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风”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聽雨軒sjh 2013-05-25

什么“风”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孟会祥

 

每当大展当前,各种各样的“风”就会成为人们的话题。大而言之的“派”,小而言之的“风”,有时夹缠不清。以派而论,传统出新派(新古典主义)、学院派、“流行书风”、“现代书法”四种是比较显眼的,有并立的意思;以风而论,王铎风、小楷风、小草风、尺牍风、做旧风、新帖学,以及正为人推扬的“魏碑艺术化运动”,多多少少有点风水轮流转的意思,个中还有些微风,如篆书照搬楚简帛、隶书近似鲍贤伦、魏楷借鉴孙伯翔、行书步趋张旭光等等,不一而足。书法复兴才三十年,如此种种,此起彼伏,风起云涌,煞是热闹。于是从学之人,或不免惑于色相,既期期以紧跟潮流,“反映时代审美方向”,又裹挟于野马尘埃,茫无所从,难于见风使柁,急得真想喉咙里伸出手。立定脚跟,不亦难哉?

传统出新派很有点官方的架势。“继承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前两句就是传统出新的另一说辞,后一句也自然是前两句的结果,只在含糊之中,似乎囊括了一切派别。举凡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精神,总是布道而不授人以术的,具体怎么做到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条条道路通罗马,走你的路,让我说去吧。学院派倒是观念先行,而且提供了样板,坚决要求作品有主题、有精神,开山便有千秋之想。然而,传统的书法艺术,并非没有精神、没有主题的纸上游戏,文、书之间的血肉联系,情性的模糊折射,形式的以至简驭至繁,恰是书法的微妙所在。舍弃书法的不可言说性而力图凸显其“创作”意义,不免流为在理想状态下、在学术背景下的图解。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动机愈神圣,而结果就愈发事与愿违。“流行书风”据说已经到了退潮期,终于没有流行开来。也好。披沙拣金,水落石出,势所必然。新资料是历史赋于当代人的厚赐,以美术眼光采撷新资料也是当代人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一风尚“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呢?与学院派大异其趣,倡导者似乎仅示人以成功之美,缺少解析所至之由,以至追随者以为舍利即佛,硬是不能舍舟登岸。至于“现代书法”,看图识字之类早已不足挂齿,而水墨构成之类,不免可视为丹青余事,也只剩下寥寥三数英雄支撑大局了。如此看来,相对宽泛的传统出新派和“流行书风”实际上是双主角,就看怎么唱了。

而各种风,总是因自身的缺陷和审视者的见异思迁而迅速转换。这不由让人想到每种风刮起来的时候,必有先觉正冠端带,肃然登坛,开示众生,这种风如何如何有无量好处,闻者必欢呼雀跃,信受奉行。而这种风悄然归于静寂,归于无何有之乡时,信者愕然,先觉却早已另有开示了。吾辈众生,每窥影而追,闻响而动,惶惶不可终日。王铎风得在宏大,失之粗疏;小楷风得在恭谨,失之匠作;小草风得在清娟,失之描画;尺牍风得在新奇,失之安排;做旧风得在聪明,失之也在聪明;至于种种微风,往往窃人余唾,步人后尘,固不足论耳。而现在方光未艾的帖学风,岂将大行于世,历久不磨,汇众流于江河,导书法之先路乎?我看未必。何以见得?且不说精神维度的魏晋遥不可及,便在技术层次,“不懂古法,枉以小慧,杜撰为书”(此语张旭光拈出,妙极)者,也已比比皆是了。

转笔和翻折本是帖派笔法的核心,是古来书家的不传之秘、不二法门。当前学院教学,运用解剖手段,一旦破而解之,遂令老手瞠目,名家束手,吸摄书坛,趋之若鹜,于是披荆斩棘,势不可当,入展获奖,出尽风头。聪明善跟之士,逞其敏感倜傥,于帖法中夸张一翼,或于转折增加粗细对比,或于字串妖饶连带,炫耀其技,每每立竿见影,斩获颇丰,大得其计。然而,当人们回过神来,审视这些曾经的辉煌时,仍然发现了一地鸡毛,令人叹赏的技术仍难掩苍白。这是无可奈何的。技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从技法史的角度看新帖学的兴起,它的意义简直是伟大的,然而当技术被异化为“唯技术”时,帖学也就成了“伪帖学”,“二王”也就成了“伪二王”。况且,技进乎道,在经典作品中,书意与书技二而为一,拆解不开,我们拆解开来,只是学习的中间环节而已,岂可以终极视之?不可不惕然而察也。

在我看来,什么风都是走马灯,都是过眼云烟。尽管每种风都有其合理内核,都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书法的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而真正的学书者,会站在局外看待风向,而确定自己的长远目标,走自己的路。

附记:郑板桥云:“汝辈书生只是会说。”说得好极了,特别令写文章的人赧然。或许有同道问:你说啥风都不中,你说下一步会刮啥风?你恁会说,你写个样儿叫我看看。予则哑然而惊,嘿然而笑,抱头鼠窜,桃之夭夭。噫,我要有那本事,早不鼓捣这劳什子文字了。

200788日凌晨失眠,苦若不堪,独对电脑,漫漫敲此。晃然之间,窗外已是八九点钟的太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