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动脉瓣狭窄会导致心肌梗死吗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5-22

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可归纳为心肌氧供应量受限和氧需求量增加两个方面,大多数系由心肌供氧未能满足心肌氧需求量所致。心肌供氧量不足的基础原因,常常是由器质性冠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和)动力性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同时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冠状循环血流不仅为心脏提供所需氧和代谢所需底物,此外还起到有效清除心肌代谢终产物 (如乳酸、H+、CO2等)的作用。冠脉血流减少,不仅使心肌氧供应量减少,而且心肌代谢终产物的清除能力下降,此种状态称之为心肌缺血。当心肌氧供应减少,而未同时存在冠脉血流减少时,心肌代谢终产物仍可以有效消除。根据冠脉血流内氧含量的减少或完全消失,分别称作心肌乏氧或无氧。同等程度的心肌缺氧,当同时存在冠脉血流减少时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较重,可能与心肌代谢产物未能有效消除有关。严重或(和)持久的心肌缺血、心肌乏氧或无氧状态,均最终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主动脉缩窄、甲状腺毒症患者,由于心肌需氧量显着增加,偶尔可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时,由于冠状动脉血氧含量显着减少,导致心肌氧需求量严重不足,也有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另外,各种类型主动脉口的狭窄、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低血压反应等,引起冠脉血流灌注量显着减少,亦可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

  9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栓病与斑块破裂,供应受损区的动脉闭塞(此前已因动脉粥样硬化而部分阻塞)有关。推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内膜改变诱发的血小板功能异常促发了血栓形成,大约2/3的病人出现血栓自溶,因此,24小时后仅30%仍有血栓性闭塞。

  由动脉栓塞(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消耗性心内膜炎)引起的心肌梗死少见,有报道冠脉痉挛和其他冠脉正常者也可发生心肌梗死。可卡因造成强烈的冠脉痉挛,使用者可表现为可卡因诱发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尸检和冠脉造影表明可卡因诱发的冠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正常的冠状动脉,或叠合在已经存在的粥样斑块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