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的挫折人生

 兰黛公主 2013-05-24

      苏东坡的挫折人生可以用“时乖运蹇,忧谗畏讥,流离颠沛,疲于奔命”来形容。他从政40余年,外放33年,在朝仅7年,贬逐12年。“历仕五朝,三忝侍读,再入翰林,两除尚书,八典名郡,贬谪三州,一入大狱,两险丧命。”诚如他在《定州府到任表》中所说的那样:“坐席未暖,召节已行,筋力疲于往来,日月逝于道路。”(《东坡后集》卷十三)
      苏东坡刚从御史台监狱出来时,“心似鹿”,“命如鸡”,有如“一蚁寄大磨”的倒悬之急。(《迁居临皋亭》)苏东坡贬谪黄州的四年又两个月的谪居日子里,他“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寒食雨二首》之二)只落得“瘦骨寒将断,衰髯摘更稀。”(《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此时的他,“廪入既绝”,真有“穷到骨”的乏食之苦。
      绍圣元年(1094)四月,当年曾为年幼哲宗“备位讲读,日侍帷幄,前后五年,可谓亲近”, 年近六旬的皇帝老师苏东坡,在贬英州(今广东英德)的途中,又接“后命”,再贬惠州。苏东坡担心自己“强衰病之余生,犯三伏之毒暑,陆走炎荒四千余里,则僵仆中途,死于逆旅之下。”(《赴英州乞舟行状》)(《东坡续集》卷九)此时的他忧悸成疾,两眼昏花,左手麻木,右手无力,花甲之年,发白齿落。苏东坡“随缘委命”来到惠州,先后辗转住过三个地方。绍圣三年(1096)七月,“忠敬如一” 年仅三十四岁的爱妾朝云“抱疾而亡”。这无疑对衰年多病的苏东坡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就在朝云死后不到半年,又一个更大的打击落在苏东坡的头上。那是因为《纵笔》诗中“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一首小诗惹的祸。当朝宰相章敦对他的“春睡美”耿耿于怀,于是借追杀元佑党人之机,将年已六十二岁的苏东坡再贬天涯海角的儋州,足见政敌手段之狠,用心之毒。苏东坡深感再无生还之望,便把家安置在惠州,带着三子苏过渡海南行。他打算到达海南后先作棺再修墓,死后葬在海南。临行时,“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到罗化军谢表》)(《东坡后集》卷十三)此情此景何等凄凉。苏东坡到达“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儋州,(《与程秀才书》转引王水照《苏轼》)太守张中照顾他暂住行衙。可是不久,朝廷官员察访海南,派人将他赶出官舍。张中也因此受牵连被罢官赴阙。苏东坡为避风雨,在当地十几个学生和黎族邻友的帮助下,只好在桄榔树林里盖起了五间茅屋,名之曰:“桄榔庵”。这时苏东坡“厄穷至此,委命而已。”他与三子苏过相对,犹如“两苦行僧耳”。(《与元老侄孙书》《东坡续集》卷七) 苏东坡死后不久,他还被列为“元佑党人”追削官爵,著作也遭禁毁。
      苏东坡的人生挫折不仅表现在生活上所受到的种种磨难,更大的挫折在于他的人生理想的破灭。本来他从走出家乡嵋山的那一天起,就怀有“涤荡振刷”,“卓然有所立”的抱负。他刚走上政坛就常怀“世有三患”之忧。从仕以后,他始终不忘“致君尧舜”,“尊主泽民”的“报国之心”。然而,一场莫须有的文祸,企图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他面对“人间行路难,踏地出租赋。”(《鱼蛮子》转引《苏轼文学论集》刘乃昌)的时世,喊出了“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的呼声。(《和孙郎中荆林马上见寄》)这足可看出,他在贬谪生涯中心灵上所承受的创伤和压力,超过了他在身体上所受的痛楚。
      这就是当年曾被仁、神两代皇帝视为“天下奇才”,甚至被他的政敌兼友人的王安石称赞为“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的苏东坡,如此坎坷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