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雁门萨氏藏书世家福州雁门萨氏的始祖是萨拉布哈,因辅佐元世祖忽必烈打天下,累建功勋,深为忽必烈所倚重。其子敖拉齐(即阿鲁赤),臂力过人,元英宗时受命镇守云代,遂居雁门。阿鲁赤有子三,长子萨都剌,是大诗人,官至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萨都剌在朝时,英宗以其精于经术,赐姓萨,这是雁门萨氏受姓之始。萨都剌后人萨仲礼,元统元年(1333)进士,授福建行中书省检校,遂卜居于闽。萨仲礼为雁门萨氏入闽始祖。萨氏家族诗书传家,其子孙皆好 藏书,为福州藏书世家中历时最久之一。萨氏子孙中藏书比较出名者如下: 萨玉衡(1758-1822),字葱如,号檀河,闽县人。为入闽萨氏第三支12世。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嘉庆间为洵阳县令。时白莲教义军由陕入川,抢渡嘉陵江,总督坐失战机,他当连坐论死。同乡龚景瀚时在戎幕,极力营救得免,后赎以归。他终身以著述为事,尤长于诗,其诗作秀逸沉雄,深合敦厚温柔之旨。一生著述甚多,著有《白华楼诗钞》四卷、《经史汇考》八卷、《小檀弓》十二卷等,并续成郑方坤所著《全闽诗话》、《五代诗话》、《全渊诗话》等传于世。 萨玉衡家多藏书,以购书为乐,有书癖,这点可从同时代人的往来书信中得知。林芳春撰《萨檀河先生五十寿序》云:“……今先生拥书万卷,不啻南面百城……”,又陈若霖与陈寿祺书:“檀河在暑数月,又添购书籍百余种,支阝海端节到浙后,仍寓敝斋,以购书为乐,公余之暇,促膝谈心,颇不寂寥。”足证其好书之癖矣。陈上彤在《白华楼诗钞》跋中载:“舅氏家藏书不下一万余卷,穷日夜披阅,暇则著录以为常。”藏书印有“玉衡”等。后藏书及其著作大部分都毁于火。《白华楼附录跋》也载:“檀河公读书破万卷,交游遍海内,各种著作一毁于火,而传世者仅为《白华楼》一集。”萨龙光(1752-1816),字肇藻,号露萧。为入闽萨氏第一支13世。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次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户部主事,工部营缮司员外郎,授朝议大夫,赠忠宪大夫。乾隆五十三年(1788),丁父忧回闽,告病不出。居乡期间,他一贯热心地方公益事业,诸如办学校、修祠堂、兴水利等,著有《雁门集笺注》八卷。萨龙光喜读书藏书,《雁门集补遗跋》云:“曾伯祖露萧公将雁门集系年编注,搜讨载籍,用心良苦。其考核旁证,必称见于某书,无或臆断以滋疑误。嘉曦尝据其所引用书目,手为汇录几及三百种之多,间有珍秘之本,为世所罕见者。盖公博极群书。”可见其好书如此。后书与书版水运回闽时被淹没,他仍不气馁,加意访求遗籍。 萨承钰(1849-1908),字怀锷,号又恒,晚号廉退。为入闽萨氏第二支15世。光绪元年(1875)举人,受到李鸿章器重,入海军界,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历任山东武城、邹平等县知县,平度知州加知府衔,授通议大夫、中宪大夫。将其先世著述萨玉衡《白华楼诗钞》、《白华楼焚余稿》及萨大文、萨大年《荔影堂诗钞》刊梓行世。四子分别为嘉曦、嘉榘、嘉徵、嘉燮。 萨嘉曦(1874-1959),字多禧,号寄农,又号寄庐居士。为入闽萨氏第二支16世。师从吴曾祺,为国学生,光绪末年任河南候补知县,钦加同知升衔,赏戴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河南巡抚幕府。后辞官归里,不问世事,勤于研读,肆力于文章。所著有《寄庐文稿》一卷、《白华楼诗抄附录》一卷、《楹联类聚》四卷、《一砚斋楹语》二卷等。萨嘉曦与弟萨嘉榘承父志,家刻木板古籍近20种,以“敦孝堂丛刻”或“一砚斋”名之,所刊刻多先人著述。如萨玉衡《白华楼诗钞》、萨察伦《珠光集》、萨龙田《湘南吟草》、萨大年《荔影堂诗钞》、萨大滋《望云精舍诗抄》等,还有嘉曦岳曾祖杨维屏的《云悦山房偶存稿》六卷、《红楼梦戏咏》一卷。萨嘉曦藏书多为官时所搜集,他对书籍的搜集是有选择的。他曾自云:“余以为藏书之道,须择吾性之所近者先焉,则所求者约而易精而为益也。”他批判富家子弟家储万卷而目不识丁、寒士节衣缩食购得一书而束之高阁的做法,认为“苟今日得一书,尽一书读之,明日又得一书,则又尽一书读之,日复一日,吾所得不既多矣乎。”光绪三十二年(1906),葺“一砚斋”精室三楹,藏书其中,嘉曦、嘉榘兄弟读书于其中。萨嘉曦曾编有《一砚斋藏书目录》,今未见,恐已佚,今从其《一砚斋藏书目录·序》所载中可见一斑。他自叙:“余先世藏书无多,后经过先大父手置若干种,余宦游南北,又购集若干种。近并庋之‘一砚斋’中,暇时手录书目一通,置之案头以便检阅,且免散失之虞。闲有书为友人,投赠者并志其姓名,以示不谖,若谓所藏之书皆尽入吾腹,余实不敢以自欺者欺人,努力读之,是则余之所深愿望也。”他辞官归里后,不问世事,《寄庐居士墓志》载:“(嘉曦)杜门不出,家颇有藏书,暇辄发箧读之。”对于藏书遗子孙,萨嘉曦比较开明,“至于弟子之能读与否,他日所有者或十倍于吾今日之所藏或并旧之所藏悉举而弃之,非吾今日之所敢知也,听之可也。凡物有聚有散,今及其聚也,吾但求吾心无负此书而已。”萨嘉曦藏书今多不见,恐早已散佚,只有一些稿本存于福建省图书馆古籍部。其藏书印有“萨嘉曦印”、“一砚斋印”、“寄庐”等。其弟萨嘉榘(1877-1961),字多氵柔,号逸樵,清国学生,历任陆军部主事、军资司行走、景陆工程处监修官,曾游学日本。1953年被福建省省长聘为文史馆馆员。萨嘉榘幼年随父宦游,授读经史时多用坊刻本,字多讹,书要抄校过才能读。因此萨嘉榘知抄本之不易,他“六十乡居,见人间孤本者录之,晨抄暝写,自忘腕脱,积数十册编其书目曰:《积积室抄本》。”他在《积积室书目序》中表达了他的藏书志向:“余珍惜文献,遇有闽人著述,则庋藏之而已。”后萨嘉榘又继续抄若干种,《积积室钞本续目序》云:“《积积室抄本目》成编后,复续钞若干种,名曰《积积室钞本续目》,吉金乐石,夙好难蠲,断简残篇,闲情聊遣,既蕴藏而无意,亦贡献之初心,尚望博雅君子,有以惠教也,搜遗未辍,手写宁劳,濡墨以识之。” 从书目中可看出,积积室抄本共有152册,续目52册,其中多为旧抄本、未刊本、家藏本等,大多借抄各藏书家藏本。萨嘉榘抄本喜目录之学,中多希见目录秘籍,如《云左山房书籍目录》、《陈朴园藏书目录》、《大通楼赠图书馆善本书目》等。这些是萨嘉榘“自写自藏而自喜之,然非敢自私也,但愿公之于世耳。”可惜积积室抄本现今散佚无存。其藏书印有白方“积积室藏书”、白方“嘉榘之印”、朱方“旧闻雨斋”、朱方“积积室”、朱方“萨逸樵手抄书”、“樵叟”等。 萨嘉榘长子萨兆寅(1902-1967),字师虎,又字士武。图书馆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与筹建乌山图书馆,任图书馆主任。1933年出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闽变”失败后一度入狱,抗日战争期间复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1949年继任该职务,曾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萨兆寅一生收集整理古籍和福建地方文献,为古籍的收藏保存作出重大贡献。他著作甚多,有《福建地方志考略》、《台湾方志考略》、《福建藏书家考略》、《士武文录》、《海外零简》等。 参考文献 1 (清)林芳春.介石堂文抄[M].清道光5年(1825)刻本. 2 (清)萨玉衡.白华楼诗钞[M].清嘉庆18年(1813)刻本. 3 萨嘉曦.寄庐文稿选录[M].民国24年萨氏铅印本. 4 萨嘉曦.寄庐文稿[M].稿本. 5 萨嘉榘编并藏.积积室钞本目附续目[M].1952年油印本. 6 萨嘉榘.积积室文存[M].抄本. ( 作者 傅子情 福建省图书馆助理馆员;方 挺 福建省图书馆助理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