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楼兰草书的艺术特点之结体取势

 鸿墨轩3dec 2013-05-25
楼兰草书的艺术特点之结体取势 楼兰草书的艺术特点之结体取势

楼兰墨迹文书中,单字结构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极为精彩,其姿态鲜活,生机勃勃,洋溢出一种天然、纯朴、灵动的美。每个字都像附着着生命,带有各异的表情,它们都似是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舞者。仔细分析后,大有“原来字可以写成如此样子,太出人意料,美不胜收”的感觉。其主要特征如下:
1、字形多样性
    无论是汉代章草还是索靖、卫灌的草书,其字形基本取横势,呈扁形或方形。而楼兰墨迹字形多变,其外延具有多种几何形状;如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型、三角型、方型、扁型、长型、六角型等。其中甚至有不规则的多边形,且在一行或一篇之中变化多端,如图十五所示。

1.jpg

2、左右错落明显
    左高右低的菱型字形出现频率较多,特别是底部出现横状和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地存在这种特征。如图这是楼兰墨迹文书结构上的特色之一。十六孔纸28.巧的全部、孔纸27.6中的“南”、“沙”、“便”、沙木762“称”字、孔木21.“褐”字、孔木18“救”字。这种单字错落的结构情形,在楼兰墨迹中举不胜举。

2.jpg

3、展登比例夸张,收放关系反常
    一是楼兰文书中的展登、开合真正体现了“疏处可跑马,密处不漏风”。其对比之强烈,若人为刻意安排,胆小的人是绝做不到的。如图十七“颜”字(沙木843),左边舒展,右侧紧整,且上合下开呈“八”字状。图十八“得”字(侯木LBO08)上合下开。图十九“高”字(沙纸927)下部的放展令人叫绝。图二十“暗”字(孔木29)右下角的捺,根本不顾字的外形与重心,而继续极力向右下伸展;图二十一“丧”字(孔木31)上整下展,下部展开程度之大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而图二十二“营”字(孔木13)“丧”字正相反,上部大胆放开与下部紧整的比例极为罕见。图二十三“必”字(孔木15)撇向左靠,与左点、中点形成紧壁之势,而右边留出大块空白,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3.jpg
4.jpg

    二是其收放关系出乎常理。所谓反常是针对草书的一般结构规律,特别是楷书结构规律而言的。在楷书中一些部位经常用“收”的手段加以表现,而在楼兰文书中却使用了“放”。楷书中该用“放”的时候,楼兰文书中又采用了“收”势。如图二十四“展”字(孔纸31.8),一般楷书将上部收紧下部放出,而此“展”字上部放出较多空间,下部反而收缩,最后一笔捺,竟改为点的形状,以加重下部的收势。图二十五“集”字(孔纸29.1)与楷字反其道而行之,上部放下部收;图二十六“老”字(孔纸28.13)下部在常态时应收紧,此字下部散开,呈“放”势。图二十七“沙”字(孔纸27.6),一般一撇伸出呈放状,此字改为短促厚实的小撇而成收状,同样此残纸中的“便”字最后一捺也一反常态取了收势。在孔纸25.3(正面)如图二十八中“更”字最后一捺貌似放出,然而仔细分析捺后部呈下垂状,使整个字形改变为长方型,而与上一字“未”相对应,显出收势,这完全是为服务于章法布局的需要。图二十九“嫁”字(孔纸28.14)左偏旁女紧密右侧家极为疏散。

5.jpg

    楼兰墨迹之前的草书结体端庄,其后王羲之字体虽变化多端,但其展整、开合、收放多表现为微妙的,整体重心不变,被人们称颂为“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但楼兰墨迹表现出的大开大合、大展大整往往是夸张、明显的,有时甚至不顾及单字重心不稳。这与章草和王字是有明显不同的。
4、穿插巧妙,敬侧生奇
    巧妙的穿插使其趣味无穷。如孔纸27.16“趟”字(图三十),“肖”的左上点插在走的上横下面,走的末笔穿入“月”中,插在左侧的点与右和下点呈三角形呼应之势,使左右联系密切,如独体字一般,而毫无左右结构的感觉。又如孔纸28.7“附”字(图三十一)右部的小粗竖挤在左部下面,被左侧“卜”含住,好像它们才是一体的偏旁,右侧的“寸”是另一部件,打破了原有的左右结构关系,建立了一个新的左右结构的“附”字,颇有视觉游戏的趣味。

6.jpg

    楼兰墨迹中歌侧之字往往是不顾及单字重心的问题,表现为重心的不稳,这反而使字产生了动势,有类似“永字八法”的点为“侧”,如高山坠石的感觉。“侧”便产生势能,有跃跃欲势之势。如沙木857中的“沙“字(图三十二),该字右长撇极力向左靠近中竖,并与之有相当部分重合在一起,撇的末端伸至字的左下角,左侧三点水上提,右点下垂,使重心下移并向右倾斜,动感极强,形态就象在冲刺的短跑运动员。又如沙纸927中的“又”字和“高”字(图三十三),“又”字撇下部变轻,而捺划取横势、粗重,重心上移,象是在天空中飞翔的飞去来器;高字整个字左倾,右边极力向上弓出,有运动员在起跑线上蓄势待发之意。又如孔纸29.1的“除”字(图三十四),左下的上弯曲线与右下的下弯曲线组成。形,线条流畅,像是舞动的丝带,引人无限遐想。

7.jpg

5、大小、轻重搭配,造型天真纯朴
    如孔纸29.2的“徒”字(图三十五)自上而下逐渐由重变轻。又如侯木LBT028的“侯”字(图三十六)与“捉”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孔木29“里”字(如图三十七)上部收缩的极小,下部两横散开,使其改变为“高个小头”的形状。孔纸27.2中的“城”字(图三十八),左边的土字上提且占空间小,与右边形成强烈的大小反差,就象一个成人领着一个小孩子似的。

8.jpg

    楼兰文书中的许多字结体与其之前的章草和之后东晋王羲之相比较更为活脱,充分表现出民间书法的特色。
    张芝、皇象和王羲之的草书,其工夫甚称一流,而楼兰墨迹虽技巧简单,即有着天然的雅趣,更多地体现出纯朴的一面。这是名家书法所不及的。如下图中的“余”、“高”、“常”字,它们在用笔和结构上都没有在意“工拙”,然而其纯朴、鲜活的姿态更胜一筹,艺术表现力反而更加突出。
    如例一“赊”字(图四十三)

9.jpg


10.jpg

6、同字结构变化多端,偏旁部首书写随意,造成异形难识
    在楼兰墨迹中同一个字有的反复出现,每次出现时,或因就势或因章法需要而变化结构,举例如下:
    例一“马”字(图三十九)孔木12、沙木857、孔木26.1,前两个“马”字用笔均匀、形态各异,第一个“马”字左收右放,呈放射状,第二个“马”字呈瘦长型,第三个“马”字与前两个“马”不同,用笔浑厚,第一笔改为粗点,下部为粗细变化的使转曲线。

11.jpg

    例二“能”字(图四十)孔纸243、孔纸25.1、孔纸25.3(正面)、沙纸929、孔木13这些“能”字有的取“收”势,有的取“放”势,有的扁有的长,形态各异。

12.jpg

    例三“近”字(图四十一)孔纸26.1这三个“近”字在同一幅作品之上,但姿势不同。

13.jpg

    例四“远”字(图四十二)孔木29、孔木13孔木11孔纸26.1沙纸929侯木LBT:006,这些“远”字的正歌、横、竖均有自己的特点。

14.jpg

    由于民间书法的不规范性,书写者在书写时过于随意和简化,使一些字异形难辨,这在楼兰墨迹中也有一定的反映,如沙木873“张”字(图四十九),此字左侧“弓”部的弯折书写过于草率,几乎成为一竖,右侧的撇过长、过重、过高,而竖钩下移完全在撇下,且未钩出。容易误读。沙木874“案”字(图五十)“案”字的下部“木”改写为“小”,难以辨识。孔纸819“经”字(图五十一)其右侧变成四个短横极不规范。孔木14“作”字(图五十二)右侧的两短横写做一点与“化”字易混淆。

15.jpg

    另外,虽然楼兰墨迹属于民间书法范畴,充分体现出自然美,但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极高,有些极像艺术大家的匠心独运。如孔纸25.3中的“未”字(图四十六),两横很短,且距离拉开,与竖划共同形成竖势,左右两点横向分开,之间跨度增大,形成横势。与王羲之二谢帖、得示帖中的未字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

16.jpg

    又如孔纸29.2中的“许”字(图四十七)左侧言字旁的挑向右带出,起到了联系左右两部件的纽带之用,这样处理后,左右部件通过该映带牵丝产生了相互关系,即有大开之势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字又不散,不显平淡,活泼可爱,与王羲之二谢帖的“试”字(图四十八)似同出一炉。

17.jpg

楼兰草书的艺术特点之结体取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