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块” 正面 “青铜块” 背面 2008年安徽青阳县城关建拦河大坝时发现了一青铜块,这引起了我足够的重视,而在此之前的1995年有人也曾发现过两块,重量各约在1.5公斤左右,因不知它有什么价值,只是将它当作废铜卖给了废品收购站。这种“青铜块”被考古界称作“冰铜块”,现钱学界认定为上古时代的称量货币,钱币刊物已热论它即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经作为原始货币流通过。我曾参观过安徽铜陵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两处均展示有完整的青铜块,相互观察比较之后,从外观上我认定青阳的这块青铜块就是所谓的“冰铜块”(见图,重340克)。 将青铜块视为货币在朱活先生的《古钱新典》里大有所列,而戴志强、周卫荣合著的《长江下游地区出土青铜块的科学验证》一文,是结合大量古文献及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多渠道、多方位来进行研究的,这样的结论是能够让人信服的。据《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卷》指出:“在金属称量货币时期,青铜不管铸成何种形式,斧、铲、刀、环和各种器物,以及铜块,都可按重量进行交换。”也就是说,在我国青铜铸币诞生前,青铜块已经成为了中国普遍使用的一种称量货币。 青阳史上有“吴头楚尾”之称,起先属吴,吴后属越,越后归楚。笔者认为,青阳发现的青铜块,应属古吴国时期的称量货币。 |
|
来自: 老刘tdrhg > 《1、钱币/票证/首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