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识字忧患始

 昵称12453630 2013-05-23

  有些朋友问我,你写文章有稿费赚吗?

  

  说真的,自从开始在网络上写文至今,我已经极少再去投稿到报刊杂志了。我不是作家,我不靠卖文为生,我只是喜欢文字,喜欢网络,如此而已。

  

  写作是为了赚钱吗?那恰恰是最不赚钱的行当,至少,大部分认真写作的人是赚不到什么钱的。是为了得到一顶作家的帽子吗?至少我不是为了这个,自问会计师的帽子不比作家差多少。现在你到社会上去,说是一作家,看看能够换来多少崇拜的眼光,多少喝彩呢?

  

  人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着。那么一定是为了自己?是的,为自己。我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愿意写成文字,我就写,我手写我心。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样的散文,我就写什么样的散文;希望有什么样的小说,我就写出这样的小说;希望有什么样的诗歌,我就写出什么样的诗歌。全凭我一人做主,这样不是自私自怜自恋,而是对自己文学眼界的自信如果自己品味太低,写出来的必然是垃圾。但值得欣慰的是,即使是垃圾,也不至于媚俗,不至于需要看别人的眼色眼光去写。我这里给自己一个定义,不是作家,是识点字的读书人。

  

  然而,读书人也并非那么好当。苏轼有两句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便可休。原诗本是苏轼谈论书法的一首名作,但后世的读者,往往会抛开原诗意思,而把目光单单停留在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几个字上。

  

  相对于胸无点墨的乡野村夫、不知圣贤的市井小民乃至玩弄权术的达官贵人来说,读书人容易多愁善感、孤高自傲和放言时弊,自然在世俗生活和宦海生涯里受到掣肘、排挤和倾轧。在这个时候,满腹诗书往往不是人生成功的捷径,而变成了艰难跋涉的负担。苏轼正是有感于此,才发出了人生识字忧患始的喟叹,看似戏谑的自嘲,实则揭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心头那永远无法舒展的死结。

  

  显然,苏轼于此心有戚戚。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元年(公元年),此时苏轼刚过而立之年,步入仕途也已年,按说正是大有作为的鼎盛年华,可是,人事纷争和仕途艰辛,让饱读诗书、通古晓今的苏轼对未来岁月有了一丝不祥预感十年后苏轼即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此后流放海陬,居无定所,最终客死他乡。

  

  儒术于我何用哉?苏轼也可以同样反问自己,他的答案也是令人感到沉重的:人生识字忧患始。

  

  才学困于时,因言而获罪,如此遭遇,如此心境,情发笔端,其实又何止苏轼一人?常言道红颜薄命,观诸文人,又何尝能免?屈原、贾谊、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李商隐、柳宗元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才华横溢、睥睨当世,但又有谁的生活不是充满坎坷与荆棘?不要说成就一番理想事业,就连独善其身都难以做到。

  

  人生识字忧患始,竟是一句穿越时空、处处得到验证的谶言。在苏轼身后,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像辛弃疾、杨慎、曹雪芹、龚自珍这些有着深厚文化造诣的人,他们依然符咒难逃,依旧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中落落寡合、艰难独行。

  

  这是历史发展的个案还是文化进化的必然?让我们看看当代。当代的一些天才的读书人,似乎总要经过特殊的苦难,才得以出头。

  

  诗人济慈的坟头刻着生前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但无论声名是写在水上,还是写在天空,抑或刻在石头上。声名,都是由别人的眼光拼写成的。在文学的路上,并没有一条标杆,可以丈量每个人走出了多远。所有的标杆,都有失灵的时候,都有丈量不到的疆域。所以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要说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岁的张爱玲在《天才梦》一文中自道: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若不是历史的真空给了她时机,那么恐怕她的声名也会被淹没和涂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