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萨氏是中国的一个以萨为姓氏的家族,祖先是外族人色目人,有说是「答失蛮氏」,有说是回族。在1960年代中国民族身份认定工作中,福州的雁门萨氏多将自己的民族成分认定为蒙古族。为福建福州的名门望族。
雁门萨氏源于宋元之际西域西突厥葛罗禄部落的答失蛮氏家族,见于历史记载的始祖为恩兰不花,他为元世祖四处征战立下了很大的功勋。
其第三世的萨都剌出生于山西雁门,是元代著名诗人和画家,被元朝赐姓萨,成为雁门萨氏的肇始,其家族逐渐蒙古化。萨都剌精通汉文诗词书法,在赐姓后取汉名天赐,号直斋,他一共有兄弟三人,萨都剌为长兄,其弟萨野芝有一子为萨仲礼,在元统元年(1333年)中进士,并被授予福建行中书省检校一职,于是萨仲礼赴福建就职,定居于福州通贤坊,去世后葬于侯官县大梦山,成为雁门萨氏入闽开基的始祖。
萨氏入闽第三代的萨琦就是明朝宣德五年的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
有学者认为,萨氏家族在入闽之初的元明之际仍维持色目人的穆斯林身份,例证之一就是萨琦曾出资修缮福州清真寺,但同时萨琦又提倡汉族儒家的礼仪,他的葬礼就改变了色目人的传统,使用朱子家礼,这一举动得到福州汉族士绅的好感,也使该家族开始逐渐汉化。
现今雁门萨氏主要指福州的这一支,其祖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至2007年已传二十二世,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等地。该族的代表人物是清末民初的海军将领蕯镇冰。
萨氏是按辈份命名的,从十世起的世次也是四字一句的。前面十二个字「人、心、启、肈,聿、怀、多、福,本、支、百、世(就素我),」(至二十一世),定名可能是入闽八世萨希亮,因此时子孙蕃衍其丽。后八个字「邦、家、必、达,在、于、修、齐」(至二十九世),续命名,则是十六世萨嘉曦所定。
雁门萨氏是一支汉化很深的外族,并且是一门很有教养的家庭,祖先辈中有多位进士。这包括闽县的萨琦(1394—1457),明宣德五年进士,二甲二名。 明《英宗实录》卷二七五: (天顺元年二月甲辰)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萨琦卒。 琦,字廷珪眭,系出西域,后为福建闽县人。宣德庚戌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景泰辛未,升礼部右侍郎。壬申,兼詹事府少詹事。至是卒。上遣官谕祭,命有司营葬。 琦为人狷洁不苟合,文学亦有可称。在礼部虽无建明,而自守甚笃,人亦无所非议云。
萨克持,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三甲三十一名。 [民国]《闽侯县志》卷四十二《选举·清进士》:「道光二十一年恩科,萨克持,山东知县。」
萨维翰(1810—1855),清咸丰三年进士,三甲七十名。 同上书:「咸丰三年,福州府闽县萨维瀚知县。」生卒年据家谱。
萨嘉禾,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十五年进士,三甲七十七名。 同上书:「光绪十五年,萨嘉禾,字稼厂,翰林院检讨,国史馆协修。」
萨起岩(1863-1930),清光绪二十九年进士,三甲八十四名。 同上书:「光绪二十九年福州府闽县萨起岩。」生卒年据家谱。 萨承钰(1849—1908),《闽侯县志》卷八四《循吏五下》,有传,参看林纾《山东武城县知县萨公墓碑》,载《碑传集》三编卷二六。 萨莲如(女),莲如,福建人,举人林星海之妻。林固知诗。莲如与之倡和,多雅音,自题所居日「挽鹿」(《闽川闺秀诗治》)。
侯官的萨龙光(1752—1818),清乾隆四十六年进士,三甲十七名。
萨大年,生卒年不详,道光三十年进士,三甲九十四名。 同上书:「道光三十年,侯官,萨大年,内阁中书。」 据北京图书馆藏《雁门萨氏家谱》(民国24年萨嘉曦、萨镇冰修)及[乾隆]《福州府志》卷四十二《选举》,萨氏有举人多名。
据统计:雁门萨氏600年来产生了9位进士、40多位举人、10位诗人,在近现代则出现了5位将军、12位博士、数十位学者、1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和1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福州雁门萨氏的祖居位于 福州市鼓楼区安泰河墘的朱紫坊22号,属于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一部分,是朱紫坊的明清古民居中最豪华的一处,萨氏家人仍居住其中。现建筑建于1872年(清同治壬申年),为入闽雁门萨氏第一支长房十六世萨兰芬所建。
朱紫坊22号真正的主人是萨子安,萨镇冰的同族兄弟,早年福州城里不大不小的盐商,兼做木材生意。经商让这个世代书香,官宦众多却不显赫也不富足的家族在这一支逐渐宽裕起来。这一支也因为和萨镇冰关系亲近,出过大量海军。后代中如萨师俊、萨本栋之类的名人辈出,日后成为雁山萨家的代名词。
萨镇冰故居则坐落在三坊七巷的朱紫坊。
雁门萨氏很重视家族的历史,一直保存有编修家谱的习惯。入闽六世祖萨釴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始修谱牒,族谱名为《雁门萨氏族谱》,在明隆庆元年由六世孙首编,民国二十四年(1935)由十六世孙萨镇冰同续修订《雁门萨氏族谱》,共八卷八本,古装本,木刻铅印,宣纸印刷,线装,全谱630余页,囊括1271年至1935年664年的家谱。
在清代,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世祖萨希亮第一次重修,到宣统二年(1910年)的234年间,先后五次重修、续修谱牒。民国期间,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和三十五年(1946年)又相继两次修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6年又续修一次。最近,入闽萨氏第十次修续族谱,2005年11月开始,历时一年半。2007年6月谱成付梓,距始迁祖入闽674年,距始修谱牒440年,距前一次修谱仅21年。
雁门萨氏前九次谱牒,或称《萨氏族谱》,或称《雁门萨氏族谱》,或称《雁门萨氏家谱》,或仅续修世系一卷,或称《雁门萨氏家族通讯录》,名有异同,而内容一脉相承,渊源清晰,世系连绵,传统承继,难能可贵。此次续修的谱碟,该宗族恢复族谱定名《雁门萨氏族谱》。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福建闽侯的萨氏家族出了多位军事将领和科技精英,他们有:海军将领萨镇冰、中山舰长萨师俊、计算机科学家萨师煊、物理学家萨本栋(曾任厦大校长)、化学家萨本铁、微电子学家萨支唐、数学家萨支汉……。
从十八世(本)到二十一世(世)计入谱的萨氏后人有854人,其中男528人,女326人。入谱第二十二世(邦)仅一人,是女性。也就是说,萨氏入闽664年来传至二十二代,平均每代约30岁,现在萨氏家族的人口(据入谱统计)约900人。与福州市若干著名姓氏的世家相比,萨氏人口并不多。
萨镇冰的儿子萨福均,1886年12月17日出生,祖籍福建福州。因为萨镇冰的忙碌,这个孩子一直被寄养在外公家。1898~1903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1903随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密苏里州圣刘易斯举办的刘易斯安娜贸易展销会;1906~10普特大学获工程理学士(一说是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波顿大学土木工程系)。1909年(或说是1910回国),萨福均参加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和建造的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的工程建设。1912任广汉铁路局助理工程师,1913转川汉铁路宜贵路段;1917又转川汉的汉宜路段;1918~19为云南省国陂铁路公司负责承建支线工程;1919~22入交通部工作,1922任汉口平汉铁路局路基开辟工程指挥长助理;1924任胶济铁路局总工程师;1924再度回交通部工作;1930胶济铁路局管理局局长;1935南京交通部工程局局长,1934曾巡游与访问欧美诸国进行考察。 萨福均回国后,历任粤汉、川汉铁路工程师,云南个碧铁路总工程师,南京铁路铁道部参事兼管理司司长、工务司长,铁道部路政司司长、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等职务组成了萨福均自己的奔波于国内各地的生活。1948年3月30日,萨镇冰90岁生日,萨福均带着夫人商子玉和儿子萨本远回福州为老人祝寿。小住十几天后,萨福均夫妇、本远就又分别去了成都、北平,继续各自的工作。这一次成了一家三代的诀别。之后,萨福均和萨本远去了美国。
萨镇冰的侄孙女沙本,原名萨本琼,1929年出生于福州,现住兴达公寓,是国家一级演员。
过去,内陆的雁门萨氏后人萨镇冰直系孙辈们久居国外的情况,这次新谱所载虽尚欠详细,但己记述镇冰公在国外已传至五代孙,他们虽已是外籍华裔,却取名世铭和世冰,可见其寄托怀念裔祖 (萨镇冰,字鼎铭)之情思。萨镇冰的次孙萨支平,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台湾行政院同步辐射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能物理学家。支平之女百里(即萨镇冰的曾孙女)毕业于纽约大学法学院,从事法院工作。现名帕米亚,未改萨姓。萨百里结婚后,于2005年生一女孩,取名世冰。世铭则是萨镇冰长孙支茂之子百川的男孩,2002年出生。过去族谱世系中常有出继或兼祧承嗣的,此次新修《萨氏族谱》,在第二十世(百)中,女性结婚后将所生男孩取母姓——萨,除萨世冰外还有一人,亦是一支长房20世萨乐生(萨毓海之长女),配龚肖元,生长子龚健,次子萨世武。
上世纪40年代在抗日战争时期,萨氏还有一位空中英雄烈士萨本道——1943年10月28日在中缅的驼峰航线上,萨本道参加C-47机组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时壮烈殉国。
雁门萨氏后人,名人众多,例如有历史学家萨师炯,画家萨一佛,教育界社会活动家萨本珊(女),资深新闻工作者萨本冀,国际关系专家、解放军某部军级研究员萨本望,汕头大学世界现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英国史教授萨本仁,外文编审(四国语言)萨本雄、北京荣宝斋书画专家、新生代书法家代表萨本介、国家一级演员萨本琼,等等。还有萨支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萨支远(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博士)、萨支红(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博士)等文科博士,都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