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岭南盆景艺术的创新图──《百态图》赏析

 遗传密码 2013-05-26

        岭南盆景艺术的创新图

           ──《百态图》赏析

                      —— 叶以健 ——

       黄金周,新会盆景爱好者,往顺德 “花卉世界” 观摩盆景展览,大开眼界,喜获丰收。
顺德盆景,在岭南盆景艺术中可有代表性。群众基础好,文化氛围浓。笔者作为盆景爱好者,并非想看热闹,而是想看新作品;了解艺术造型的新动向;传统造型创新与创意;旧作品的保形与改形。果然,令笔者眼前一亮,又有惊喜。温雪明制作的《百态图》,把岭南盆景技艺、型式融会贯通其中,别有新意。
      一,第一印象,眼前一亮:或许我的视力不好,产生错觉,怎么有一具石山放在这里呢?是否放错位置(因为另侧是石展)。走近看,惊呀地发现是一棵石山树,恰切讲是一棵名符其实的“树石”(象石的树)。
     二,它是一具“活石”——有生命力的石山树:岭南盆景的型式中,石山树造型,较为常见。但真正做到“活石”而又有瘦、皱、漏、透特点较为少见。并且具有奇峰突起、险象横生的构图布局,确实难得的选材创新。
       三,《百态图》命题确切、实际:它基本上融会了岭南盆景造型的型式,应用在“树石”上。从中长出了千姿百态的小树,而且每棵小树都以岭南盆景各种艺术造型而设计,所谓《百态图》以此点题。近看鉴赏,好似走进崇山峻岭的世外桃园,有心扩神怡之感,这就是《百态园》的神韵所在。
       四、型式创新:水旱盆景见得多了,石山盆景亦见不少,大多用石作主体,配上小树或配件,但真正用“树石”为主体的水旱盆景就不多见。我粗略计算一下《百态图》的整体画面构图。“树石”占居99%,为主体。只有1%的几块小石在盆上围造水面,为次。其主次反差极大,反差越大,夸张手法就越明显,给人们第一印象就越深,惊喜感就在于此。
       五、美的享受中,笔者亦有一些困惑:其一,作品如此美,如何保形;其二, 宏伟的“树石”与单簿的盆面又怎样来固定和运输呢?估计制作者自有办法,好让笔者日后请教。

                                                                  image-04_副本.jpg
                                      
                                                                                                                《百态图》  制作者:温雪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