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lect./view/126219/357104
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在《狗的纽约客大读本》引言中称:“狗儿无关其他。狗儿就是狗儿。”虽然得到网络模因统治者的美誉,猫儿们还在一段令人钦佩的时间里,在乔伊斯的儿童书籍、T·S·艾略特的诗篇、海明威的信件以及各种各样的诗集里持续享受着创作动机和文学缪斯的地位。然而猫儿还从未像在《丢失的猫:关于爱、绝望和GPS科技的故事》(公共图书馆)里关系到猫儿之外。作家凯罗琳·保罗和无与伦比的插画家温蒂·麦克诺顿多次联手精彩合作,她们这次合作的女性读物,是一本温柔而又充满想象的回忆录,其中又包含相当部分的幽默和人文关怀。(你或许回忆起温蒂为盖伊·泰勒西的《猫的分类学》中作的插画暗含对这颗明珠的调侃。)虽然与“猫儿”有关,这个暖人心扉而又令人心碎的故事其实讲述了作为人类的意义——空洞的寂寞交织着深沉的迷恋,在无限的深情和对抛弃窒息般的恐惧之间来回摆荡的情感,以及失去暗含着对每一个爱的可能不公的预示。 ![]() 凯罗琳驾驶实验性飞机遭遇坠机,当她发觉自己伤势严重时,陷进不同程度的抑郁。当时,凯罗琳和温蒂刚坠入爱河,新的恋情升温到最浓情蜜意之时,“不遵循物理学任何已知定律的相爱时期,”既有助于凯罗琳的抑郁,又没起到多大的作用,直到坠机事件将她们推进一个境地,即便对多年相濡以沫而又根深蒂固的感情也堪称考验。她们挺了过来,温蒂悉心而又满怀爱意地照料着凯罗琳。 就在凯罗琳带着一个粉碎性脚腕从医院返回家后,她的两只十三岁的斑猫,害羞不安的蒂比(蒂比亚的昵称,在当前情形下,是对胫骨的戏称)和合群和善的菲比(菲比勒的简称,对胫骨旁的小腿骨的戏称)成了除温蒂之外她唯一的快乐和慰藉。
然而后来,一天,蒂比失踪了。 温蒂和凯罗琳找遍了整个社区,查看了附近每一个动物栖息的地方,并且,她们绝望时,甚至求助过专长找寻失踪宠物的通灵师——然而一无所获。心碎之下,她们开始哀叹蒂比的走失。 然而五个星期后的某一天,蒂比重新露了面。 一旦最初失而复得的欢欣开始减退,凯罗琳开始对他去的地方和离开的原因感到好奇起来。如今他已不在家吃饭,经常性地离开家,时间越来越长——显然,蒂比有个隐秘的藏身处,他现在回到那里。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不再是那个害羞不安了十三年的蒂比——正相反,他体重增加了1.5磅,神采奕奕,每个步子里都藏着“一个年轻无限的春天。”可是,一个快乐的猫会抛弃他挚爱的终身伴侣,去其他地方给自己找乐子吗?
![]() 显然只有一件事情好做:跟踪蒂比的冒险。因此,凯罗琳,不顾温蒂仁爱而压抑着的疑虑,直奔向一家侦探商店——没错,希望存在这些商店——然后购买了一个实时GPS跟踪仪,其中包括一个照相机。她们把跟踪仪按在蒂比的颈项圈上,预设相机每隔几分钟拍照。 接下来是一个有关笨拙地修复、追踪、温情的抓狂、欢快、甜蜜的故事。温蒂和凯罗琳对彼此日益剧增的爱, 信任和情感的加深,发生在两共同处在并不清醒的特殊状态下的两人之间这一微妙而又能感知得到的情节副线,令她们专注的追寻更加坚定。
无与伦比的玛利亚·卡尔曼不无欣赏地推荐了这本书:
凯罗琳在最后一章写道:“每一次追寻都是一趟旅程。每一趟旅程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寓意。”随后为故事提出一些可能的寓意,最后的寓意包括进所有令走失的猫在各种掩盖下成为一件绝对乐事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