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干部“妙手”处理人情关系

 太阳下的森林 2013-05-25

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情的含义包括人之常情、恩惠、情谊,也包括情面和礼节应酬等习俗。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重人情的国度,无论生活关系还是政治关系,都为浓厚的人情所浸润,至今仍有着极高的心理文化认同。“投桃报李”、“滴恩泉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等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与普通群众一样,领导干部也有自己的亲戚朋友,肯定也要讲人情,不近人情的领导是难以凝聚人心、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但是,人情也有其世俗、庸俗乃至功利、丑恶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受过人情的困扰,有时甚至被人情债压得喘不过气来。对领导干部来说,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人情关系,甚至为人情所诱,把人情看得高于一切,把人情凌驾于人民利益和党纪国法之上,把收受贿赂当人情往来,就会陷入腐败和犯罪的深渊。所以说,人情关系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面对和妥善处理的问题。一个成熟、稳健、廉洁的领导干部,必须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掌握人情关系的处理艺术,巧妙处理各种人情关系,使人情关系成为成就自我的积极因素。

一、正确处理人情与工作的关系,防止人情成为梗阻

领导干部要有效地推动工作、抓好落实,需要同事的支持和下属的执行,因此,领导干部要有亲和力,善于团结人。要有亲和力,先得有人情味。有人情味的领导,更容易让部属接近,更容易得到部属的信任和拥戴。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情感效应,尽可能多地凝聚人心。

领导干部只要掌握某种权力和资源,人情潮就会汹涌而来,而且不少都是于公于私难以推托的。面对各种请托,如果一概拒绝,就会被视为不近人情、缺乏人情味,不仅自己的为人会被诟病、人格会被矮化,而且还会影响自己顺利地开展工作。在许多情形下,人情已经演化成某种工作因素和工作资源,如果缺少人情的润滑,许多本应正常开展的工作将难以顺利推动。

领导干部要有人情味,就要真诚地关心他人。“撼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正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关注、帮助与协作。领导要尊重部属的人格和权利,包容部属的缺点,关心部属的切身利益,在工作和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爱动人。平时要多发现部属的长处,多想想部属的难处,多讲暖人心的话,多做得人心的事,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部属。这样,领导的人格魅力才能不断增强,工作起来才有号召力。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注意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情氛围,善于积聚和运用人情资本来推动工作,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人情。恰当的做法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减少人情的成本和操作难度,同时运用得当的人情来消除阻碍因素,为领导工作目标的实现增加保险系数。

领导干部应以健全的心智、良好的悟性和游刃有余的交际手段来处理人情关系,既能在人情往来中树立重感情、讲诚信的形象,又能严守原则、正义和法纪底线,善于把握人情的范围、力度、频率、可行性,不仅自己不在人情上追逐非分之利,也要劝诫别人不要寄希望于通过自己达到非分之想。凡事既讲情又讲理,不为人情伤害公理,不为义气冲动陷入人情困境,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通过充分的润滑减轻工作阻碍,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正确处理人情与原则的关系,防止人情成伤害

“无情未必真豪杰”。领导干部并不是不能讲人情,而是不能为了人情放弃原则,不能用人情代替政策,不能损坏党性原则、突破法律界限。交情归交情,原则归原则,交情再深,也不能违反原则办事。如果领导干部为了照顾所谓的人情,为了不得罪人,不惜拿原则与少数人做交易,就会把人情庸俗化了。这种讲人情而不讲原则的领导,迟早是会栽跟头的。

现实中确有一些人,颠倒了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把情面看得比原则还重,经受不住人情和金钱的拉拢与腐蚀,在公与私、人情与原则的天平上,轻易地做了人情的奴隶和俘虏,什么“情”都领,什么“忙”都帮,是非不分,违法乱纪,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有的对家属、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明知不对,却碍于情面,不加反对,对他们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听之任之,不加管束;有的交友不慎,过分地重感情、讲义气,被所谓的“朋友”利用,成为其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利用职权,养情人、包二奶,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赃枉法,演出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人间悲剧。所以说,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人情与原则的关系,要把人情尽量限定在尽心和情分的范围内,以不违反原则和党纪国法为限,不妨碍社会的公平感受,坚决避免自己的权力深度介入人情请托之中,尤其对重大利益和重要人事问题,要自觉和严密地设置人情防火墙,自己不去突破,也严防别人逾越。

当然,人情与原则也不是时时、事事对立,要因事而论。对一些党纪国法明确规定不能做的,必须始终坚守原则的底线;对一些可做可不做、属于自由裁量范畴、允许彰显人情味的特殊领域,就可以做做人情,尽量成全人家。

领导干部应明白人情之中有原则,原则当中有政治,时刻警惕人情掩盖下的违法交易。要建立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中,提倡自尊自爱,团结互助,不搞低级庸俗的东西,自觉维护党员干部的尊严和形象;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必须真正用在党的事业上,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要树立大局意识和正义感,敢于坚持原则,始终怀有坚持真理、抵制错误的胆略和气魄,对一些打着人情幌子谋取私利的不法行为敢于说不。要切实处理好原则与人情的关系,做到既重感情又讲原则,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讲人情,实现人情与原则两相宜。

三、正确处理人情与报恩的关系,防止人情成包袱

我国传统的所谓报恩,就是得到了人家的恩惠要牢记,并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方式给予报答,以表明自己的知恩之情。如果一个人有恩不报,尤其是在显达之时,昔日恩人有求于己,无论事情大小、违法与否,若犹豫不决,不肯伸手相助,便会被人戳脊梁骨,骂为忘恩负义。这种报恩,实际上是一种人情交易。在人情交易的思维模式里面,人与人之间除了平等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促进双方关系的重要方式,那就是施恩与报恩。一旦自己援助了他人,给他人以恩惠,自己就会成为这个人的恩主,而受到恩惠的人,则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回报施恩者,给施恩者以超出恩惠本身的回报,以此来维系人情,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几千年来,国人对报恩行为津津乐道,赞赏不已。在这种文化传统影响下,上至高官巨富,下至平民百姓,每一位国人的内心里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报恩意识。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能经得起金钱、美女的考验,但一遇到有恩于己的老上级、老亲戚、老朋友、老同事有求于己时,便很容易在人情关上败下阵来,把本应坚持的原则丢到九霄云外了。特别是那些在自己危难之际帮了自己的人、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拉”了自己一把的老领导……如今人家有“难”,不帮岂能说得过去。于是人情代替了规定、纪律和法律,不该说的话说了,不该写的条子写了,不该办的事办了,在报恩过程中,不自觉地以权谋私,助长了不正之风,甚至充当了不法之徒的“保护伞”。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之常情。对领导干部来说,当然要学会感恩、正确报恩,但不可步入报恩的误区。领导干部对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应当心存报恩之念,尽力回报、帮助,但不能牺牲原则,不能损害国家和大众的利益,不能用公权来报私恩。

对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有报恩意识,更要有感恩之心。领导干部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忠诚之心对待组织,以公仆之心对待百姓,以勤奋之心对待工作,以精诚之心对待社会,以清廉之心对待诱惑,自觉做到识大体、顾大局、讲原则、守纪律,全身心地为党干事创业、为群众谋利益,不仅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且回报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造福社会。

四、正确处理人情与面子的关系,防止人情成枷锁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因为磨不开面子,而过不了人情关。

当今社会对领导干部有一种不良的评价倾向:越是胆敢违背原则做人情的干部,得到的好评越多,人缘也好,得到的实惠往往也更多,干部自己也倍感荣耀。而那些坚持原则,不拿权力做人情的干部,却被认为是不可交、没本事,干部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吃不开。

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评价标准,领导干部要有自己的清醒判断,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尽职尽责、坚守原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不搞那些小恩小惠、钻营投机之事,不是自己无能,而是不屑,是自己对社会流俗的拒绝;不去满足少数人包括亲友在内的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并不亏欠他们什么,并没做错什么。如果自己欠了他们的情,应用自己个人的东西去报答,而不应拿公权力做交易。为面子而做人情,必将在人情上丢面子。

领导干部尤其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办一些勉为其难的“好事”。古人云,“量力而行,量体裁衣”。帮助人是好事,但若做不到量力而行,就会好心办坏事,甚至会被求助者怨恨。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理智而负责地判断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帮这个忙,可不可以帮这个忙。有能力且可以帮,那就帮一把。没法帮,就千万别打肿脸充胖子,因为答应了可能会把自己都搭上,更怕的是把自己搭上了也没帮上忙,那结果就是害人又害己。

拒绝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一些明显违法违规的无理要求,要理直气壮地加以拒绝。对一般的说情,则要温和地拒绝,这比直接说能让人更容易接受。对说情者除了要热情外,还要把话说婉转,并表示歉意,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诚意和难处,得到他们的谅解。对一些确有实际困难的人不能拒绝了事,而应在事后给予对方一些关心。若能化被动为主动地关怀对方,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与立场,就可以减少拒绝的尴尬与影响,从而保全双方的情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