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伤变病刍议

 武医正骨 2013-05-23

内伤变病刍议

 中华传统武医研究院成副院长林 

 

    内伤发病既怪且难,而骨伤内伤学未论及宿瘀变病,继发为以内科为主要变症时,仅知长服化瘀,故多外治不及里、内服难透外,是以顽瘀不能除,而痼疾所以生矣。

    内伤之为病,是临床各种疑难顽恶症的首要病因(详论发表于97《中国中医药信息》10月专刊“疑难症与经穴宿瘀”一文)。笔者认为,内经曰“有诸内必形诸外”,而内伤瘀血变病,其原因却是“由其外必形其内”,是根据伤势、受体素质、治疗是否得当、兼邪等综合因素所衍息而成。是人类发病种最多最普遍最广的病因。

    由于久宿伤瘀变病不是以原伤处疼痛为发病的主要特征,所以临床,乃至医务界均不识是内伤变症发病。笔者30多年来,以先师所传南少林目诊报伤法,查验应诊者及周围群众,竟没发现有一人身上没有内伤的,即可谓无人不伤。

    宿瘀潜伏体内呈消耗性损害,是现代许多包括癌症、心血管等以瘀血型为特征的恶顽症的发病源、培养基,是相对静态下的体内瘀血,破坏了循环不息的小宇宙整场全息以动为用的人体平衡,其危害既深又广又普遍。

    至今院校教材、民间武医珍籍均仅限急性期并发症的救治,而对内暗伤久宿之瘀一旦发病,如胃痛仅咎消化系统、肝病仅归传染科等,当所有各种中西疗法治疗无效时(甚至如萎缩性胃炎服化瘀药长达2~3年),明知是瘀血为患,却不明就里作深入追根查源,却浪用药物贻误病机。而按西医发病学对软组织损伤归骨伤科,内症病变划归诸内等科,以为躯体损伤已不痛,两类病系风马牛不相及。这种“瘀因”与“后变”截然分开,无疑是理论界特别是中医界还没有成熟的伤瘀变病体系以及相应的较统一的治疗系统所造成的。笔者仅就有限浅陋的一些心得试谈几点看法:

一、造成内伤留瘀的病因的普遍性

    从小跌磕碰撞,青少年锻炼超负荷,成人劳作,各种扭、闪、挫、斗殴、负重、高坠、挤压------,各种类外力或相对外力、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等态势,令机体损伤且超过自体恢复能力(如气功锻炼)者,均可造成瘀留腠理,甚则直蓄内脏。经脉因瘀至惰,气血因瘀至虚,机体因虚招邪。(内伤宿瘀病理特性及发病特点等,发表于“初论‘内伤疗法’特色及治验”一文,96年第一期《福州中医》)。

二、认识上不足造成的

    人体整场效应,内瘀的恶性传导作用,认真的学者稍加推理即知。人人皆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令内瘀血,或迟或早、或轻或重、或仅单邪(指内瘀)、或兼多邪、或发显痛、或发隐痛(详文见“内伤变病显痛与隐痛症辨析”,入选98《北京中医》中医痛症研讨会)、随经侵犯内脏,可以说没有其他病因病种有如此广泛损害的普遍性。瘀令正虚,此乃一切发病的内在先决条件。外邪乃诱因,由外入内的破坏性伤损令新血不生,又创造了疾病产生的内在因素。瘀聚他邪令他邪亦难驱除,瘀积沉坚而毒化,如此之广的危害,中西医界熟视无睹,对经穴瘀血治病的研究几近盲区,岂不怪哉?

    骨伤科至今仍注重骨骼损伤的研究,对内伤仅限于急性期危险症及并发症的抢救。无视前人提醒的跌打内伤宿瘀令“诸变百出”、“其为病不可胜言”(清.沈金鳌)。或鄙视而嗤之乃江湖下九流之技,不屑深究。致使骨伤科不究久宿瘀变之内症,诸内各科不查躯体损瘀(历来只知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先久病令瘀)对内脏器的影响。分科精细,却因果截然划分去识治,于理通乎?与治益乎?又或以为何人不是从小摸爬滚打而长大,不过均系外科范畴,不会对内产生影响,现代医学根本就没有此种致病概念,仅认为体内病变多以微生物细菌等发病学而论,对伤瘀亦令致病认为不可理喻。

三、失治、误治造成的

    错误的、不重视的认识导致治法上的轻率,不彻底、只知治标等人为的恶果。临床却仅以治急性损伤的拔火罐、针灸、放血、理疗、热敷等止痛为目的、治标而不托瘀务尽造成留瘀的遗祸。宿瘀者其病理性质已演变成粘腻胶着沉积甚至坚伏的状态,上述各法无疑是隔靴搔痒。内伤特别是宿瘀发作,仅知以外搽正骨水,内服白药、三七类,或无非再多以大量复元活血、诸逐瘀汤辈,即认为无瘀不除。长年累月,药石车载斗量,令无端脾胃受累,无端肝肾受伐。医不深究,误人即害人,此罪还钱吗?或贪快攻下,引瘀入里;或贪凉苦寒,遏闭去路;调治失当,劳而不复。或图近功,以西药止痛甚则封闭、麻醉等,认为一时痛止渐差,就认为已愈,诸内再不受其影响,掩耳之后,铃可不被盗乎?其实压抑了机体瘀闭不通正生或已生病变的警讯,腠理深幽之瘀常由此潜伏性地诱变诸恶症,现代医学手术换器官,试问手术切除能重复几次?移植更难说,笔者见胸腹腔多次手术,惨不忍睹,见问题就割,不识内伤不尽早托治,遗患接踵矣。临床见无数因理论界对伤损内瘀致病无定论,即使明知伤后发病,或明知是瘀血导致常规疗法失败,却疑惑而耽误、延误乃至失治而亡者多矣,亲朋好友医学学位高者亦不例外,能不痛乎惜乎?沈氏论及至今百年历史,瘀变研究及认知仍停留甚至不及,余虽未享国家俸禄,尚且得为民生计而劳碌,但幸得前辈衣钵指点,故常感芒刺在背矣。

是以笔者不敢懈怠,长期以来针对癌症患者,特别是各脏腑的恶性肿瘤,或已广泛转移等,施以目诊报伤追查均发现对应经穴皆有宿瘀,且绝大多数患者均会回忆起损伤原因及时间。有的术后因无法对并发、转移症再进行手术,试以“内伤疗法”,尚取得阻断转移的效果。提示我们内宿之瘀在癌症病因学方面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术后抗转移等的积极意义。笔者还对乙肝急性复发、肝硬化、各种胃炎(及胃痛与肩背腰痛综合症)、心胃肠官能症、结石(手术多年反复复发者)等,以及锥突、增生、肩周炎等损伤后遗症及继发症施以“内伤疗法”,均取得比其他疗法更理想的疗效。

    目前学术界具备较成熟的内伤变病的研讨,如丁继华点校、编著各派武籍,张安祯的《伤科内伤诊治法》等,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个人认为,内伤瘀血变病涉及各科,应不能以现代医学之划科法来断然分割,不利于前因后果、内外同步治疗,应成立“伤瘀变病学”或更广义的“中医瘀血学”。相信在现有特别是骨伤专家学者的擎引下,全国各派联手挖掘,完善内伤变病的诊治这一目前仍可谓是被忽略的领域,为传统医学增光,为人类健康及防治病水平的提高,为中医学在21世纪世界医学领域中的地位以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努力。

                        1998.5.3

   福建省福州仓山退离休卫协会:中医内伤专科诊所

                     2008.10.19重整

         (此文发表于《中医杂志》98增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