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小升初从升学途径上来看,总共有八种,最简单的是推优和电脑排位,中间的途径都很纠结。所谓"天道酬勤",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但是,付出是否和结果能够有直接的关系吗?答案是:不一定,即便是头悬梁、锥刺股,也未必能够进入理想的学校。因为,小升初是家庭全员参与的一场持久性的社会化竞争运动,一个好的战略规划才是制胜的关键。
所谓战略规划,就是一个为实现战略目标,围绕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资源配置过程。所谓战略目标,就是目标的学校。一般战略目标的制定,不能唯一,也不能平行,也就是选择不同档次的学校作为目标。当然,战略方向是争取最好的学校。就像钢镚都有两个面一样,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所谓鸡头凤尾之争,不是在这个时候考虑的,而是在小升初结果确定后,再进行相应的心理调整。
一旦战略目标确定后,如何配置资源呢?争取更多的机会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原则。现在小升初虽然怨声载道,但是比起以前的一考定终生的选拔方式,现在毕竟多了很多的选择机会。推优、特长、点招等方式,使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选择。所以,对于小升初来说,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争取更多的机会,就增加了成功的概率。
作为小升初的主体,孩子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综合考虑时间成本、财务成本、机会成本等综合因素,坑班是要上的,机构的班有能力也是要上的。但是,多个坑班或机构则会带来资源重复配置而带来浪费,反而会降低了效率。坑班主要是为了进市重点而参与的,什么时间参加,依据学生的情况而定。好小学的好学生最晚在五年下半学期,要进入占坑班。而普通学校的好学生,因为没有学籍的优势,可能要从四年级开始。如果提前规划得当,就不要中途改换门庭,忠诚度一定会带来额外的机会。
核心竞争力由两方面的因素组成,首先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小升初的主旨还是优质教育资源招收优秀生源的过程,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其次,是家长的人脉资源的能力。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极少数人有特权可以免试进入名校。剩下的资源更多地能够提供的是比别人多的考试机会或在相同情况下的优先机会。也许有些人为没有这类资源而愤愤不平。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另一种资源,就是能够信息资源。提前获取招生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整理,结合孩子的竞争力和所处的地位,就能够更好地为小升初提供合理的资源配备。这方面资源的积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提前展开的信息收集活动,在战略制定过程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忽略了这方面的工作,而丧失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已经具备的优势。比如,很多好孩子错过了上坑班的最晚时间,而失去了被点招的机会。
小升初战略制定的核心还是要围绕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展开。毕竟,小升初的结果是和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家长的愿望相关联的。如何评估孩子的能力呢?孩子平时的学习情况和机构举办的考试情况,可以作为对孩子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参考。所以,评估时间越长,参考价值越大。
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然后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经过孩子自身不断的努力,小升初的过程就不会像很多学生和家长抱怨的那样是"万恶的小升初"。小升初的过程必将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有益的一个过程。小升初的结果也一定会是让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