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马车

 苏迷 2013-05-24

苏州马车

   照片由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

  无 名
  以前,苏州人出门以坐船和轿子为多。在城里来往,叫一小船在水巷河道中行驶就很方便;如果出远门的话,人们则坐大的“航船”,乘风破浪。而那轿子成为城里人们的代步工具,大概从东晋时候就开始了,一真延续到民国初年。苏州也因一直以来都是小街小巷,没有马路,轿子在城里狭窄的街巷中通行倒也无妨,马车只在城外奔驰。
  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轿子逐渐衰落,马车和黄包车开始吃香。为了让马车进城,方便人们代步出行,1927年,那条原本只有3米的景德路被拓宽,1931年金门兴建竣工。抗战时期,马车的经营范围也扩展至城内,金门也就有了“车似流水马似龙”的景象。看这张拍摄于1938年的旧照上,马车夫笑容可掬、神情愉快,马车车厢里是前后两排座位,三位东洋女乘客坐着似乎觉得还有多余的位子。据说那马车夫手中一杆马鞭,鞭梢还系一红带子,随着乘客登上马车,坐稳身子,随身物品摆好,那车夫就扬起马鞭,熟练地一甩,口中“驾!”的一声吆喝,红带子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红光,接着便传出一声清脆的鞭声“啪!”,那马就“七格八格”地跨出“马步”,这时,坐在马车上的,和驾驶马车的,都有种潇洒的感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