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黄河水车的创始人——房贵

 放歌渔者 2013-05-23
甘肃黄河水车的创始人——房贵
房振国
甘肃黄河水车最早的创始人,当属房贵。黄河水车创建,距今已五百七十年。据康熙《重纂靖远卫志》有关古遗址记载:“水池,在北城外,正统三年指挥房贵建于黄河南岸,安置水车城北,挑大池引水注池,汲取甚便。年久,被水冲坏而崖岸犹存。”又云:“房公惠人之功大矣,惜无继起者;今城北沿河上下用水车浇灌园圃菜果给用不乏,盖皆仿其遗意而为之者;仁人之用心,其利普哉!”由此可证,甘肃黄河水车的创建并运用于农业灌溉,自明代正统三年(1438年)就开始了,这比段续于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以后建造的兰州水车,早了一百余年。
房贵,原籍直隶庐州府合肥县人(今安徽省合肥县),初为汉中守备,以军功授宁夏卫指挥使。正统二年(1437年),奉命修筑靖虏卫城池,事竣,遂被明英宗朱祈镇命为新建的靖虏卫守备。(职级为正三品)。房贵受天子非常之知遇,不辱使命,奏设仓场、驿递,规划尽善,百务俱兴。因此,至今在靖远老百姓中还流传着“先有房家人,后有靖远城”的说法。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据《康熙·重纂靖远卫志》中邹吉方撰的《创建红嘴园福荫寺碑记》载:房贵“练达老成,举事明敏,一时边将鲜有出其右者,既而以耄勤政”。除修筑城池等大事外,已记载于《康熙·重纂靖远卫志》中房贵的功德还有许多。在此,仅举几例。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房贵考察靖虏卫沿黄河两岸有大片滩地,便组织民众开渠引水,引黄灌溉。今天,靖远八大黄河自流灌溉渠中的永固渠、丰太渠,就是由房贵组织民众,开凿黑驴漩石洞、禹王庙山嘴下石洞而修建的;并制造水车,扩大灌溉面积。靖远的农业始得黄河之利而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发展也促使了人口的增加,或宦游、或实边、或经商等等,从外地定居靖远黄河两岸。
重视教育,兴建学校。靖远古为羌戎之地,“人习武艺,不畏攻杀”。建卫以后,房贵与众僚相地于卫东南隅(即今靖远师范学校所在之地),创建文庙,使靖虏卫有了教书育人之地。由此,师道立而善人多;善人多则士气正;士气正则人才盛。人皆陶淑礼乐,笃与伦理,文事武备两为兼尽。(史载明代兵备副使杨冕撰《建议学宫碑记》)。
增修佛殿,创建鼓楼。今日之法泉寺,创建久远,屡建屡毁。至明朝开国之时,殿廊颓废,佛像剥落,石殿瑶室俱为土人畜牧之篱。景泰年间,守备靖远都指挥房贵,与本卫指挥常敬、路贵等创建大佛殿、天王殿、伽蓝殿等。由是法泉寺壮丽益增,远近称为雄刹。(史载明朝兵备副使杨冕撰《修红山法泉寺碑记》)。今天,雄居靖远县城中心的钟鼓楼,始为房贵创建于明代正统三年(1438年),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守备曹雄增修。同治五年(1866年)毁于兵乱。民国十四年((1925年),靖远知事张鶚又筹款在原楼基上重修。1987年至于1990年,县委、县政府数度筹款维修。靖远钟鼓楼现为甘肃省境内幸存不多的名楼之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靖远县的标志性建筑。
建卫创业,功德于民;史册永载,有口皆碑。房贵建设靖虏卫之功德,也深深地影响了靖远房氏一门,后辈习文尚武,建树颇多。正如康熙年间曾撰修靖远卫志的邹吉方所言:“唐宋以来,珠琳梵刹,几于塞满大地;迷佛者,往往以建寺塑像为功德。若房氏之功德,世被于民,自足以不朽。岂必如世俗之日事,建塑以求所谓功德哉?”(邹吉方《创建红嘴园福荫寺碑记》)

【8月19日晚,位于靖远县城西3公里处靖乐渠边的水车倒塌了一半。如不及时维修,曾闻名陇上的“靖远三辆挑车”古迹将不复存在。靖远水车始建于1438年,这是安徽人氏房贵,据他家乡安徽卢州引进提水筒车改制桔槔挑轮,安装在水渠中提水灌溉。距今已有564年历史,这要比1556年兰州水车早118年,算得上黄河上游最古老的水车了。建国前靖远县靖乐渠的提灌与取水设施以挑车(天车)为主,共14辆,其中8辆直接架于渠道,灌地3815亩。建国后从1955年起先后建机电提灌28处。水车逐渐被机电提灌设备代替,水车作为提灌工具所剩不多,靖远西滩所保存的3辆大水车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西滩“三辆挑车”的名称由来。水车养育了靖远人民,人们曾用“躬身曲背路悠悠”、“润物琼浆流不尽”等诗句对水车作了形象描绘。人们赋予了水车太多的情感,视为心中的一种文明、灵秀的象征,常在此游览、怀古。现在水车遭此自然劫难,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能够携手共事,恢复重建大水车,让这一古老的水利文物重焕昔日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