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动力叫精神激励

 把尔裁为三截 2013-05-25
                                                         有一种动力叫精神激励
                            [来源: 中国邮政报 | 作者: 昕炜 | 日期:2013年5月23日 | 
      有位身怀六甲的准妈妈,自从在跨年度竞赛启动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出“我一定会做得很好”的那一刻起,就没把自己当成孕妇。她带领员工顶风雪、冒严寒外拓宣传业务。路滑摔倒,被同事扶起后她第一句话却是对行人说:“阿姨,这个宣传单您拿回去看看,有什么需要可以联系我们。”她带领员工组织了30余场社区宣传活动,每次回来,她那肿胀的腿脚沉得像灌了铅似的。为了方便工作,她毅然在支局附近租了房子,举家搬迁……这是前不久,笔者单位举办的“跨赛”感动故事比赛中,选手所讲述的一位支局长的故事。感人的故事还有许多,主人公们那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地触动着旁听者的心灵,很多人眼中都饱含着泪水,胸中充盈着奋进向上的正能量——这,就是一种精神激励。 

    其实,精神激励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曾经的某段时间,我们过分放大了它的作用,以至“精神万能”,后又矫枉过正,片面强调物质激励的作用,而轻视精神激励,甚至一度对它嗤之以鼻。如今俯身重拾,当给予它应有的位置。 

    人之为人,是因为人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按黑格尔的说法,“人的本质是精神”。精神激励是对人的灵魂的一种深层次触及,这种触及是更深刻、更高级、更本质的触及。再者,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精神激励具有较高的心理层面价值。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尤其在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金钱等物质手段激励作用的边际效应会越来越小,而精神激励作用的边际效应则会越来越大。笔者这么说,并非否认物质的第一性,固然“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但是一幅没有精神家园的地图也是不值得驻足一顾的。 

    正视精神激励,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毋庸讳言,当下社会频繁出现道德理想信念淡化的现象,“经济人”大行其道,金钱至上思想盛行。精神激励有利于重塑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企业来说,还有利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有一种说法:发奖金激励不算本事,不发奖金也能激发出员工的干劲,这才是管理者的本事。虽说一家之言,但却耐人咀嚼。上述感动故事的精神激励折射出企业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对“跨赛”来说,既是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又是总结经验、继往开来。 

    当然,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辅相成,两者不可偏废,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既要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又要充分释放精神激励的能量。此外,对于精神激励,还要不断丰富完善其内容和手段,除榜样典型激励外,还可运用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培训激励等。像感动故事比赛可制作成光盘发放到网点、班组播放,以感染激励更多员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