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游戏
锋陷阵”,“攻城掠寨”,培养勇敢精神与争战意识。玩具枪对于一个男孩子是最 为重要的,没有哪个男孩子会没有一支这样的枪。刀或剑也是经常使用的。我年幼 时最渴望的便是一身军服式的童装,这在当时是许多孩子的梦想。我们会分成敌我 两支军队,决一胜负。许多游戏其实都是这种战争游戏的变种,如我们比赛掰手腕 子,看谁能够制服对方,又如我们还玩过一种叫“撞拐”的游戏,抬起一条腿,单 腿跳着撞向对手,致力于将其撞到在地。象棋、跳棋,同样是在争战,而军棋将这 种战争明确化了。总之,我们都在被培养着敌意。 再如弹玻璃球,败者同样要失去自己那些色彩斑斓的小球。类似的游戏,都在进行 争夺。 是不能触到绳子。玩者必须小心谨慎,反应灵活,才能从那舞动的绳索中穿过去。 一个人玩的跳皮筋也在训练着同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跳方格”游戏中被强化了, 地面画出许多方格格,女孩子们在里面跳来跳去,但是不能跳出那些格格。所有这 一切,都在训练着适应规范。 着它们,以母亲的规范锻炼和塑造着自己。当布娃娃“生病”的时候,最是小“母 亲”们表现爱心的时候,她们为它“打针”,给它“吃药”,语调温温柔柔的。 男孩儿扮演父亲,女孩儿扮演母亲,抱“孩子”的总是“母亲”,男孩子通常一幅 “大男人”气派。 成了车厢。这时,男孩儿总是当司机、警察,女孩儿则当售票员。 过孩子。游戏不是简单的玩乐与消谴,它是将自由的心灵纳入常轨的一种手段。社 会通过这种“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段”,自鸣得 意地完成了性别塑造,开始了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旅程。但是,这种二 元化的简单塑造,又将使我们付出怎样的代价呢?当我们今天责难男人“好战”, 女人“软弱”的时候,是否还记着他们的童年玩过怎样的游戏? 到他们手中。如果哪个孩子对异性的游戏表现出兴趣,立即会有这样的声音在耳边 响起:“那不是你该玩的!” 的空间是最为重要的。事实是,如果社会不从一个人的童年便“下手”对其“塑形” ,便可能永远错过下手的机会,而使这个人成为一个自由的灵魂,甚至一个社会主 流文化的叛逆者,而不仅仅是冲破性别角色的臼巢。 的好像还是战争。一种表现商战的游戏软件还被仿制成价格低廉的纸牌,可以供多 人随时随地参与。其间买进卖出,明争暗斗,热闹非凡。甚至还可以设陷阱、布雷 区,乃至动用美人计。而且,无论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可以上场一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