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近人帖》 上海张氏涵庐旧藏
苏轼《致南圭使君帖》 书于1096年(绍圣三年) 行书
苏轼《屏事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释文: 宣猷丈丈计已屏事斋居 未敢上状 至常乃附区区 轼惶恐
苏轼《久留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苏轼《阳羡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苏轼《职事帖》 书于1083年(元丰六年) 行书
苏轼《京酒帖》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行书
释文:京酒一壶送上 孟坚近晚 必更佳 轼上道源兄 十四日
苏轼《廷平郭君帖》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行书,
释文:轼启 辱教 具审孝履支持 承来日遂行 适请数客 未得走别 来晨如不甚早发 当诣见次 梅君书写未及 非久差人去也 李六丈近遣人赉书去 且为致恳 酒两壶 以饮从者而已 不宣 轼再拜 至孝廷平郭君 三日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行书,
苏轼《北游帖》
苏轼《啜茶帖》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行书,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曾编入《苏氏一门十一帖》。内容是通音问,谈啜茶,说起居,落笔如漫不经心,而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
释文:道源无事 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 有少事须至面白 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 恕草草

苏轼《获见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宝月帖》 书于1065年(治平二年) 行书,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曾编人《苏氏一门十一帖》。此帖四行,四十二字。每字各具姿态,皆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灵变无常,神采飞扬。行间气脉贯串,全幅气韵生动。笔法精严,但不拘束;姿态妍美,但不做作;一切自在有法、无法之间。作者的学问才气发于笔端,与书札的萧散风格相吻合。
释文:大人令致恳 为催了礼书 事冗 未及上问 昨日得宝月书 书背承批问也 令子监簿必安胜 未及修染 轼顿首
苏轼《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

苏轼 《次辩才韵诗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邂逅帖》,又称《江上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令子帖》 约书于1094年(绍圣元年)
释文:令子所示 专在意 来日相见 即达之 但未必有益也 辄送十缗 省为一莫之用 患难流落中 深愧不能展毫末也 不罪不罪 轼手启

苏轼《覆盆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覆盆子甚烦采寄 感怍之至 令子一相访 值出未见 当令人呼见之也 季常先生一书 并信物一小角 请送达 轼白

苏轼《归安丘园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尊丈帖》 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释文:尊丈不及作书 近以中妇丧亡 公私纷冗 殊无聊也 且为达此恳 轼又白
苏轼《春中帖》 约1092年(元祐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