛此举并非看空中国,除了获利了结外,目的之一或为筹资应对资本压力。

而除工行外,另一内银民行(01988)也被外资机构减持。港交所(00388)数据显示,民行于上周一被美国基金Waddell & Reed Financial在场内,以每股平均价10.283元,减持627.75万股民行H股,涉及资金达6,455.15万元。完成减持之后,Waddell & Reed Financial持有民行的H股数目,将会由4.07亿股降至4.01亿股,至于持股量则由7.05%减少至6.95%,在基金持股量中,仅次于贝莱德及摩通。

浑水再掀波澜 外资投行近期减持中国银行

高盛清仓工商银行被投资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背景是,机构投资者近期开始频繁减持中资银行。目前,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被外资投行看作是中国股市不利的因素。而唱空银行股,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根据港交所数据,5月7日社保基金在上以每股18.211港元减持中信证券29.5万股,持股量减至5.99%。农业银行4月17日遭美资大型基金The Capital Group场内减持1亿股H股,套现3.422亿港元,持该股多头头寸比例由11.24%降至10.91%股。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的H股也遭到黑石、瑞银、大摩等国际投行的密集减持,国际投行在4月份通过香港市场净减持的中资银行股总计高达6.4亿股。

同时,周一也有消息指,著名沽空机构浑水研究(Muddy Waters)在质疑渣打的内陆贷款质素后,再下一城唱淡中资银行。浑水研究创办人Carson Block指出,内陆银行持有的有毒资产比起08年金融海啸时西方银行持有的更多,但是没有列出沽空内银清单。

在此背景下,有评论认为,这反映出外资投行看衰内陆银行前景的倾向。

但是事实上,境外不同投资者对中国银行股多空看法时有分歧。2008年9月,高盛发布报告将中国银行业评级从“具有吸引力”调低至“中性”,同时调低多家内陆银行A股目标价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林当时预计,亚洲股市未来12个月可能上涨约20%,并建议吸纳超卖的银行股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另一方面,中资券商对中资银行股仍持续看好,而近期中银国际、中信证券和长江证券均发布了看好中资银行股的研究报告

高盛或因资本压力清空工行 称继续看好中国银行业

但是,一名接近此次交易方的消息人士对腾讯财经称,高盛此举并非看空中国,清空工行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利了结。高盛对工行的投资始于2006年,股价已经从1元附近涨至5元上下,高盛已经对这样的回报感到满意,希望结束这笔期限较长的投资。

消息人士还称,今年以来,全球经济走势复杂,监管层对提高银行资本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强化,为高盛带来一定财务压力,这可能是高盛选择减持的原因之一。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华尔街巨头的声誉打击极大,整个金融行业都面临重塑形象的问题。金融危机之后,外资金融机构连续出售中国资产,有重塑形象的考虑,通过增加股东回报,以求重新获得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

此次减持,已是高盛在12月内连续第三次出售工行H股,加上更早前的三次,2011年11月、2010年10月、2009年6月,高盛通过六次减持清空了2006年购入的共计7%的股份。其中,数次减持均被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接手。

另一名消息人士对腾讯财经称,高盛数次场外大宗交易都迅速由其他境外投资者接盘,且折扣率较低(低于5%的市场平均水平),凸显出不同的境外投资者对中资银行投资价值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不过,对于此次交易,接盘者是否仍是淡马锡,该消息人士称不能确认。

当然,上述接近交易方的消息人士则对腾讯财经称,高盛目前财务流动资金充裕,应对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并不成问题,出售工行确实客观上有益于资本充足率的合规,但并不是主要目的。

工行股价短期或将受压 数据显示高盛减持后港股股价将见顶

而高盛此举可能会对工商银行股价造成压力,回顾近几次高盛减持,翌日工行股价均见受压,上次减持工行股价于翌日(1月29日)就下跌2.2%,而跌幅最大的一次是2011年11月跌9%。

同时也有记录显示,高盛减持工行,港股短期见顶,例如高盛于今年1月28日沽工行后,恒指随即于2月4日见顶。但是也有分析认为,但有分析认为,就算工行下跌,对这次升市影响不大。

数据显示,年初升市以中资银行股作为主力,恒指从年初至2月4日高位,累升逾1,000点,工行、中行(03988)及建行(00939)便贡献约335点升幅,占整体升市3成,故其后工行转弱,对大市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是分析指,这次港股升市则由多个引擎带动,恒指由年初至5月累升约830点,三大蓝筹汇丰(00005)、友邦(01299)及腾讯(00700)贡献800点,相反,中资银行股走势相对落后,工行升势更不及上次,上次涨逾7%,这次仅较年初升约2.6%,故下跌的幅度相对有限,减轻恒指“伤势”。

附:各次减持内容

第一次于2009年6月出售32.95亿股,套现19.1亿美元

第二次于2010年9月出售套现22.5亿美元

第三次于2011年11月出售17.52亿股,套现11亿美元

第四次于2012年4月出售38.5亿股,套现25亿美元

第五次于2013年1 月出售13.5亿股,套现约10亿美元

第六次于2013年5 月出售15.54亿-15.61亿股,套现11亿美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