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在湘楚】商代青铜斧——钱这东西 总有一种力量令人动摇,总有一种诱惑检验清高。 这就是金钱。 因为股市行情回升,女友阿娟这天请我到西餐厅吃牛排时特别高兴,不停地说着股市K线这些术语。 听她说到K线,看着她手上的信用卡,我忽然有些感慨金钱竟可以无声无息无色无嗅,孔方兄也可隐身于无形中 从挖掘成果来看,商周时期湖南地区已有较大规模的商品交换活动。生长在长江流域的先民首先使用贝币、龟币,率先进入铁器时代之后,人们用青铜铸造斧币、戈币和“鬼脸钱”,还用青铜和黄金作称量货币。 中国最早的金属称量货币,是小小的青铜斧。1959年,经常一不小心就发现铜铙的长沙宁乡县黄材镇,在新出土的商代铜铙中,意外地发现藏有224枚小青铜斧。这些铜斧大小一致,非常小巧,长度只有6厘米左右。而且全是新铸,无使用痕迹。这些明显非兵器又非农具的铜斧,即中国早期的“资斧”,是商周时期的称量货币。可见“斧”曾具备货币的职能,东周铜币“布钱”大抵源于斧下的斤字。那个时期的钱,就曾经长着这副土模样,但它们可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金属货币。 黄澄澄的黄金应该是各种货币中最让人眼花垂涎的品种了。嘿嘿,中国最早流通黄金货币的地区恰好又在湖南。这个荣耀来自战国时期的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各诸侯国形成各自的货币体系。湖南境域所属楚国最初使用的货币主要是海贝,这些海贝当是从沿海各地进入楚国市场的。楚国的货币体系相对于当时其他诸侯国的货币体系,更加丰富完备,发展出了铜、银、金三种金属铸币形式。 楚国的铜币主要种类是铜贝,币上字形像蚂蚁,两口像鼻孔,故称“蚁鼻钱”。又因取象于贝,似古文“贝”字,像一人面,故又称“鬼脸钱”。以银制币,则是楚国独创。楚金币爰金是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因为楚地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所以楚国金币的熔铸有条件选用高品位的天然金块。目前已知的先秦金银币都是楚国的。 楚金币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钣,又称“卢金”、“印子金”,即有特定铭文的扁平金钣,较为多见。整钣的“郢爰”每件约重250至260克,正面都刻有排列整齐的“郢爰”印记。另一种是扁圆体的金饼金饼,多无钤印记,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形状酷似龟。郢爰的“郢”,即楚国都城郢都;“爰” 为重量、货币单位,因此以郢爰代指楚金。不过,从出土实物来看,楚金币除极少数为墓葬出土外,绝大部分来自于窖藏财富。从文献中可以看出,黄金的流通主要限于上层社会。 目前湖南发现的最早楚金币实物在湘乡椅子山。而长沙出土了较多数量的泥质金币,如五里牌5号楚墓出土的“郢爰”泥金钣。楚金币是一种称量货币,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钣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再行交换。楚国砝码、天平等称量衡器的大量出土,更印证了湖南地区黄金货币的流行。据统计,长沙有100多座楚墓出土了砝码。在出土了有名的长沙毛笔的左家公山15号楚墓,同时带来了一件完整的天平和一套完整的砝码。可爱的墓主恐怕是想在地下继续收金纳银。 想象一下人口稠密、商业发达的古楚国,店里的掌柜们拿着天平和砝码加加减减,再看看现代超市里收银员在收银机前敲击键盘,差距有多大。而人们手上那些铜的、银的、金的,却变成了一张张轻薄的花花绿绿或一张轻盈的小塑料卡。无论形状如何千差万别,金钱的魅力和威力丝毫不减当年。 几年前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让人们看到泡沫经济背后金钱狰狞的笑脸。人们惶恐地看着股市的数据下跌,看不见的金钱突然在看不见中蒸发,多少富翁的资产陡然间大幅缩水。 危机的严冬早已过去。不过阿娟没心情策大富豪的排行榜。她担心的只是她的股票明天会不会由红脸变为绿脸。那些数据,就是她最真实的金钱。 |
|
来自: 昵称12477801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